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本期特稿

吴文俊等四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获小行星命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4颗小行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分别以4位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数学家吴文俊、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航天专家王永志和气象学家叶笃正的名字命名。5月4日,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晓群宣读“吴文俊星”、“金怡濂星”、“王永志星”和“叶笃正星”的国际命名公报。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命名仪式,向四位科学家颁发命名证书并发表讲话。
        万钢部长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不仅是对这四位科学家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同时对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促进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和科技领军人物的茁壮成长,必将产生积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据悉,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天上有颗“吴文俊星”

        1997年2月19日傍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移动天体,科研组为其取了临时代号B06164,并将观测数据报送给了设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文台的国际小行星中心。经过认证,这个代号为B06164的天体被确认是一个新发现的小行星。国际小行星中心于当年5月22日正式公布赋予这个小行星永久正式编号7683,命名权归属中国国家天文台。
        吴文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机械研究的开创者,他在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发明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2000年,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吴文俊院士。
        为了宣传并弘扬吴文俊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国家天文台决定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吴文俊星”,并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申请。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1年8月4日发布第43189号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7683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从此天上有了一颗“吴文俊星”。
 


        他的名字在苍穹闪耀

        1996年6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观测人员多次观测后,确定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并将其上报国际小行星中心。2000年10月13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布赋予这个新发现的小行星永久正式编号100434,其命名权归属中国国家天文台。
        金怡濂,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金怡濂院士先后提出多种类型的大型、巨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分别担任“神威Ⅰ”和“神威Ⅱ”巨型计算机系统总设计师,使运营速度达到每秒10余万亿次。2002年,金怡濂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了宣传并弘扬金怡濂院士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国家天文台决定将这颗正式编号为100434的小行星命名为“金怡濂星”,并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申请。经过国际天文联合组织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10年1月30日发布第68449号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100434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金怡濂星”。
 

        承载航天精神的小行星

        1996年6月6日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观测工作同往日一样开始了。翌日,在数据处理结果中发现了多颗移动天体,其中一颗被认定为新发现的小行星。1999年1月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布这个新发现的小行星的永久正式编号46669,其命名权归属中国国家天文台。
        王永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技术专家。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40多年来,在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作出重大贡献,于200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弘扬王永志院士的学术精神,国家天文台决定将这颗正式编号为46669的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10年1月30日发布第68448号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46669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永志星”。
 


        名耀星海的“叶笃正星”

        1996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观测人员在对前一天的数据处理结果中发现一颗最新发现天体。数据被报送到国际小行星中心,并于2001年9月2日被公布赋予永久正式编号27895。
        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蜚声中外的气象学家,学术造诣精深,在专业领域贡献巨大。他是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开创者,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破理论、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的创立者,并于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宣传并弘扬叶笃正院士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国家天文台决定将27895小行星命名为“叶笃正星”。通过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讨论,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10年1月30日发布第68447号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27895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叶笃正星”。
        4位在学术上造诣精深,贡献巨大的中国科学家喜获小行星命名。他们的创新精神、卓越贡献和人格魅力,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