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人物

医者仁心



康熙雄主任在中国医大第一医院作报告


        留学海外:移植免疫临床研究名扬东京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外面,有一排橱窗,里面是个人、集体获得的各项荣誉。其中一块镜框里,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复。康熙雄介绍说:“这是实验室在SARS期间,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应用时,温总理的批复。”
        康熙雄教授一直推说自己没有多大成就,而实际上,早在1990年他在东京大学读博期间就发现中医谓之的“整体观念”。从西医的角度看,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正是中医的“整体观念”。西医叫“疾病”,中医叫“整体平衡失调”,只是叫法上不同。通过这套理论摸索,康熙雄在研究移植免疫临床过程中更进一步,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当时日本国家电视台也介绍了这份研究成果,在日本国内产生了积极反响。
        在康熙雄教授的科研理念之中,紧贴社会需求是其核心观点。“是社会国家需求决定了我这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康熙雄说。自己专业选择也是应国家所需,学费书本费甚至生活费,都由国家支付。相应的,自己的所学必须能够对国家社会产生价值,所以上世纪90年代国家资助一大批各界精英出国留学时,康熙雄便离开白求恩医科大学,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医疗部研究肝脏移植。
        从东京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后,康熙雄发现免疫网络体系可为移植免疫提供临床指标,但同样在其他疾病上又有很多问题。比如说肿瘤,当时治疗肿瘤使用脾脏移植抗肿瘤办法,但是移植手术不成熟,移植过程中患者身体产生排斥,未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在当时是个难题。基于这个需求,康熙雄又在肿瘤的问题上进行博士后研究。
        “我主要的工作是建立基因功能的研究,再一个是功能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建造,然后注射到基因载体里去,不让肿瘤变大,在动物身上是成功的。”
        在肿瘤研究过程中,康熙雄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新生血管抑制因子”。通过这种新基因,来控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把它作为一个检测体系进行检测,用它来阻断肿瘤基因扩散的路线。这个发现,在行业内获得极大的认可,目前部分已经利用在临床上。也因这一基因的发现,2001年4月,康熙雄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奖。

        领跑学界:卫生局、奥组委钦点实验室

        提到现代化的检验试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2003年,回国不久,康熙雄教授正在天坛医院组建实验室,刚刚建成,便接受了一场急风暴雨式的考验——SARS。
        回忆SARS爆发的那年夏天,疫情犹如一场骤雨倾倒在毫无防备的中国大地上。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布满了勇者无惧的医疗工作者,而实验诊断中心与最新型病毒零距离接触,无异是这场战争的排雷兵。作为倾力打造设备资源优良的新型实验室,实验诊断中心很快进入到北京市卫生局的目光范围中,收到了血样检测任务。康熙雄回忆那次任务,感觉更像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短兵战,他与全体实验室同事连夜对北京市卫生局送来的1200多个血样进行检测,全部检测完毕并做出评价,认为是可行的。当时的卫生局局长亲临指挥,拿到评价后立即送给有关领导,第二天便送达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很快予以批复:“抓紧研试,提高准确率,争取早日临床运用。”
        刚刚诞生的实验诊断中心,在应对流感时表现出成熟、临危不乱的应急能力,受到北京市政府嘉奖。“可以说,从此以后,北京只要涉及到流感呼吸道,检验都会在我们这里做。”康熙雄不无自豪地宣称。2005年,实验诊断中心被认定为北京市传染病网络实验室,配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市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检测工作,市卫生局向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投入6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实验诊断中心已经成为公认的检验科排头兵。
        在康熙雄教授的积极筹划下,以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为基地,搭建起包括多种先进仪器设备的共享性的临床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基因检测平台、细胞培养平台,为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备了应对严重生物性灾害的应急能力。实验室以其设施齐全名声在外,并积极尝试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于2006年成为北京第一家、全国第三家通过ISO15189质量体系认可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项目被117个国家和组织认可。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在赢得鲜花和赞美之后,历史性使命再一次降临。作为奥运定点医院,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责无旁贷担任了北京奥运检验服务的重任。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奥运期间外国运动员和官员的医疗服务任务,检验科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特需门诊开设了化验室,派遣两名技术过硬、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值守,配备了先进的仪器,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000多个血样的血常规、尿常规、快速血糖、快速乙肝五项、快速HIV抗体、梅毒抗体、丙肝抗体等多项检测,其中也包括对疟疾、艾滋病等的检测。当时国际奥组委健康部门对实验室的评价是:“历史以来最完整完善而齐全的现代化临床实验室。”
        康熙雄认为他的实验室的优势不仅在于设备现代化,而且拥有现代化的科研理念。社会需求什么,这个实验室能够马上做出来。“我们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提供的服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康熙雄说,自2007年年底开始设计奥运会检验服务这方面的工作,对全北京市21家定点医院进行ISO15189认证工作。奥运村综合诊所实验室的设计、计划,专业人员募集,实验室的构成、演练,奥运会、残奥会结束后将诊所解散,康熙雄及他的团队全程参与。“奥运幕后功臣”、“诊断实验学的领航者”,这些称号,他们当之无愧。
        考验一浪盖过一浪,奥运会刚刚闭幕,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又突然袭来。为了配合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流感监测工作,实验诊断中心承担了大量的咽拭子采集工作,开展了24小时全方位的筛查,同时承担大量的病毒核酸检测任务。由于在流程上严格把关,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质量抽查中,检测结果全部正确。在全北京市36个监测实验室中,仅有7个实验室达到全部正确。在当年的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康熙雄教授获“十二位诊断学名师”的殊荣。
        在检验医学领域,康熙雄教授不仅仅是要做最好的“疫情救火队”,更希望在疫情出现以前,就将之阻止消灭。他强调:“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动脑筋,跳出专业来考虑问题。我们做诊断最先考虑患者,能不能防止这个病、控制这个疾病,不要让它干扰健康。我们这个实验室,既要做病人的工作,也要做健康人的工作。”
        从2006年起,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开始承担多个国家级、部级课题研究项目,自主发明专利技术,累计发表论著173篇,其中SCI收录8篇,累计22.92分。同年,康熙雄教授被首医所属15家教学医院检验科和实验中心推举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系主任。2009年11月,实验诊断中心对第一名拟进入检验科进行博士后研究的人员进行了考核。是年底,该博士后进站工作,这意味着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正式成为博士后流动站。

