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洁荣当北京2008奥运火炬手
中国先哲们的“中和之道”,凝聚着几千年来无数的人生经验和思索,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浑然一体”的生存智慧。先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他们不反对改造自然,而强调需遵循自然的生存规律以达到和合万物。跨越18、19世纪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在可爱的蓝色中》,因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对其中一句的深刻阐释—“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而闻名遐尔。海德格尔希望人们能学会珍惜自然、远离损害,如此才能达到“诗意的栖居”。
中西方文化在人地关系上思考的殊途同归反映了智慧的人类在追求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时认识到自然与人类一样,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且两者在共同的发展中才能达到高度的繁荣和诗意的安宁。然而面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中和”思想在城市开发中已渐渐稀缺。中国城市未来的设计者须以更大的格局、更新的视角来对待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有一位设计师以他学贯中西的专业素养、仿若神来的不竭灵感为此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他就是胡洁,美籍华裔景观设计师,他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首席设计师,是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铁岭凡河新城中心区等系列大型“山水城市”案例的主设计师,也是至今唯一一个连续三年登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领奖台的人。他是“山水城市”理念的执着追寻者;他的设计,蕴天地之形、涵山水之秀、藏人脉之灵,以中和之美践行着前人与今人诗意栖居的理想。
胡洁荣获北京市2007年度“长城友谊奖”
根植中华 学通中西
胡洁出生于建筑世家,祖父是著名的铁路工程设计师,曾主持设计建设成渝铁路;父亲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和建筑历史专业的教授;母亲是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副教授。从牙牙学语到信笔涂鸦,成长于清华园的胡洁耳闻目睹都没有逃开建筑这个主题,他从小立志要成为贝聿铭一样的设计大师。
胡洁自幼酷爱画画,少年时遇到曾师从徐悲鸿等几位绘画大师、造诣极深的美术老师吴承露先生,在吴先生身旁学习美术的这段经历为他日后从事建筑及风景园林规划奠定了扎实的美术基础。幼年所受的传统历史文化的家庭教育,也成为他日后设计理念的源泉之一。“我母亲非常喜欢文史,对我的教育也很严格,从小要求我背诗背古文。我喜欢看史书,很多历史人物与事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连同民族精神一起深深融入了我的血脉。”胡洁如是总结道。
凭借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对建筑的热爱,胡洁本科考入全国八大建筑学院之一—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他进入北京林业大学攻读风景园林硕士,跟随中国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孙筱祥教授。自身的刻苦实践与恩师的淳淳教导引领着胡洁走入中国古典园林深处,在求学期间他拿着皮尺测绘过北京几个经典园林,从中体会着中国古代造园大师们的胸怀和技艺。
1988年胡洁远渡重洋,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学习西方当代景观设计。凭借优异的才干被美国顶级景观设计公司——SASAKI设计事务所录用。在这里胡洁接触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从小尺度做到中尺度,又做到大尺度。而且他一直努力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文化元素在设计中融合运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的教育、西方生态学的熏陶,及现代派设计大师的影响下,胡洁的设计作品兼具西方现代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方建筑文化在他心里慢慢融合贯通,最终合而为一,并成为他独特的设计风格。
直到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出现才让国人认识并熟悉了这位美籍华裔设计师。现在那片生长在北京中轴线上郁郁葱葱的城市森林、极具中国特色的龙形水系,和幸福的游人笑脸足以证明胡洁执着追寻的“山水城市”理念的魅力。
之后,胡洁还主持设计了铁岭凡河新城中心区景观规划、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景观设计等系列“山水城市”精品案例,其“山水城市”理念对城市尺度的规划设计都起到一定指导意义。胡洁期望他追寻的“山水城市”理念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途径。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仰山
国脉中轴
5000年的历史文化演进,最后形成了一条非常出色、气魄雄伟的北京城市中轴线。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这是北京历史的一部分。
以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作为新时代国家中轴的节点,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成为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21世纪中国园林,成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自然观与理想和谐观的化身。
回首2002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的国际招标,共有90多家国际一流设计公司参与投标,美国SASAKI设计事务所的方案最终中标,胡洁即是该方案的主要设计师之一。胡洁认为,“由于这是中国第一次办奥运,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和北京特色是总体规划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研究北京的中轴线及中轴线上的建筑,胡洁感到应该由一片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来结束北京的中轴线。最终SASAKI公司的方案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为支撑,以打造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等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生态技术的理念赢得了各方专家和评委的高度赞赏,从96个候选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在SASAKI事务所中途退出后,胡洁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毅然辞去报酬丰厚的高级设计师职务,回到阔别15年的祖国,组建了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圆他的奥运梦想。
