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技园区

以创新引领发展



        连续多年,南昌高新区科技项目立项保持全省领跑地位,科技成果获奖占全省比例持续上升,走出一条富有江西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排名,南昌高新区在55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在第28位,这是南昌高新区首次进入国家高新区30强。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单项排名中,南昌高新区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排第17名,产业化与规模经济能力第29名。经过18年的创业和发展,南昌高新区以创新引领发展,以产业集聚后劲,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高新区LED代表企业江西晶能光电公司LED芯片生产线

        企业自主创新

        南昌高新区,每天都演绎着自主创新的精彩故事。在这里,每一家企业都有着创新的冲动,流动着巨大的创新能量。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及器件”技术,打破了美、日技术垄断,成为全球第三家独立掌握半导体照明发光技术,也是唯一能在硅上生长氮化镓出蓝紫光的公司。因此,晶能光电开辟了一条提高电光转换效率、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并一举获得了美国硅谷梅菲德尔等风险投资1.4亿美元融资。
        技术优势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企业时刻都有被人赶超的危机感,只有技术不断突破,企业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 
        凭借全自动血细胞成套分析技术及设备的研发,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周洪华教授领衔的团队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他们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历时14年刻苦攻关潜心开发取得的成果。研制出我国首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主设计并建成了专用生产线和我国首座专业化制造厂,实现了产业化。从此,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南昌弘益药业公司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抗HIV感染的天然药物ACA”已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和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并荣获国际发明专利。2009年,弘益新研究的“促胃肠动力中药新药—达立通颗粒”又获得江西省唯一的技术发明奖。
        除此之外,泰豪科技、联创光电等企业更是连续多年获全国电机、电子、制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企业。江中股份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占全省67%。思创数码和弘益科技入选国家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占全省入选企业的2/3。贝尔科技的王仁波和江中药业的刘旭海列入2009年度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占全省入选企业的2/3。

        产业集群创新

        近年来,高新区围绕半导体发光照明材料、铜资源深加工、电子信息与服务外包、光伏产品、大飞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定点定向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和相关企业进区,逐步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产业集群。这些特色产业集群依靠其强大的团队竞争力,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
        LED产业一直是南昌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依托“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拥有晶能光电、联创光电、欣磊光电等一批行业龙头LED企业,建立起完整的LED产业链。
        高新区制定了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三年规划,重点围绕江铜、江钨两大有色金属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力争到2011年,高新区有色金属深加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1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
        光伏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后起之秀。赛维BEST一期投资25亿美元,生产1000兆瓦太阳能二代5.7平方高效双节薄膜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科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项目。以赛维为首的光伏企业正在高新区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生产基地,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中、下游产品齐全,预计5年内,南昌高新区光伏产业产值可超1000亿元,税收超100亿元。
        南昌高新区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联合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目前微软、用友软件、台湾英华达、捷众药业等企业已入驻,截至目前,全区软件和服务企业总数达280家,约占全市总数的90%,全省的85%。
另外南昌高新区正在紧张规划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到300亿元。
        2009年,与5大产业相关的12个项目直接获得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专项立项,分别占全省份额的1/3、全市份额的2/3。比2008年新增了5个项目,充分说明南昌高新区5大产业的竞争实力,将为未来南昌高新区冲击千亿元园区奠定牢固基础。
        政府宏观面上的引导和企业微观面上的发展冲动相互交织,让自主创新成了南昌高新区企业的自觉行为。一批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已在高新区形成,自主创新带来了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反过来又提升了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了自主创新链,循环创新,生生不息。

赛维BEST公司—全球最大的大面积高效双结硅基非晶微晶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生产线

        搭建完善创新平台

        企业成长土壤的提供和创新环境的优化,让创新主体具备了初始的成长力和经久的创新力。 
        高新技术企业创办之初往往非常弱小,政府需要给予充分的扶持。南昌高新区的原则是:凡是技术创新的企业,都积极给予扶持,包括扶持有创意的中小企业。
        南昌高新区拥有完备的孵化体系,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搭建更高的发展平台,目前区内已有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企业孵化器,为落户高新区的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平台。仅去年,南昌高新区技术研发总投入就达到22.6亿元,同比增长53%。而且同时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3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江西省高技术中心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
        在这里,几台电脑、几个聪明的脑袋加一个创意就可以注册办公司,并且可以得到政府的鼎力相助。如今大名鼎鼎的巴士在线、凯源科技,数年前还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而它们正是在高新区的“孵化器”和“助推器”里茁壮成长起来的。
        成长土壤的提供和“造血”功能的完善,让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获得了初始的成长能力,而创新服务平台的提供则让企业在自主创新时如虎添翼。
        同时,创新环境的优越还带来了人才的集聚。晶能光电专门从美国硅谷引进了40余名资深专家组成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其中公司CEO刘幼海、副总裁蔡昭东均为业界的国际知名人物,正准备扎根南昌高新区;而南昌高新区也敞开了胸怀招贤纳士,先后辟建了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吸引了150多名博士、520多名硕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来南昌高新区创建各类科技企业。目前这些高级人才在高新区创建各类科技企业210多家,对科技的贡献率达80%,科技成果转化率75%以上,成为该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2009年高新区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立项200多项,获得科技扶持资金近9000万元。其中47家企业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获得国家无偿资助金额2275万元,占全市71%,位列全省第一。立项数和资金获得数同比增长188%和144%。12个项目入选全省高新产业重大项目,获得扶持资金5580万元,占全省的40%,全市的近70%,为历年新高。
        南昌高新区正在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全力打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格局。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南昌高新区马上启动瑶湖生态科技城的建设,从空间形态入手,对瑶湖生态科技城进行整体形象设计,重点分布好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好交通路网、绿地系统、重大功能性项目及标志性工程,将瑶湖生态科技城打造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一颗闪亮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