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交流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困难与政府扶持建议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存在的困难与政府扶持建议



文/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衍泰博士


陈衍泰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007~2008年笔者对投资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欧洲主要大国的中国企业进行了近100个案例的访谈,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企业国际融资困难、缺乏对新市场法规和风险的了解、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不了解、中国企业缺乏称职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中国企业缺乏全球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等知识、文化壁垒使得商业活动难以推行、外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担心、投资东道主国对于中国投资有负面影响等。
        中国企业国际融资困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入模式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主要是以绿地投资(Greenfield)方式进行,资金主要来源是中国母公司,而更多的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其在中国市场的积累,或者是来自私人借款(私人债权)。仅有在国内实现良好业绩并且有稳定的市场和利润率的企业才能够持续地保证其国际化。来自中国有关的银行、政府直接投资有限,而且覆盖面比较小,一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难从国内其他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国际上的融资渠道有限,主要是因为国际有关银行提供的信贷门槛比较高,而且刚刚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信贷风险很难评估;而私人权益的渠道也很难进入。这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中国公司缺乏对新市场法规和风险的了解。成长于中国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在国内获得成功之后刚刚进入国际市场,面对的是全新的市场环境,法规、财务、税收等体系等完全陌生。而企业家往往有思维惯性,很难适应市场法规特别是已成熟的新市场。
        当地企业对中国企业品牌不了解。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品牌对于他们国际化成功的重要性,不过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不能完全实现对品牌建设的持续投资。多数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给消费者的感觉是“物美价廉”和“质量一般或性能不够可靠”。购买动机还是基于价格优势。
        中国企业缺乏称职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企业进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建设强有力的全球管理团队。多数进行国际投资的中国企业目前在构建一个在国际平台上具有有效运营能力的管理团队上遇到困难。这些人才必须熟悉国际市场,具备良好的外语技能和进行国际运营的经历;同时还应具备和国内的企业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不过这类人才并非容易得到。即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人才流动加剧的背景下,这类高端人才回归和进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队伍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级企业战略的政策建议

        国际上发达国家对本国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政策支持可以归结为两种渠道:一方面是在国内扶持本土企业的技术发展和综合能力,巩固跨国企业的本土基础;另外一方面是政府可以采取优惠政策(例如资金借贷等)刺激企业在国际上建立分支机构,或者退税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国际扩张(联合国贸发组织,2006)。同时,一个国家可以采取经济外交手段以促进其所属的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利益。中国政府当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集中在第二方面的渠道,而仅仅如此显然是不够的。
        对中国政府促进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级企业战略的政策措施建议,可归纳为:
        1.完善国家对外投资的各项政策优惠
        通过简化海外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跨国投资收益、业务和经营准备环境简化),投资促进(例如组织企业参加国内、特别是国际上的博览会、洽谈会、交易会等为企业提供投资合作平台),指导服务(建立境外投资环境库、招商项目库、外国中介库、发布外国投资报告等),协调保障(中国政府与东道国建立多边磋商机制、解决境外中资企业遇到的困难、保护境外合法资产权益等)等途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扶持。
        2.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能力提升方面出现的问题,能够提供相应的协助和指导
        例如建立全球化团队和引进跨国人才方面,针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吸引、留住留学和海外人才的各项政策,在科研经费、工资报酬、后勤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提供有别于其他同类人员的更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尽快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的新办法。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要采取特殊办法,特事特办,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另外,大胆启用高端人才。要破除论资排辈等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消除远近亲疏、社会阅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逐步提高企业国际R&D税收激励政策的有效性
        协调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提高这些政策整体对促进企业R&D 国际化投入的效用和激励程度。清晰、前后一致及有预见性的政策对于帮助企业制订基于税收激励的R&D投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哪些研究与发展费用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应有明确的规定;稳定的R&D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企业制订长期的R&D发展计划。OECD国家的实际经验和实证研究显示,只有当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时间比较长时,激励效果才比较明显。过于复杂的方案或是频繁变更的方案将会抑制企业的R&D投资行为。
        考虑企业申请税收优惠时的成本。加拿大发现小企业申请的成本已占到其R&D税收减免额的15%,而大企业仅为5.5%。政府应简化申请税收优惠的形式和程序,并为那些首次申请税收优惠的企业开发一套电子咨询系统。各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应将帮助企业享受有关政策、办理有关手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4.海外营销塑造中国企业的品牌
        中国的整体形象对企业海外运营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建立一个有价值的全球性品牌,首先要克服外国人对中国的负面印象,需要由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统一在海外宣传。仅仅拥有一个品牌标识,或者在媒体宣传上投入资金是不够的,品牌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过程,用户只有通过产品或服务的持续体验才能不断加强对品牌的认知。需要在国际知名的大城市设立代表处进行营销,在国际知名的媒体上定期营销。
        5.加强对中国海外大企业正当利益的维护
        为了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企业在海外的利益,在世贸规则的框架下,通常都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贸政策,采取适度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支持大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是在世贸组织打官司最多的国家,而且这些诉讼多数是美国胜诉,有效保护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6.政府提供企业国际化必需的公共服务
        中国政府可以对即将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进行相应的跨文化技能培训。国际化人才方面,政府出资培育并招聘一批熟悉外国市场运作规则、了解外国客户需求、拥有全球运营经验又熟悉本土母公司文化的高端国际经营管理人才和管理团队。
        政府还可以组织相应的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法律、技术专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必要的咨询、辅导和跟踪扶持。政府可以将这类辅导当作是公共产品,通过政府公共支出来实现企业国际化初步阶段的必要咨询服务。   

责编/任晏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