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奇思妙想

变位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浅谈

 

变位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浅谈

弹奏琴键



    当今世界,拟人机器人领域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重视,拟人机器人手作为拟人机器人领域的一个分支,不论在航天航空、危险领域作业、医疗护理、生活服务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谈到机械手,我总是非常兴奋。作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因材施教”优等生培养计划的一分子,我大二就有了导师和自己的研究课题。我的课题就是关于欠驱动手方面的研究。所谓欠驱动,就是用少量的电机来控制多个自由度,以减小机械装置的控制难度和加工成本。在查阅了多种文献后,我发现传统欠驱动手虽然可以实现基本的抓取目标,却不能在拟人性和灵活性上有很大的突破。相较之下,机械手的领域分支—灵巧手,可以灵活地实现人手的各种动作,但其对控制和传感的要求高,以致于价格昂贵。英国Shadow公司的Shadow C5手的市场售价为9万欧元(11.9万美元),而一款NASA Robonaut灵巧手的市场报价为200万美元。如此昂贵的灵巧手,大多只能在一些实验场合应用,而不能走进我们平常人的生活。
    于是,我萌生了设计一款既灵活美观又便宜稳定的机械手的想法。经过不断地设计新方案、不断地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地与导师探讨,终于,我从仿生学中得到灵感,提出了“变位欠驱动”的概念。“变位欠驱动”包括两种功能:“预弯曲”与“自适应抓取”。“预弯曲”可使机械手在抓取物体前灵活地调整其初始姿态,而“自适应抓取”则是使机械手自动适应物体的形状来抓取物体。这种动作模式,与人手极为类似。人在进行抓取时,大多也是要先调整好一个必要的抓取姿态,然后再去自动适应物体的形状来抓取物体。提出这一概念后,我开始着力于设计和研发变位欠驱动机械手装置,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初步研制调试成功。所研制的变位欠驱动机械手装置包括5个手指,15个关节自由度,可以稳定地抓取包括球体、圆柱体、方体、椎体、不规则体在内的诸多物体,也可以进行诸如抓持、握持、捏持、按压等不同的基本操作模式。
    由于变位欠驱动手是基于变位欠驱动这一全新概念,与传统的欠驱动手相比,灵活性与拟人性大大提高,而与灵巧手相比,又大大降低了控制难度和制造成本,在灵巧手和欠驱动手之间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该装置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SCI检索1篇、EI检索2篇),获国际机器人应用会议(ICIRA2009)最佳论文奖。另外,本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大学生实验室创新计划资助。
    该手可以作为拟人机器人的输出终端,较灵活稳定地完成机器人的末端输出任务;也有望在康复工程中获得应用,帮助残疾人恢复手部运动与工作能力;另外,该手还有可能在玩具产业找到立足之地。现阶段,我们实验室正在研发一款全新变位欠驱动机械手,其外观尺寸与人手一致,可以更加灵活稳定地进行抓取和操作,并有望结合机械手臂和图像识别处理技术,综合实现抓取和操作的机器人上肢系统。
               
               责编/刘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