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本期特稿

深入总结“外三”创新经验 普及推广“外三”创新成果



冯伟忠向专家介绍“外三”技术创新情况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外三”)在总经理冯伟忠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发展之路,针对目前高参数、大容量超超临界(又称“高效超临界”)机组关键技术仍为发达国家垄断,我国自主研发力量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现状,坚持自主创新,全面借鉴国内外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经验教训,对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特点和可能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全面和前瞻性的研究,研发成功11项世界领先和6项国内首创技术,获得9项专利授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外三坚持自主创新的作法和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早在2008年11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等一行到外三视察时,万钢部长就充分肯定了外三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指出该公司的创新工作和创新成果值得在全国普及推广。同时指出,必须变企业的“要我节能减排”为“我要节能减排”。
遵照万钢部长的指示,外三继续在节能减排方面作了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现了“把工作做在细节上、把优化放在系统上、把节能减排落实在能效和排放上”,使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为了深入总结外三的创新工作,更好更快地普及推广外三的创新成果,为电力工业“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好基础性工作,2010年12月20日,由《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牵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机专家饶芳权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机专家顾国彪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总编辑刘人怀教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吴忠泽教授,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副主任李仁涵教授等组成的院士、专家调研团队前往外三,针对外三“零能耗脱硫技术”、“广义回热系统”,以及世界首创的“锅炉节能启动系列技术”等近2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
        节能和环保上的突破已成为世界能源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对外三实地考察过程中,专家们了解到,作为国内首批使用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设备的发电项目,外三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电技术参数。外三对当代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汽轮发电机等设备和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运行现状的比较,有针对性地开展了10多项重大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系统设计优化、设备改进、节能设备发明、机组启动和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的优化和创新等,使两台机组的节能降耗和安全运行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经中电联认定,公司2009年实际运行供电耗煤仅为282.16克/千瓦时(负荷率:75.18%),再次刷新了此前由公司创造的火电机组耗煤287.4克/千瓦时(负荷率:75.73%)的最低世界纪录。与此前国内最优机组相比,公司每年还可进一步节约动力煤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二氧化硫约0.36万吨、烟尘约2.85万吨,做到了节能减排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实地考察完毕,调研组专家仔细听取了冯伟忠总经理对外三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工作的情况介绍与汇报,并就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院士、专家调研团队


        座谈会上,吴忠泽教授首先转达了万钢部长对此次调研活动的重视,以及对外三在推广节能减排工作的关注。
        万部长建议,外三应成立一个全方位的节能公司,以能源合同管理机制为运作机制,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现有潜在节能市场规模大概是8000亿,长期以来,节能减排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指标不惜拉闸限电,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企业从自身短期利益考虑,不能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盈利性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在传统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一般不要求企业自身对节能项目进行大笔投资,而以节能服务公司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果。目前这种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发展迅速,因此,外三完全有条件也有义务开展这项工作。
        吴忠泽教授还谈到了对外三的印象:一是自主创新、不断攀登电力科技高峰的时代典范;二是节能减排、为建设两型社会做贡献的排头兵。冯总个人是自学成才,立志报效国家的杰出代表。电力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创新,都有很大难度。外三在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提升集成创新的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发掘现有发电技术的潜力,取得了一批很值得推广的科技成果,有着极好的示范作用,可以在全国推广。
        在对外三实地考察与座谈的过程中,饶芳权院士、顾国彪院士、刘人怀院士、吴忠泽教授、李仁涵教授通过讨论与交流,一致表示:第一,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去年我国燃煤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8%,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了37个百分点。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作为火电企业,外三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步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应有贡献。第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体系的突破口。第三,创新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中国的科技工作从业者总量居世界第一,但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的战略科技专家、领军人才尤其是成果应用方面的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因此,外三的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都值得大力推广。
        针对外三的实际情况,相关专家还就我国将在能源科技领域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交流。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技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计划,重点突破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在能源科技领域加强清洁煤和煤气燃气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这样一些再生能源;突破关键技术,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快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加快核能的发展,为未来提供安全可靠的低碳能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化与示范推广工作。
        饶芳权院士谈到,冯总的行动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志气,他提到的能耗再降项目,如能提高5%,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很大贡献。他在引进火电设备的基础上从原理改进,这种创新方法值得学习,希望外三创新研发的路坚持走下去。李仁涵教授在发言中说:听了冯总的介绍和实地考察,深受感动,建议国家尽快在新建超超临界发电厂时和对已建成的超超临界电厂的有关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全面使用外三的节能技术。他建议对这项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并到世界顶尖级的杂志上去发表文章,让全世界认同。顾国彪院士在发言中就外三科技创新涉及的直流锅炉传热、点火、孤岛运行等理论问题谈了他的看法,对外三调节节流阀减小流量,改善热力循环,避免过热干烧等技术创新问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在理论上予以阐明并申请专利保护。刘人怀院士讲到,创新是动力,但是创新风险很大,完成一项创新非常不容易,冯总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敢于创新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冯伟忠总经理在听取专家的建议后表示,外三遵照万部长指示,现已成立申能能源科技公司,做技术推广工作;遵照各位专家建议及两年前万钢部长视察外三时的提议,将外三的经验和成果尽快推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火电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外三要作三个努力:一、不断挑战新的难题;二、再推进一步,树立世界新的标杆;三、加大努力,再树一个里程碑。”最后,冯伟忠以一个科学家的自信和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感,道出了他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