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抓投资、调结构、转方式” 长春工业经济实现质和量的跨越

轨道客车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

轨道客车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

兵装集团新能源产业园奠基仪式

兵装集团新能源产业园奠基仪式

在长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启动生产银企合作签约仪式

在长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启动生产银企合作签约仪式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注重项目投资扩总量、产业集聚调结构、创新驱动转方式,推进工业规模持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整体呈现“好”字当头、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投资拉动,扩总量、强基础

        改革开放前,长春主要依托国家投资奠定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长春依然是依靠投资进一步壮大和增强了工业基础,实现了总量和质量的快速提升。
        1.注重项目投资,实现存量放大。多年来,长春市把解决工业经济规模不大、总量不足作为首要发展任务,依托基础抓投资、依托投资强基础,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已有存量资产不断增大。从2007年开始,支持一汽集团投资改扩建了“奥迪、红旗和解放”三大品牌产品生产线,推动企业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百万辆产能的汽车企业。大成集团在已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玉米深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又投资建设了年产200万吨化工醇项目,能力将超过500万吨。吉林亚泰集团在三年的时间里,投资39亿元高强度、高速度地建设了六台水泥磨和五条熟料生产线,使企业水泥产量稳居东北第一、全国第六的位置。2006~2009年,长春每年滚动建设的工业项目都在1000个以上,其中有40%以上的重点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四年累计完成投资2876.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1倍,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由恢复性增长向高速增长的转变。2009年,长春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比2005年增长1.7 倍,年均增长28.2%。
        2.注重外商投资,实现增量壮大。在不断增强内在发展动力的同时,长春市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积极招商引资促增量。几年来,先后吸引美国百事可乐,德国大众、大陆汽车电子,日本丰田、马自达等4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春投资建厂。2009年,长春外资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6.7%,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2008年开始,长春又加大了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与中冶集团、中国兵装集团、国机集团、许继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极大地提升了本地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76户,其中产值超千亿元的1户,超过100亿元的达到6户,奠定了长春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产业基础
        3.注重谋划投资,实现总量扩张。2008年,长春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成立了重大项目规划办公室,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按照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工作平台、放大优势产业、谋划潜力产业、引进战略合作的工作思路,通过政府主导、专家咨询、市场运作、政策支撑,在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化学材料、LED半导体照明、高分子发光OLED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谋划了79个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550亿元,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项目储备和有效的增长点。

        二、坚持产业集聚,调结构、促升级

        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又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同时轨道客车、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业等方面也具备良好的产业、科技、资源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进一步放大变强,长春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1.突出调整,不断优化工业结构。长春汽车产业曾经占到工业总量的四分之三,而地方工业的支撑作用有限,全市工业发展被形象比喻为“汽车行业打喷嚏,全市工业就感冒”。所以,长春把推动产业均衡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以重视和调整。从“八五”初期开始,在全力支持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积极推动落后资产向优良资产集聚,重点培育发展了食品、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工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和优化,汽车工业占比由2002年的76.1%下降到2009年的65%,食品工业占比由8%提升到14%,除汽车之外的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8%,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发展较快,生物医药和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好的科技优势和发展潜力,全市形成了“一业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工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2.突出集聚,积极打造集群优势。长春十分重视把产业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延伸、集约生产、提高配套、放大优势的有效途径,采取政策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措施,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专用车和农机装备等一批紧密型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十大类产品外延型产业集群;依托高新技术形成了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动漫产业、新材料等科技型产业集群。几年来共打造了34个各类产业集群,形成了有效的集聚效应。目前,长春正在抓住“长吉图”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积极规划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轨道交通装备、新机电和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园区,进一步强化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产业规模和载体功能。
        3.突出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围绕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有效实施工业产业升级计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推进工业强市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的创新发展。今年,长春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把先进制造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建立资金支撑平台、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等政策措施,加以重点培育发展,全力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坚持科技创新,转方式、上水平

        近年来,长春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定政策、搭平台、重引导、促合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1.实施产学研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长春市始终注重把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相结合,积极搭建官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联盟,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9年,长春市工业企业中专利申请量达到3454件,其中发明专利1311件。专利授权量为1814件,其中发明专利425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211项,实现新产品产值1997亿元。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2045项,目前已经有268项科技成果实现了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达到13.1%。
        2.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长春市将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动力,通过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目前,长春工业企业中拥有50家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43个,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63个,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开发机构12家,重点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每年组织实施100项“五个一批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其中在350km/h高速动车组、CG-250-J惯性摩擦焊机、CK-4全电摩擦焊机等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际空白。
        3.实施产品名牌战略,引导企业开拓市场。长春市制定了《长春市“十一五”期间名牌战略实施意见》,通过一系列的资金奖励、补贴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以“争名品、创名牌”丰富企业文化,扩大市场影响,拓展发展空间。同时,积极发挥名牌产品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了以名牌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关联度大、融合度高的产业链条,有效提升长春企业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拥有载货汽车、轨道客车等5种中国名牌产品;拥有三鼎变压器、弹簧软床垫等23种省名牌产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拥有吉林省著名商标14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