困难是成功的绊脚石,更是成功的磨刀石,胡洁用自己的气魄和才华带领着团队一路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2008年7月3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正式落成,胡洁用全身心的投入为祖国首都献上了他心中理想的后花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离北京市民最近的城市森林公园,它占地面积680公顷,约为10个北海公园的大小。经过北五环时路旁高大乔木和五彩灌木绵延数公里,使人犹如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绿洲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用“通往自然的轴线”作为主题,将北京城的古老中轴线与现代文明之美完美融合,使其完美地消融在壮丽的自然山水景观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新时代儒家“礼制”思想和道家“自然”观念的完美结合,也是“和合”哲学观的典型体现。公园南区的“主山主湖”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标志性工程。仰山与同在中轴线上的景山名称上相呼应,暗合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并联合构成“景仰”一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称、平衡、和谐的意蕴。主湖区“奥海”和景观河道构成了“龙”形水系,从南至北把公园联为一个整体。公园的主湖称“奥海”,北京传统地名中的湖泊多以“海”为名,并借“奥林匹克”之“奥”字,既有奥秘、奥妙之意,又有奥运之海之妙。仰山、奥海,意为山高水长,寓指奥运精神长存不息,中国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全园种植450公顷绿地,树木53万余株,其中乔木100余种、灌木80余种、地被100余种,林木覆盖率达到67%;全园林木年产氧5208吨,年吸收二氧化碳7200吨,年树木滞尘4731吨,是名副其实的北京绿肺。在细节设计上还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公园里建有中国第一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和中国第一座雨燕塔。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如今已成为市民的休憩天堂,也是奥运会为北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最大的成功的是北京奥运会的整体成功。如果没有奥运的成功,就无法证实我们之前做的这些设计是好还是不好。”胡洁笑着说。胡洁用他的努力和执着实现了一个“山水城市”追寻者的梦想。
伤城涅槃
谈到唐山,人们无法不想起1976年那场灾难,这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瞬间在一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被夷为废墟。唐山,从此成为中华民族胸口上的一块鲜明伤痕。
如果说唐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伤痕,那么曾经的南湖地区则是唐山的伤痕。唐山因煤而建,然而经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南湖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地面下沉,岁月更迭,这里变成了垃圾的填埋场:50多米高的巨型垃圾山让人望而却步,450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触目惊心,南湖地区成为这座资源型城市的丑陋疮疤。
2008年1月,中共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把南湖这片曾经的城市“疮疤”,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按照这一战略思路,唐山市聘请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等4家设计院,对南湖生态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招标,最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院的方案被选中。
“唐山是一座经历过苦难的城市,1976年大地震使唐山成为一片废墟,30多年的工业发展振兴使唐山重新站起,但其衍生的工业及城市污染使南湖地区成为不断沉降、杂草丛生的垃圾场,我们的任务是使南湖这片废弃地重新恢复生机,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现在看来我们做到了。”胡洁欣慰地说。
一 组数据背后,可以折射出胡洁带领的设计师们开创的奇迹:“大南湖”从开工到建成仅仅用时424天,而常规建设周期至少要用5年。这巧夺天工的工程背后,正是设计师和建设者们的殚精竭虑。他们早出晚归,将工地上细到一颗钉子的位置都标注在一张张图纸上。他们倾尽所能地规划着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也规划着大南湖每一天发生的深刻变迁。在他们心中,南湖的设计与建设不仅仅是完成任务那么简单,更是“为父辈还一个愿”,将上一代人心中关于这座城市的悲情记忆抚平,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唐山。
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荒芜的南部采煤沉陷地终于从沉寂中醒来,一座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森林和绿地面积16平方公里、野生鸟类120余种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建成了。扩湖景观绿化、垃圾山封山绿化等一批生态改造工程也相继完成。曾经肆意横流的污水,如今变成了相当于杭州西湖两倍面积的广阔湖面;昔日人们避之不及的垃圾场,已摇身化作一道婀娜多姿的风景;早年“藏污纳垢”的废弃地,已披上一袭袭风采各异的绿装迎宾纳客……
这片往日的城市弃地现已成为世人眼中的宠儿:2009年7月,联合国授予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HBI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荣誉称号;新西兰前总理称:“唐山将是世界很好的城市发展公式”(《唐山劳动日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认为“唐山生态建设是世界的样板”(《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南湖生态城采用的141项指标构成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绿色“指挥棒”(《唐山劳动日报》)……
作为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主设计师的胡洁,他所追寻的“山水城市”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自然与人的相融,更是一种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高科技、与西方美学的完美共通,最终成就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和谐之美,并在南湖的百年工业的疮疤之上,书写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唐山也将以南湖中央生态公园建设为契机,实现城市由资源型向生态型的巨大转变。曾经的伤城,将在新时代建设者和规划师们的希冀中展翅高飞。
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
“山水城市”理念的追寻
“山水城市”理念,最早可回溯到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一文,即提出构建“山水城市”的想法。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先生在给吴良镛先生的信中,明确提出“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1992年10月钱学森先生收到《奔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城市科学纵横谈》一书后,在他给编者、建筑学家顾孟潮的回信中,再次表达了对社会主义中国要建“山水城市”的迫切愿望。他说:“现在我看到,北京兴起的一座座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去到房间则外望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
钱老的“山水城市”理念反映了他对城市建设的综合、系统的视角,然而真正将该理念付诸实践的经典案例却寥寥。
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认为:“‘山水城市’这一命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胡洁作为兼具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经历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对“山水城市”有他自己的领悟。胡洁认为,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与规划中对城市与周边的山水的关系就很重视。
“先民们‘天人合一、人地共生’的宜居观对于当代人渴望的理想居住环境具有重要启示,希望‘山水城市’理念为当代中国新城开发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途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人在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体现了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美好愿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城市建设也一样,需要处理好‘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其精髓在于‘因地制宜、道法自然’。”
