《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人物

贺家李矢志穷根究源 喜见民富国强


        2010年10月25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与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共同发起的第一个国际工程奖—“顾毓琇电机工程奖”在杭州首次颁奖。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电力、电机工程及相关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专业人士,江泽民同志为该奖题写奖名。我国著名电气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贺家李获此殊荣。
        贺家李教授出生于1925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电机系,是我国著名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家,我国高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学科奠基人,毕生从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狮子滩水电站兴建,但由于一条35kV的短输电线路没有快速继电保护装置,不能投产发电。贺家李创造性地提出了“输电线方向纵差动保护原理”,并成功研制出保护装置,保证了按期发电,填补了国内空白,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劳动光荣奖章。
        1958年年底,贺家李赴莫斯科动力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攻读副博士学位。他提出了将输电线故障点产生的高频分量的某个频率段用两端阻波器阻挡并加以利用的方法实现无通道快速保护的设想。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他只能将这种思想写在论文里。50多年后的今天,无通道快速保护不再是幻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保护原理将成为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的主要保护方式。
        1965年,他提出了提高长线路相差保护性能的4项新措施:发讯机远方启动、保护装置三相负序电流启动、两个半波比相和频率调制。这些措施中的前3项在国内330kV线路的高频保护中得到应用,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和动作速度。
        1973年,向某有色金属冶炼基地供电的220kV长输电线路开始建设。受西北电力设计院的委托,他全身心投入到这条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研制中,提出了“相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的原理和结构,实现了保护装置在两相运行状态下仍能正确反映故障,方向性强,伴随系统振荡时发生反方向故障,且在任何过渡电阻下不误动。在他指导下,科研组经过一年的实验论证,研制出以此元件为基础的新型方向高频保护装置。1977年该保护装置投入实际运行,20余年中多次正确动作,排除了线路上的重大故障,保证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可靠供电,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也因此于1978年出席了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获科学大会奖。
        1980年他主持研制的静态方向高频保护装置,保证了大同到北京的500kV线路按时投入向首都送电,后大量用于西北330kV电网,为80年代我国超高压线路保护的主流产品。
        1993年,贺家李指导研制成功微机成套线路保护装置等,先后获国家教委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1998年,他提出并研制成功了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讯一体化原理与装置,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与装置及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原理等,继续在继电保护领域进行着开拓性研究工作。
        鉴于贺家李出色的工作成绩,2000年,俄罗斯工程院通过评审、投票选举他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2年,已经77岁的贺家李指导博士生利用贝瑞隆模型的“输电线电流差动保护”原理进行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的研究,并将科技成果加以转化,现已应用于我国第一条1000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上,性能超过了俄罗斯同类产品。他还指导科研组的青年教师们成功完成了特高压输电线的距离保护、自动重合闸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半个世纪以来,在从330kV到1000kV的每个发展阶段,他都以线路继电保护原理的科技创新对我国电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今,耄耋之年的贺老仍保持着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的习惯,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用75岁生日时自己写的一幅对联自勉:“风驰电掣,瞬息万变,矢志穷根究源;服务社会,老当益壮,喜见民富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