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学前沿

再现亿万年前“鸟语花香”

复原团队 赵成文教授(中) 研究生 窦秋波(右)、研究生 卢青山(左)复原团队 赵成文教授(中) 研究生 窦秋波(右)、研究生 卢青山(左)


        金庸先生有言:“龙城朝阳三燕故都,传奇慕容华夏一脉”。谈起朝阳不能不提及红山文化。20世纪80年代,随着辽西地区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诸遗址的揭露,“辽河文明”及“中华五千年文明曙光”的观点应运而生,一时轰动国内外,并持久不衰。在辽宁省朝阳市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世界上第一朵花和第一只鸟在中国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的手中“复活”。


中华龙鸟化石(右)及复原图中华龙鸟化石(右)及复原图


        复原前期的广泛酝酿

        6月,受朝阳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刑警学院首席教授赵成文带领他的研究生窦秋波、卢青山对红山女神(中华民族的母祖)、中华龙鸟(鸟类鼻祖)、中华孔子鸟(地球上第一只能飞上蓝天的鸟)、辽宁古果及其姊妹中华古果(地球上第一朵花)等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复原。          
        为达到最佳复原效果,赵教授先后三次应邀赴朝阳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与朝阳师专校长、历史学教授雷广臻,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孟昭凯就红山文化的特殊地位以及五件国宝的研究现状做了深入探讨,并购买了此次复原工作需要参考的专门书籍;另外还专程去深圳、上海、千山、内蒙古等地实地考察进一步收集所需资料;最后又驱车前往沈阳农业大学就复原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所涉及到的专业问题专门请教了高东昌教授、雷家军教授、曲波副教授、许玉凤副教授等专家,为复原工作准备更加专业、全面、翔实而充分的资料。

        呼之欲出的龙鸟芳容

        在仪器下观察,化石中的中华龙鸟嘴中长满带有小锯齿的尖锐牙齿,牙齿侧扁,呈弯刀状。中华龙鸟的“羽毛”成片状,具有羽轴。这些“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结构有所不同,代表了早期鸟类演化的初始阶段。另外,中华龙鸟的骨骼特征近似恐龙,头较大,有牙齿且尾椎数目多。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漫长,中华龙鸟 “芳容”难以再现,也因此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经过分析,中华龙鸟形体应该是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这样利于捕食,适宜奔跑。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披覆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体温。中华龙鸟行动敏捷,已经进化出了羽毛的雏形,具备原始的滑翔能力。
        而作为能飞向蓝天的第一只鸟,孔子鸟口中牙齿已经消失退化,咀嚼功能已被角质喙和体内肌胃的消化功能所代替。这一点与鸟类十分相似。
        从化石图像观察:孔子鸟化石的羽鳞残损得非常厉害,现在只能看到两个杆。赵教授分析,孔子鸟为进化初期的鸟,头部应该还比较大;由于还需要在地面上奔跑,关注周围的情况,眼睛也应该比较大;体型比一般鸟要健硕;由于退化还不完全,应该有退化的前爪;而由于后爪要起到支撑作用,比较健壮和粗大。另外,孔子鸟生活在侏罗纪向白垩纪过渡的时期,不仅有亿万年的跨度,同时要关注冰河期气温骤降的影响。
        此次复原的依据以化石遗存本身为主,综合参考各方面因素。赵教授首先根据化石情况复原出孔子鸟平面图,并通过仪器测量出身体各部位比例关系,通过文献、图像等记载以及有关专家的结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化石中哪些是孔子鸟固有的身体结构,哪些是化石形成过程中造成的变形,最后利用警星CCK软件把复原基础图形进一步细化、完成。从复原结果看,孔子鸟从外形看比较近似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凤”,让人们自然联想到“丹凤朝阳”的典故。


中华古果化石(左)及中华古果复原图中华古果化石(左)及中华古果复原图


        等待亿年的刹那花开

        初次看到“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化石,人们似乎无法理解为什么一株看上去瘦小的植物会如此备受关注,更无法将其与美丽的鲜花联系在一起。
        辽宁古果为古果科古果属,生殖枝有数枚果实螺旋式着生,下部有雄蕊脱落残留的“栓凸”状短基,果实内着生种子。从古果化石结构看,花应该长在枝杈上也可能在枝头,它的叶是互生的合叶。首先分析了化石成因,因为无论是火山爆发掩埋形成还是在石灰岩沉积中形成都会影响到对古果形态的判断,所以,要考虑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受到的外力作用以及化学分解的部分,还要考虑整株植物的颜色、叶片形状、花果位置和多少等。
        经过分析,辽宁古果化石应为草本水生被子植物,茎有节节状特点,叶为互生、呈V型叶弧不展开,花与果在叶根部与茎之间,近似现在的植物花草中的紫罗兰。此花的繁殖能力和生命力应该极强。按照花株整体形状复原应为白绿渲染的片状小花,有五个花瓣,十个雄蕊中间有一个雌蕊。   
        中华古果化石有多种样本,赵教授就中华古果化石豆荚果样本做了以下分析:
        1、从豆荚生长时间看仍处于秋天,豆果完全成熟之前,此时发生火山喷发,初次喷发时,豆荚果就顺土壤拔起,抛向天空,后随火山尘一起落下并掩埋其中。如果豆荚果是处于成熟期,豆荚就会弹裂开,形成荚果异地,但从化石荚果形状看,该果接近成熟期。根据当时气温等情况,此次火山喷发时间应是7月末8月初,并发生多次火山喷发。
        2、从豆荚果整体分析:一部分茎根和须根叶为条针叶,果实如豆科中豆荚(如今天的豆类)。
        3、该果还原除去不完整的根须基本按照原型还原,相比更真实。
        史前花鸟的有形化复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复原创意上的延伸。透过鲜活的复原图像,我们的目光穿越时空,回到上亿年前的地球:茂密的原始森林,矫健敏捷的龙鸟,飞向蓝天的孔子鸟,清澈无边的湖泊,天上的飞禽,戏水的鱼儿,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但是赵教授也表示:所谓“第一朵花”、“第一只鸟”也是基于目前的考古成果而言,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会发现更古老的花鸟化石,为以后的考古发现留有余地。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此次复原让世人更直观地了解了五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曙光,对考古研究和人类文化的传承都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