“理想的宜居城市应该在自然的怀抱中安然成长,而不是在与自然的冲突中艰难前行。这个愿望实现的前提包括:(一)对自然系统中无法自身调节的环节的客观识别和梳理;(二)对生存于其间的活动主体—人的需求的充分考虑和实现,在两者需求协调满足前提下的城市设计将是理性分析与感性设计的结晶,而这样的城市会是可持续的、宜居的,并有长期发展活力的。这样的‘山水城市’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诠释中国人的‘山水情结’,并最终成为人类的理想居所。”
胡洁将其对“山水城市”的领悟归纳为一是尊重现有自然条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二是尊重历史和地域性特色;三是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四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五是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
胡洁认为,“山水作为人们寄托理想、慰藉心灵和调节身心的载体,与城市互为补充,体现了人们对城市生活与乡野生活的共同需求。若将自然中的大山大水和城市联系起来进行现代城市总体格局的把握,则会构建凸显地方山水特色的人类理想居住环境。”
后记
胡洁主持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铁岭凡河新城中心区景观规划及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等系列“山水城市”精品,都是在城市规划尺度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手法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典型案例,体现了“因地制宜”、“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人类社会几经演进,价值主体已经由工业时代的功利主义转向后工业时代的生态与人文精神的弘扬。诗意栖居,追求的是一种生活上的必然安适,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安之若素。和合共生,在阴阳平衡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追求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共同存续、共同发展,既是对古老中华文明价值观的致礼,又是对人类安居理想的完美表述。胡洁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和”之美为中国当下城市化进程的宏篇巨著增添了一个完美注脚。
胡洁,1983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1990~1995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Urbana-Champaign分校学习,获得风景园林硕士学位。其后在美国知名风景园林设计公司SASAKI设计事务所工作8年,是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成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目前担任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是“山水城市”理念的执着追寻者和践行者。
采访手札: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纲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党管人才规律,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在《纲要》所涵盖的十二个重大人才工程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也是题中之意。作为业界的顶尖设计师,更作为海外人才的杰出代表,胡洁已经带领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奋斗了7年。7年来,他们在设计领域屡获殊荣,特别是连续三年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颁发的“国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使胡洁成为连续三次获得该项大奖的唯一一人。
优秀人才的回归,证明了我国在国家建设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阔胸襟,而使优秀人才学有所用,也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铺平了道路。
链接:
荣获奖项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2009年9月荣获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综合设计类荣誉奖;
2009年8月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设计类总统奖(一等奖);
2009年4月荣获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城市规划类一等奖;
2009年3月荣获北京市奥运工程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突出贡献奖;
2009年3月荣获北京市奥运工程绿荫奖一等奖;
2009年3月荣获北京市奥运工程优秀规划设计奖;
2009年3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水系水质保障综合技术与示范项目”荣获北京市奥运工程科技创新特别奖;
2009年3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筑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荣获北京市奥运工程科技创新特别奖;
2008年12月荣获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查设计与测绘行业综合成果奖、先进集体奖、优秀团队奖;
2008年2月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总统奖(一等奖);
2007年12月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奖规划类一等奖;
2007年3月荣获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一等奖;
2003年11月荣获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国际招标优秀奖;
铁岭新城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2008年2月荣获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铁岭市凡河新区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景观设计:
2009年4月荣获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地域改造景观设计类二等奖;
2009年4月荣获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城市规划类三等奖;
2008年2月荣获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宁夏贺兰塞上风情园景观规划设计:
2010年5月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设计类荣誉奖;
福州大学新校区景观方案设计:
2005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罗德岛分会优秀设计奖;
西海子公园景观生态方案设计:
2005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罗德岛分会优秀设计奖;
个人荣誉:
2009年6月,荣获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
2008年10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科技奥运先进个人;
2008年10月,荣获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查设计与测绘行业先进个人奖;
2008年8月,荣任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手;
2008年3月,作为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荣获北京市2007年度外国专家“长城友谊奖”;
1995年,荣获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优秀研究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