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绿梦悠远 诚心感天

仲济学

仲济学


        “老骥伏枥,绿梦悠远;其诚心可感天,其志向可撼地。”
        2009年9月16日,山西省第十届大众科技论坛为“新中国60年山西十大人民英雄”颁奖,著名蔬菜育种专家仲济学当选。会上,主持人在颁奖词中用诗一样的语言对仲济学的成就进行了评价。这一年,仲济学又当选“中国骄傲•第8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词对他也有类似评价。
        仲济学对此当之无愧。
        他1964年从北京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后,在蔬菜品种研究领域整整打拼了45个春秋,成功培育并大面积推广了10多个蔬菜新品种和蔬菜栽培技术。他培育出的番茄雄性不育系,填补了国内空白。他成功破译了荷兰黄瓜制种奥秘,实现了种子国产化。他23年刻苦攻关,选育出的高类黄酮网纹甜瓜及其配套有机栽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5年绿梦悠远,45年勤奋钻研,仲济学谱写了人生的一曲壮丽华章。

        “总理教导激励我”

        1959年秋,22岁的仲济学从吉林省长春市的东北师大附中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他入学第二学期,农业部牵头,组织北京农业大学等8个单位共同成立了“赤霉素土法生产与应用”科研攻关协作组。仲济学作为学校的学生代表和两位教师被选进应用组。在近8个月的应用研究中,他的吃苦耐劳精神赢得了当时农业部杨显东副部长的认可,并向农大沈其益校长建议对仲济学进行重点培养。农大经过成绩考核后,开始了对仲济学重点培养,除了让他与同学一起参加课堂理论课学习而外,还让他参加各种温室或露地蔬菜栽培试验,专题研究赤霉素对其生理影响和增产效果。
        大学5年,仲济学从课堂理论学习到蔬菜的栽培实践,每个环节都得到了国内顶尖教授、专家们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他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蔬菜理论和一流的栽培技术。此外他还在植物生理与激素方面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1964年7月的一个夜晚,周恩来总理在首都工人体育场接见北京应届高校毕业生。周总理在彭真、刘仁、万里等北京市领导陪同下,绕场一周,与学生们见面,并作了题为《劳动与革命》的报告。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培养一个大学生,除了家里的资助外,国家花的钱差不多相当于300两黄金,而这些钱主要来自农业税。
        周总理的话,深深打动了仲济学。他觉得一下子就明确了人生方向。他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就是:一辈子研究蔬菜,偿还农民“300两黄金债”。

