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成果

丹江湖畔的创新之星

农民发明家曹明军农民发明家曹明军


        2008年5月9日,在中国秸秆综合利用大会上,本刊记者采访了淅川县农民发明家、南阳兴农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明军先生。他身材伟岸、双目炯炯,谈笑风声,透出一股创业家的豪迈气概和发明家的敏锐眼光。曹明军今年39岁,是淅川县丹江湖畔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如今,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农业科技研究专家、科普带头人。“人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在曹明军十多年的生化饲料实用技术创新、应用和推广培训工作中,他一直实践着这句话。通过潜心研究、反复试验,他获得了九项发明专利;荣获“2007年度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等诸多宣传媒体对他的事迹给予了报道。记者的采访就是从曹明军创新事业的动力开始的。
        一个农民拥有九项专利的奇迹

        曹明军的事业从起步发展到初具规模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是什么带来了这一切?曹明军说,是知识改变了命运,是科技发明成就了现在,是库区人民给予了原始动力。
        1989年,曹明军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决定发展养殖业项目,为此,全家人紧衣缩食,开始小规模的饲养试验。几年下来,经过无数次失败,他认识到缺少经验和科学的养殖技术,严重制约着事业的发展。为了学习经验,他先后到淅川、邓州、襄樊、陕西等地帮别人搞养殖,同时,多次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北京农大养殖培训班等,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他的养殖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增强。
        十多年来,他走南闯北,有失败的教训,有打工创业的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经过总结经验教训,他最终决定走生化养殖、绿色养殖的道路。通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创造了一个农民拥有9项专利的奇迹。他所发明的复合霉菌培养制备方法、秸秆生化饲料、秸秆生化颗粒饲料、秸秆生物有机肥、多功能生化秸秆饲料微贮机等技术和设备获得国家相关部门认定。
        2006年4月20日,公司的复合霉菌的培养制备方法、秸秆生化饲料、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秸秆生物有机肥、多功能生化秸秆饲料微贮机,被中国中经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为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好产品(编号:[宣]A060444204)。2006年10月,公司拥有的五大专利被国家市场品牌监督管理委员会评为中国驰名品牌(编号:C0611268)。2006年11月,公司被国家品牌战略管理联合会、中国名牌企业管理委员会评为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十大明星企业(编号:C01296)。中国专利技术推广中心把复合酶菌的培养制备方法列为2006年全国重点专利招商引资项目、扶助计划推荐项目(专利号:ZL200510107280.7),2006年4月,该方法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豫科鉴委字[2006]第290号)。


复合酶菌制备机复合酶菌制备机

复合酶菌产品复合酶菌产品


        “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业新模式

        依靠技术发明发家致富的曹明军时刻想着农村,想着农民。他说,生物技术在农村发展有一定的阻力。他知道,农民现在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思路,所以他自己有一个宣传车,他走到哪里,就把科学养殖的经验和生物技术介绍到哪里。这些年来,曹明军先后多次举办养殖技术和生物技术研讨班,例如对淅川库区移民举办科学养殖、生物技术培训班达20余次,亲自讲授科学养殖、生化养殖技术,每次听课人数都在2000人以上,使全县发展养殖户3000余户,饲养商品猪100万头,肉牛50万头。
        除本地区外,他还到外省进行多次科技讲座。例如到湖北省的襄樊、丹江等举办技术讲座12次,举办科普宣传18次,印发宣传图书15000余册,为发展当地畜牧养殖、推广生化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他还通过科技三下乡和科普赶集的方式,到邓州、南阳、西峡等多处进行科普宣传工作,发放科技养殖和生化技术资料1万余本,使当地许多人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例如,卧龙区奶牛养殖户李子斌通过接受培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饲养奶牛80余头,年收入20余万元。西峡的孔堂喜、邓州市的张国清利用生化养殖如今都成了养牛大户,成了当地的百万富翁。
        曹明军在养殖上的成功示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养殖热情,不少农民不但到养殖场购种猪、种牛、生化饲料,还经常上门求教养殖技术。鉴于此种情况,从2002年起,曹明军和他的兴农公司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业发展之路,实行统一畜舍技术、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及饲养管理技术、统一疫苗药品及疫病防治程序、统一出售的“五统一”养殖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区县,甚至湖北、安徽等地农户从事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优质肉猪生产。

