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名人专访

走创新路 建大石化

己内酰胺02单元加氢装置己内酰胺02单元加氢装置


        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南25公里处,与藁城市、正定县、栾城县三县相交,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及石德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处。在中国石化集团的领导之下,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发扬“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精神,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集化工、化纤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
        怀着对化纤产业的种种疑问,我们专访了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潘九海,让我们了解到了化纤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化纤传奇的坎坷经历。


本刊编委会副主任闵恩泽院士(中)视察化纤本刊编委会副主任闵恩泽院士(中)视察化纤


        科技创新让我们迈向成功

        记者:潘总,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石家庄化纤便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集化工、化纤为一体的大型石化基地,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潘九海:我们成立之初,采用的己内酰胺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装置建设之初,我们就认识到这套技术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同时也存在很多缺陷,对我们来说是一套全新的技术,而从事这项技术的人都是做石油加工的,在化工方面缺少经验,要想在这个领域立足生存,必须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把我们自己的东西铸入到里面。因此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口号,一个是“以精细管理求生存”,一个是“以科技创新促发展”。这两句话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我们管理的方向,靠精细管理把我们现有的装置做精、做细、做扎实,依靠科技创新使我们这套技术更具竞争力,这是我们的中心思想,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贯彻,这其中科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类企业技术含量很高,如果没有创新技术就不可能有竞争力,无论是抓管理还是抓创新,归于一点就是要有一支适合现代企业思想需要的队伍来抓这件事情,石家庄化纤在那样的一个艰苦的环境下造就了一支这样的队伍。我们用八个字总结我们公司的精神:“团结、自信、拼搏、创新”。团结是基础,没有一个有凝聚力的队伍做什么事都不行;自信,这基于当时对于这套技术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很多人对它没有信心,但现在我们这是在世界上唯一一套还在运行的装置,从基层到领导班子,只要你是一把手,都要表现出一份坚强和自信;拼搏,是靠韧劲,干劲,在困难面前的一种闯劲;创新,我们就是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达到双赢。为了鼓励创新,我们设立了几种奖励形式,一是最基层的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第二个是公司级的合理化建议成果奖,第三个是科技进步奖,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对实施单位实施人给予奖励。再大的就是我们报的集团公司和国家级的奖。这里有一个数据,从1998年到2007年,公司一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2724条,合理化建议成果10604项,其中一等奖190项,二等奖131项,三等奖293项,四等奖589项,五等奖813项,纪念奖8588项。从2002年到2005年为止,已经取得科技进步成果28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5项。专利是6项,已经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
        记者:从技术优势到产品优势再变成市场占有优势,这些过程当中,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又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成功的?
        潘九海:技术优势是我们获得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基础,也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我们这样性质的企业技术因素是很关键的。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难题很多,第一个是我们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阶段,不仅仅是装置稳定性特别差,而且系统的配套并不完善,原材料供应不能得到保障,装置长期低负荷运行,再加上当时的己内酰胺市场极为低迷,国外产品大量倾销,工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始总结,一点点去解决。2002年,装置实施达标改造之后,装置稳定性大幅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明显改善,另外我们解决了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装置的负荷提高了,产量增大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各项指标也达到了标准。
        做己内酰胺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己内酰胺在国内的市场缺口很大,到目前为止三分之二依赖国外进口,原因是有很多制约己内酰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大门槛,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因为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决定了对于技术的依赖;再者是人才,己内酰胺生产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从事这方面的人才也较少;第三个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第四个是这项技术的实施需要的配套设施较多,对于原料的需求量也比较大。这四个门槛特别是技术门槛,是企业很难解决的,而且企业的发展需要长久的技术支撑。中石化在这一方面有很好的科技基础,因此我们也有信心将中石化的己内酰胺产业做到更好。


石家庄市市委书记吴显国(左三)视察化纤石家庄市市委书记吴显国(左三)视察化纤


        创建品牌,做好环保

        记者:众所周知,品牌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潘九海:品牌对每个企业都很重要。做好品牌,首先要有内在的品质,再就是让消费者都了解我们的产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效应非常重要。但做品牌并不等于做广告,更重要的是企业内在的东西。一个是对于产品的质量,追求永无止境,一直以来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我们都贯彻这样的思想,完成指标不是目标,要尽量把产品做到更好。再就是营销思想,在市场上我们做到“互信,合作,共赢”,我们与合作单位坚持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合作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形成与客户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在质量上做好产品,在服务上也要做到最好,通过这些工作,将产品做成品牌。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要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贵公司一直走在节能减排的前列,你们是如何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
        潘九海:我们的企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节能和环保是我们这种行业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对于环保,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压力,因为属于高污染企业,环保治理难度大,这就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第二是我们认识到环保是一个硬坎,必须把它放到发展中首要考虑的因素。节能是国家的一项国策,企业能源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是我们生存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发展的内在需求。


己内酰胺装置中心控制室己内酰胺装置中心控制室


        未来十年三步走

        记者:如今,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了华北一家大型化工化纤企业。请您展望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潘九海:石家庄化纤是中石化的下属企业,我们的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和服从于中石化总体发展的要求。就我们本身发展而言,在总部的支持下,我们早在5年前就确定了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依靠科技进步,把现有的装置做精,产量扩大。2003年我们实施了一个项目,叫做“5扩6.5”,通过2000多万的投入,将产量从5万吨提高到了6.5万吨,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一步改造获得了集团的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步是以现有技术为基础,与多家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开展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新技术实现我们装置的16万吨扩能改造。本次改造采用中石化自有技术,2004年进行可行性研究,到2006年年底开始实施,经过2007年一年的建设,计划2008年建成投产。改造完成后,产量将从6.5万吨扩大到16万吨,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这一阶段正在进行当中,有望年底投入生产,明年形成产能。这是中石化自主产权的新技术,可能会在实施中遇到一些困难,现在我们已经有计划地与科研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困难的方法,做好一切应对措施;第三步我们已经纳入规划,是在现有16万吨开工成功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技术,再建一套相同的装置将产量扩大到40万吨。这将是我们从2009年到2012年实施的规划,但这就需要我们第二步一定走踏实。第三步走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我们已经开始进行,这也被河北省列为化工基地二期重点项目,这需要很多配套工作,现在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我们需要的所有原料都可以由化工基地其他企业配套供给。要实现三步走战略,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公司的愿景是打造世界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国内最大,第二步是做到世界区域性最大的。现在己内酰胺属于国外控制的产业,但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会将国外的产品挤出国内市场,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产业。
        采访结束了,由于在当日下午还有一个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研讨会,潘总又开始忙碌的工作。我们相信,在信心十足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会飞速地发展,中国的己内酰胺产业在他们的努力下,定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