参加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后走出人民大会堂

仲济学(左二)参加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后走出人民大会堂

2009年7月18日在网纹甜瓜有机栽培大棚内

2009年7月18日在网纹甜瓜有机栽培大棚内

        要种一辈子菜

        1964年9月,仲济学从农大毕业,分配到山西省农科院工作。他爱人陈海娟分配到地处太谷县的山西农学院。几经调配,俩人一起分配到大同市蔬菜研究所。
        蔬菜研究所,地处赵家小村公社干河村。在研究所院内最南头的一间房子里,仲济学安下了他们的小家。
        塞外古城大同有句民谚:“来到大同府,给你一身土。今年吃不够,明年再给补。”这里地处高寒,一年四季大风不断。一刮风就烟尘四起。仲济学住的小房子,门窗很不严实,一刮风,屋子里到处是土。
        安家没几天,就通知他们去参加“四清”运动。仲济学两口子被分到相隔7公里的大同县上榆涧和中高庄“四清”工作队。进村不久,仲济学就主动提出,与全村最穷的老光棍汉吴顺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搬去的那天,吴顺老汉家挤满了村民,他们好奇地观看这位大学生怎样吃饭。吴老汉满脸泥灰,两手黢黑,他给仲济学做的是小米稀粥煮高粱糕。仲济学手端着粥碗,硬着头皮吃完了这顿饭。老汉住的是一间小窑,炕上没有席子,只有一卷铺盖。仲济学打开自己的行李,拿出一床被子,铺在老人的土炕上。  
        住久了,熟了,没事时俩人躺在炕上聊天。仲济学问老汉:“吴大爷,你一辈子真没结过婚?”老汉答:“没。”“那你整整打了一辈子光棍?”吴老汉激动了:“我告你吧。女人什么滋味,我都没尝过。”
        仲济学心里很不是滋味。像吴顺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生活如此困苦,但还是要向国家交粮、缴税,而就是靠这样的税,国家把一个无知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作为一个大学生,有什么理由不为农民服务一辈子呢?仲济学决心让农民靠科学种菜发财,让煤矿工人吃上蔬菜。
        “四清”还没结束,“文革”又开始了。仲济学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他主动写申请书,要求留在城关公社研究蔬菜。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并于1967年4月23日挂起了“城关公社农业科学实验站”的牌子。在仲济学奔波下,公社所辖的五爱、新华等13个大队都相继成立了蔬菜试验组。仲济学骑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挨个指导108个生产小队的蔬菜育苗和田间管理,还经常抽空集中向农民讲解种菜技术。那时,只要公社一通知说培训蔬菜技术,菜农都自带干粮,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比公社书记叫开会还灵。
        1967年年底,仲济学找到蔬菜生产水平在全市最高的五爱大队,向村干部提出:“给我一块试验田和两名回村知青,3年后,我让全村1380亩菜地,粗菜变细菜,产量翻一番,农民收入增一倍。”大队干部答应了他的要求,划给他一块试验地。就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带领两个农村青年和一位看园子老汉,在紧挨雁北地委大院北墙的8亩3分地里,搞起了蔬菜研究。
        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没有资料,没有人可以请教。一次,他回到母校。但学校的实验室人去楼空,他心里很难过。仲济学找到黄小玲先生,想索求番茄不育系的原始材料。开始,黄先生不敢给他。仲济学连续去了四五次,黄先生才终于相信,仲济学确实是真的还在搞专业,就高兴地对老伴说:“今天你给做饭,让仲济学在这儿吃饭。”接着,黄先生拿出番茄雄性不育系材料,叮嘱仲济学:“你一定要珍惜这个材料。目前,国内只这一份资料,千万要当回事,把它搞成啊!”
        10年动乱期间,仲济学走访蔬菜专家,指导农民种菜,实验室、蔬菜地里都留下他的身影。他研究的成功使农民种的菜产量提高,让大同市民和矿工吃上了新鲜蔬菜。他和爱人也攀上科研小高峰:国内第一次转育成28个番茄雄性不育系,还先后育成并大面积推广了“大同早熟”3号,“同丰”37号、16号等甜椒、西红柿蔬菜新品种,这些品种一度成为我国主栽品种。他还纠正了一些科学上的误区,比如韭菜蛆是种蝇和葱蝇的幼虫的错误。他还引进、改造了日本武藤连栋大棚制作技术和高寒山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并成功进行了推广……
        10年拼搏,仲济学科研成果累累,他自己却穷到了家。家里生活只能靠妻子一个人的工资维持,而妻子陈海娟在番茄不育系研制出来后,身体就完全垮了。为了科研,他们只好把已经10个月大的二女儿狠心送人……
        现在忆及这些往事,这位平时刚强乐观、历经磨难而没有弯腰的老人却落泪了。