        发明成果造福一方

        为了更好地推广养殖优良品种,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淅川县科协、科技局的指导下,依托淅川县九重镇养殖场的带动辐射作用,于2003年10月成立了九重镇养殖协会,在养殖大户的强烈推荐下,曹明军当选为会长。这是一个跨区县、跨省市的牲畜养殖协会,养殖场的种猪、种牛以及生化饲料销售到哪里,协会的会员就发展到哪里,协会的服务就做到哪里。目前,协会共有会员200余人,遍及淅川县所有乡镇和南阳、平顶山、信阳、周口和湖北省的襄樊、老河口、丹江、枣阳以及安徽省的芜湖等地区,合作农户5000余户。
        作为养殖协会会长,曹明军始终把推广优良品种、生化饲料及新型机械,传授实用技术作为己任,经常深入饲养大户和养猪示范户进行猪舍的选址、规划和技术指导,四年来为养殖场(户)实地解决技术难题3246次。定期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主动把自己的养殖场作为学员学习养殖技术的实习基地,免费为学员提供食宿,近三年来共培训学员1570人次。在淅川县科协、科技局、移民局、畜牧局等部门的组织下,曹明军先后在淅川县的17个乡镇(办)讲授养殖技术49次,培训学员达40000余人,受益群众达8万余人,并应邀到周边的县市传授养殖技术。
        协会成立之前,当地单家独户养猪,主要养的是地方品种,仍采用传统饲料,一户最多也只有20头。由于品种落后,技术落后,养殖规模小,不但不挣钱,而且还赔本。通过曹明军的不懈努力,养殖户逐步认识到了用生化技术饲喂牲畜的优点,用生化饲料饲喂牲畜成为养殖户的首选,饲喂的牲畜品质好,增重快,不含化学激素,成本低,效益高,并使种植和养殖形成良性循环。经试验对比,用秸秆生化饲料饲喂,牛日增重可达1.8公斤左右,羊250克,猪1公斤左右,猪、牛、羊四至六个月均可达到出栏标准,而且成本低,配方生化猪饲料每公斤1.2元,最高不超过1.4元,配方全价饲料每公斤2.4元,使配方生化饲料成本节约了50%的原粮。每头猪可节约饲料投入50%左右。更重要的是便于群体喂养。农户利用自家秸秆每年可喂10只羊10头猪或10头牛,每年至少可多收入1.5万元。
        协会成立后,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会员一次最大存栏量高达5000头,年出栏万头以上。据统计,2005年,淅川县养猪户就有3000户,总出栏100余万头。其中,协会会员200余户,出栏就高达2万余头,会员户年平均增收4万元。

        新饲料养肥财神村主任

        淅川县黄庄乡财神村主任梦富银,采用曹明军发明的生化饲料喂养了4头牛,年增收万余元。谈论此事时,他深有体会地说:“就增重效果来说,经过一个多月饲喂,牛很快上膘了,原来经常和我家拴在一起的牛不见了,咋,他们的牛屁股瘦得骨头架撅着再拴到一起嫌丢人;就防病治病而言,原来我的两头母牛瘦,犁地喘气,现在肥了,犁地也不喘气了。”
        “就原料而言,过去不能用的玉米秆、豆秆生化处理后都能喂牛,每月节省100斤左右精料,年节省近千元;节省劳动力就更不用说了,过去我们爷仨每天上山割草喂牛,牛还吃的干瘦,改用生化饲料后,贮饲料时仅忙一天就够喂几个月了。两个孩子到乡建筑队,一年下来又多收入一万多元;现在不需要每天割草了,我原来的腰痛病不吃药也不知不觉好了。这种办法不仅治好了牛病,也治好了我的老毛病,真是好极了。”梦富银风趣地说。
        谈到今后打算时,他兴奋地说:“我的两头母牛这一两个月就要下牛娃了,下崽后我也不卖了,自己的秸秆处理喂后不足部分再向无牛户买两垛麦秸。养四头是养,养十头八头也是养。别人用不用生化饲料喂牛,反正我要这样喂。”后来他清楚地认识到,单靠个人养殖,在技术、能力、疾病防疫、饲料制作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强烈要求加入养殖协会,并积极参加协会举办的各期技术培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乡,在他的带动下,去年群众一次性就制做1.8万多吨生化饲料用于饲喂牲畜。同时一些农户也纷纷加入养殖协会,使协会的规模不断扩大。

        发明技术创效2700万

        四年来,在曹明军的带领下,养猪协会共发展养殖户1200余户,年出栏牲畜100头以上养殖户200余户,带动其他养殖户饲养牲畜180余万头。据初步统计,四年已实现养猪产值9800万元,利润2700万元,创税1060万元。
        市场销售也是曹明军十分重视的工作。他为了拓宽销售市场,保护会员利益,多次上广州、深圳,下湖南、湖北去打拼市场。现在,协会已在多个城市办起了商品牲畜销售联络点。
        曹明军同志通过生物科技研发和养殖富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他在推广优良牲畜品种和普及科学养殖技术上所起的带头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和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为淅川县乃至豫西南及周边地区发展科学养殖事业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发明一项专利大约需要六个月到一年时间

        最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了减少和扑灭禽流感疫情,曹明军先后十余次到疫情病发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积极向河南农大、中国农大的专家教授请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疫苗,制订了严格的防疫程序,使本县的禽流感发病率为零,保证了本县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为全县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靠着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曹明军终于实现了自己带领一方乡民致富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停步,依然眼睛盯着市场,心里装着乡民,刻苦研发新技术,希望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科技示范的天地上闯出更广阔的天地。
        当记者问到他今后的打算时,曹明军说,他希望把公司办得更大些、更好些,把他的九项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真正成为带领农民依靠科技创新致富的龙头企业。在研发方面,他说,他仍然在继续进行新的发明,正在研发的有两项。他说,他所从事的这种生化饲料技术发明,发明一项专利大约需要六个月到一年时间。
        曹明军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能把秸秆利用起来,减少人畜污染,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他希望在每一个乡镇都打造一个小型有机肥厂和颗粒生化饲料厂,这样,问题就可以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