        医者仁心:开创“一对一”健康评价体系

        展望“十二五”,诊断实验中心的主题是逐步转化为个性化评价、个体化诊断。康熙雄说:“作为医务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医疗资源,合理运用临床诊断来减少患者费用,以预防和早期诊断为主的方式开始新的检验项目,来解决早期诊断的问题。”
        其实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时,便第一次以大篇幅论述了今后若干年对医疗与健康方面的方针和政策,其中明确“战略前移”,即医疗卫生事业从治病为主前移到预防为主。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工作范围就有高危预测这一项:对基因检测结果和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对易发病人群进行提示。
        我国在“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这一领域,布置了“常见重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项目,以期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常见疾病,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阐述重大疾病致病的遗传机理、药物基因组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相互关系,达到发现预警的目的。康熙雄在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承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应用”的研究,就是这一项目的子课题。
        以预防为主,不仅是医疗领域的战略远见,也是康熙雄个人“拒敌于城门之外”的从医理念,每一个医生,见惯了患者病痛,无一不希望能够早一步发现病患,提早预防,而不是将研究建立在患者的痛苦之上。
        随着“十一五”的落幕,一大部分科研项目研究得到巨大发展。在医疗领域,不仅是硬件上一系列科研难题得到解决,在对健康的观念上,概念也完全细化。“十一五”以前,对于健康的理解就是生病与不生病;但是经过“十一五”以后,基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诉求,那就是:即使不生病,那么身体离不健康又有多远?健康和亚健康应当有一套评价体系。基于这个需求,康熙雄提出“个体化诊断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课题。
        所谓个体化诊断,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方法,进行“药物代谢基因组学、临床蛋白组学、临床代谢组学、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疾病诊断模型”等多方位的实验诊断学临床应用研究,对患者病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往检验系统反映出的结果只注重“有没有病”,现在这套系统将检验结果细化,逐渐发展成为通过检验结果发现“什么类型的病”,注重对疾病分型的评估,包括综合考虑患者其他身体方面相关的反应。
        康熙雄教授在他的一篇论文中称:“在个体化诊断时期已到来的今天,大诊断、自动化、高通量、简易化、信息流、床边化是现代体外诊断所具有的六大特征。临床实验室的功能出现了总体战略前移、重点下移的转变,体现为研究路线从微生物时代逐步过渡到遗传学诊断时代、生化诊断时代、免疫学诊断时代、基因诊断时代,即从病因到表象最终到本质。”
        康熙雄教授称:“我们实验室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建立了这套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不是泛泛而笼统地评价,它的评价体系是因人而异的。”这套评价体系的建立先声夺人,前瞻性地将医疗理念明确划分为两个时代:社会对健康的观念变化引导医生职责发生变化,过去那套“有病治病”的简单理论已经上升到一个强调以个人身体素质为健康标准的时代,那就是不仅“有病治病”,还要“无病健身”。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实验诊断学博士和学科带头人,康熙雄近十年来活跃在亚洲和世界临床检查医学界,与同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肾病等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的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SCI、核心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著作10余部,先后获得国内外省部级奖励9项,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硕士近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