        谢绝当副省长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当年春天,仲济学被请到省城太原。在迎泽宾馆西楼7楼小会议室,中央工作组全体成员和省委书记霍士廉、省长罗贵波等与仲济学谈话。
        中央工作组组长席国光对仲济学说:“小伙子,干得不错,口碑很好。回来吧,担任副省长,分管农业。”
        仲济学听完后诚恳地说:“山西愿意当副省长的一火车也拉不完。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地里和农民一起滚打,种菜比较适合我。副省长人选请组织再找别人吧。”
        组长惊讶地看了看他,深思了一会感叹说:“我在全国跑了十几个省,给副省长都不当,这是第一个。你们要多关心支持这个小伙子啊!”
        霍士廉书记当场说:“你吃过午饭后,到我办公室。”
        中午12点半,仲济学找到霍书记时,省长也在场。霍士廉问仲济学有什么困难。仲济学说:“我去年10月在日本看到那里的农民都已经普遍使用现代化温室种菜了。我想在大同市引进一座现代化温室,再盖一座菜农培训楼。大同无霜期短,如果引进一座现代化温室,我就能一年研究两茬蔬菜,等于相对延长了科研寿命。如果有一栋菜农培训大楼,就能为农村培养更多蔬菜能手。”
        霍士廉回过头征求省长意见:“老罗,你看呢?”省长沉默一会,回答了6个字:“很好,同意,你定。”
        霍士廉直接叫来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他就会种菜,你们给他支持。”
        很快,投资366万元的智能温室引回来,并很快建成,科技培训楼也盖好,通过了验收。仲济学还又去日本专门学习温室蔬菜生产技术。
        这时,省委安排仲济学任省科委副主任,省委组织部的调令已经下达。但仲济学就是不去上任,继续在试验站研究蔬菜。先是市委组织部打电话,催促他报到。仲济学就一直拖着。大同市委书记数次登门劝他说:“你得赶紧去省委组织部把想法说清楚。” 
        仲济学说:“我就是想搞专业、想种菜!”
        书记说:“这恐怕不太可能。咱们都是共产党员,得有组织原则。”
        仲济学才不得不服从了。1984年4月16日早晨7点,迎着初升的太阳,仲济学乘上南去的火车,到太原走马上任,开始了又一人生经历。
        为了方便仲济学研究蔬菜,省科委专门做出决定,同意他继续兼任大同市南郊区蔬菜研究所所长。同时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山西省蔬菜技术开发中心,中心牌子挂在大同市南郊区蔬菜研究所,挂靠省科委,主任由仲济学兼任。
        以后,仲济学又相继担任省农科院院长、省科协党组书记,历任第六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山西省委五、六届候补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优秀专家津贴。
        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仲济学对蔬菜栽培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每逢下乡,或是节假日,他都主动到菜地指导农民种菜。他曾受霍士廉、胡富国两任省委书记的委托,到高寒山区岢岚县帮助卫星发射基地官兵解决吃菜难问题,被部队同志们亲切地称为“编外后勤部长”。2002年,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的李继耐上将说:“仲济学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有功之臣”。仲济学还指导并建成以长子县为中心的晋东南5万亩露地甜椒地膜覆盖栽培生产基地,并为此编写发行了6万册的《露地甜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这本书非常热销,很快被抢购一空。他还在全国性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多数论文被转载或引用。

