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热点

尤全喜公立医院应回归公益性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股骨头坏死研究所所长尤全喜接受记者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股骨头坏死研究所所长尤全喜接受记者采访



        医疗卫生是民生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医改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着力改善民生,我国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寻求真正惠民的医改举措,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确实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股骨头坏死研究所所长、北京益众生股骨头坏死研究院院长尤全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了对医疗改革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尤全喜认为,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他的第一个感受是,勾画出来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具有科学性,符合我国的国情。第二是贴近民心民意,重心在民生,字里行间关注民生问题,如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都说得非常细。对于医改,成绩主要体现在新农合的覆盖面和国家的投入方面,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乡镇、农村医疗机构也因为国家在新农合方面的支持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体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这应该说是医改以来突出的成绩。
        今年两会上,尤全喜带来了十几份建议,如《关于医改应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建议》、《关于加强老年公寓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等。
        对于公益性医院回归公益性的问题,尤全喜指出,改革开放30年,政府对医疗事业的定位一直不明确。既然将其称为“事业”,就应该为老百姓提供“公平、可及、可支付”的服务。而医改以来,政府主导作用弱化,市场化运作的结果使我国的医疗投入逐年下降。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服务两极分化严重,医疗资源过于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常常是患者在城市大医院通宵排队、一号难求,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农村更是缺医少药,怨声载道,老百姓根本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医疗服务。另外,市场运作失灵,公立医院顶着公立的帽子,实际上基本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自负盈亏。这些原因导致了公立医院公益性日益淡化。
        因此,他建议:一是实行“公益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双轨管理。确定公立医院为非营利医院,完全回归公益性质,其医疗成本全部由政府投入。其他民营、股份等性质的医院可确定为营利性医院,完全市场化运作,让他们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去服务高端人群并创造收入,政府一般不投入。而对有特色医疗专长的医院也可区别情况给予一定的扶持,但不要过多干预。二是实行“医、药分开”。医院不再设立药房(局),不再以各种形式卖药获利,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疾病诊断、检查、治疗服务上,彻底杜绝医院的逐利行为。对民营医疗机构可以免税,以此视作政府补贴而给予的支持。三是加大医疗卫生服务的政府投入,建立城乡一体或城乡分置的医疗保证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并制定相应政策有效地调控医疗设施、设备和医务工作者,使大医院与小医院、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医疗资源平衡利用并均衡发展。
        尤全喜表示,在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尤为重要。他说,中国有很多的药是从国外复制而来的,我们国家目前领先国外的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手段都是通过自主创新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好的医生也应该是个发明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去创新。”尤全喜向记者介绍道,“比如我们过去治疗股骨头血液坏死都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也有很多缺陷,很多病例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我们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发明了现在我们所采取的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注射与服药相结合,通过我们的治疗使很多人重新获得了健康。”尤全喜还强调,我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中医传统的国家,在中医药研究与使用方面更应该进行科技创新。尤其是在中医理论上、学说上,应该站在哲学的高度,用现实的、科学的方法去探讨、更新、完善,从而使中医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