        22次赴日育出新甜瓜

        1998年4月,61岁的仲济学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无官一身轻,他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科研激情,不但重建了山西省蔬菜技术开发中心,还接受了国务院三峡办委派的“移民高效蔬菜示范基地建设”等多个研究项目。
        第二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山西考察期间,路过原平县的郑家营村,看到国家投资200多万元兴建的连栋温室群被闲置,严肃批评了有关领导和部门,并严令在一年内恢复生产。时间紧任务重,省里有关部门一致认为,只有仲济学堪当此大任,随即找到他,请他出山。2000年11月,仲济学告别老伴和家人,带了几箱方便面,孤身来到了郑家营,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当时的温室基地让人触目惊心:温室破烂不堪,百万元的进口大棚里杂草丛生。
        尽管仲济学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看到示范园状况,还是不免吃惊。但他没有气馁,更没有哀怨和牢骚。他打电话叫来了早年曾经跟随自己创业的几个在大同的徒弟,从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购进了适合北方蔬菜生长的泥炭,从岢岚拉来两大车山羊粪,在42米深处打出了优质地下水,并添置了必要的研究设备。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荒废的园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棚里重新长出了荷兰黄瓜、日本樱桃番茄、美国西芹等蔬菜。 
        郑家营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各项工作步入轨道之后,一个藏在仲济学心中多年的夙愿,又重新迸发出来。他要选育网纹甜瓜新品种。
        早在1981年,仲济学作为大同市政府友好代表团成员第一次去日本,并出席了大同市与福冈县大牟田市缔结友好城市的签字仪式。在庆祝宴会的最后,服务员用盘子给每位客人端上两瓣网纹甜瓜,他一吃感觉很特别。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网纹甜瓜。接下来几天,主人陪同去京都、奈良、东京观光,仲济学借机到市场调查,他发现,一颗网纹甜瓜竟卖到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700多元。
        回国后,他多次向日方提出提供网纹甜瓜相关资料,但都被婉言谢绝。这更激起了他研究网纹甜瓜的兴趣。
        当时世界上只有日本生产网纹甜瓜。仲济学只能在外围查找栽培技术资料。以后几年间,为了弄清网纹甜瓜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种质资源状况,他每年都去日本考察,前后多达22次。当时,好多人不理解地说:“一个日本,你一年又一年去那么多次,有什么意义?”他笑着说:“网纹甜瓜问题没搞清楚,我就要把它继续摸清。” 
        他几乎跑遍了日本全国。当仲济学第19次访问日本时,他先后考察了熊本县、静冈县、琦玉县和盛冈县等网纹甜瓜产地,在日本朋友鼎力帮助下,并以赴日免费讲学为条件,才获得了4000粒、40个品种的种子。但这些种子都是杂种一代,结瓜大小不一,有的甚至不能结瓜。
        他通过连续自交、分离选择、南北加代、自交系筛选、组合力测定等无数次实验,累计投入300多万元,终于培育成功了“精源”1号、2号、3号、4号高类黄酮网纹甜瓜新品种,并于2007年12月,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品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3月,研究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精源号高类黄酮网纹甜瓜新品种(精源一号、二号、三号、四号))    2009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精源号高类黄酮网纹甜瓜新品种

        年逾古稀再创业

        2008年6月的一天,一名工作人员手拿邮递快件,兴冲冲地跑到生态科技示范园温室内,递给仲济学一个快件。仲济学打开一看,原来是蔬菜获得的OFDC-CHINA证书,这是国际认可的国家环保总局南京国环有机认证中心颁发的证书。这不仅在山西是第一家,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4年前,仲济学带着“精源号”网纹甜瓜到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国际食品博览会,千余名与会者品尝后一致叫好。当地华商建议他移民过去给他们当技术总监。欧洲、加拿大等地的客商等到夜里1点多钟要和他签订协议。但是,一听说蔬菜没有国际有机蔬菜认证,就离去了。吉隆坡的经历让仲济学明白,蔬菜研发不仅要走有机无公害路子,还要拿到特别通行证。
        回国后,他立即向国家环保总局有机认证中心申请,由该中心派出专业人士,多次赴原平县实地考察,得出结论:仲济学他们的有机蔬菜示范园区产品合格。这里使用的肥料经过国环南京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由酵素有机肥、山羊粪和熊猫牌泥炭这三种有机肥与大田土按一定比例掺合,加水,经过3~6个月堆腐发酵,作为生产有机蔬菜的基肥。生产中采用物理手段、生物技术与生态措施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完全严格按照有机蔬菜栽培技术和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四无”( 即“四不用”:不用化学肥料、不用化学农药、不用转基因种子、不用生物激素)有机蔬菜。
        如今,走进山西省蔬菜技术开发中心的有机蔬菜示范园,精源白萝卜、精源西红柿、精源彩椒、精源翠黄瓜、精源网纹甜瓜、精源西瓜、精源苦瓜、精源极品芦笋、精源人参胡萝卜、精源油豆、精源豇豆、精源青花菜等格外抢眼。示范园区所在的郑家营村,在仲济学带动和指导下,新发展起蔬菜温室100栋。反季节蔬菜和稀有瓜果,已成为郑家营村的主导产业。
        今天,仲济学已年逾古稀,但他还有一个梦想:依托山西黄土高原和太行、吕梁优越的山区自然条件,发展不同类型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发展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精源”有机蔬菜,让精源号有机蔬菜走遍国内外。
        仲济学老人还在继续他的悠远的绿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