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方法

自主创新 方法先行

王运洪教授

王运洪教授


        11月7日,中国科协在天津市举办了第二期技术创新方法师资培训班。期间,记者就创新方法、天津市科技人员情况以及水资源综合治理方面的创新问题,采访了出席本次会议的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王运洪教授。
        记者:王主席您好!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法必须先行。那么您对创新方法有何认识?在天津市科技工作方面如何应用?
        王运洪:我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等方面工作,从自然科学解释不通上升到哲学来讲,需要创新。创新方法就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总称。温总理批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是对自主创新如何进行一个最好的诠释。关于创新方法,过去有6Sigma方法,这个体系就是以数据为基础,用于项目改进、系统改造、降低出错率和产品缺陷以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这一体系方法我们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与推广;LEAN就是日本丰田创立的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为原则的质量管理方法;现在推广的TRIZ理论,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用于开拓思维,寻找捷径,找出解决发明问题思路的方法。国家四部委开始推广TRIZ理论以后,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我在天津给不少企业讲创新,从经济学创新理论开始,讲到熊皮特理论,讲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规律、创新周期,以及创新本身是否还要继续创新等许多问题,归纳到一起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各类创新。科技部包括中国科协及天津市科协今年都重点推广创新方法,我想科学技术在中国笼统归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尖端科技,以政府主抓,其“十六字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第二类称之为科学普及,也是“十六字方针”: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这两部分都是国家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尖端科技要有,科学普及也要有,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国家现在制定的“二十四字方针”: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现在不少企业就是不知道如何去自主创新,如何做才能创新,如何获得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创新灵感和创意,而且不同层次的人对创新知识的了解和要求也不同。作为领导,想知道创新的信息,想知道如何支持创新;设计人员和研发人员想知道如何运用一些创新的手段、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思维进行创新的工作和总结,然后应用到设计和研发当中;很多具体操作部门,例如车间的主任、技术骨干或者技术工程师,他们更想知道运用创新方法如何去解决自己手头和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一个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可能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去修复,我们就会根据创新方法、创新原理、创新参数等找到解决问题思路,从而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些也会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在防汛抗洪一线检查

在防汛抗洪一线检查

        记者:您如何看待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天津市一些企业自主创新情况如何?科协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运洪:众所周知科技是先导,创新是灵魂,实际上企业创新是核心。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包括国家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科技进步、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创新型社会,根本就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重点就是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就是企业创新,企业创新的主体就是企业的科技人员,包括企业的科技管理人员。科协就是联系企业中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党委、企业领导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必须团结、动员、组织、联系广大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以及热爱科学的广大职工,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科协企业工作及企业科协现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以及人才成长服务的工作重点。
        现在科协企业工作及企业科协所做的工作,一是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方面;二是“讲比”活动;三是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另外还有创建优秀的科普车间;厂会协作;以及各类院士专家服务站,跟企业结合起来,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提供什么。我们还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就是最终落实到在企业中建立企业科技工作者自己的“家”,以便更好的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提高企业中广大职工的科技素质服务,这也是科协企业工作及企业科协的宗旨。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关键;而提高企业科技工作者本身的素质,是培养造就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社会基础。企业职工尤其是科技职工素质的提高,是促进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主体的一个重要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企业创新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企业科协的工作。仅2007年到2008年,中国科协党组的领导就多次到天津考察企业科协的工作。全国首次企业工作会议,天津市高新技术园区科协做了典型发言;中国科协在2007年以“建好企业科协、促进自主创新—天津企业科协工作有声有色”为题组织进行了专题报道;去年在天津市还首次召开了全国高新区企业组织建设研讨会以及高新区企业网络建设(也是天津市牵头举行)会议。天津市科协的企业工作特色具体有三点:一是天津市有诸多企业科协组织,包括有国企、全民,民营、私企、股份制企业,还有外企包括独资、合资企业等,都有科协,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党委但有科协。这是天津市首创的,在企业中做到三个服务一增强。二是天津市有高新区科协,在天津市成立了首家高新区科协,这是集知识、科技人员、资金密集型的企业的科协组织。三是成立了中小型企业科协。象日本就特别重视中小型企业,往往有很大的创造力和很多的发明都是出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如果发挥作用的话,会有60%以上的发明创造从中小企业诞生。也就是说产学研相结合,科普工作可以多样化,成立一些跨行业、跨学科、跨企业科技创造的组织、科协组织。天津市有460多家企业科协,其中非国有企业科协占200多家,局级以上企业科协36个,企业科协会员有10万人左右。过去的“讲理想,比贡献”,现在又赋予了新的含意,即“讲创新、比效益”,“讲节能、比降耗”,“讲敬业、比贡献”,“讲专业水平技能、比员工科学素质”,“讲科学创新方法、比合理化建议”,“讲技术专利发明、比科技成果转化”等等。我们将“讲比”与锻炼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结合起来,将创建优秀科普车间和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将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这种氛围结合起来,以此来推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王运洪出席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论坛

王运洪出席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论坛


        记者:您一直从事与水有关的工作和科学研究,那么您是如何看待我国治水、用水方面的情况?对于我国的水利建设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治水与生态环境保护您怎么看?
        王运洪:我一直从事水利、防洪方面有关的工作和科学的研究。目前我国有很多地方在治水、管水、用水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总结的“八多八少”的问题,即:
        第一,改造自然多,适应和顺应自然少。只讲改造自然,不想如何适应和顺应自然。恩格斯曾经说过,“当人们欢呼改造大自然胜利的时候,要警惕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我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曾经与其他人一起研究过黄河。黄河入海口,每年都在变化,称之为“十年一大变,五年一小变”,从神仙沟到十八户,总是在改动。黄河危害很严重,管理方法自古就是两岸加高堤防,郑州一带黄河底床都到了“天上”,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去防,应对河水因势利导。
        第二,强调与大自然的斗争多,约束人类自身的活动少。只讲与大自然斗,实际上与大自然斗不如约束人类自身,许多欧州国家例如瑞典、芬兰,都专门立法,禁止破坏大自然。天津市洼淀和蓄置洪区就很多,但现在许多居民区、工业区都建设在这些地方,人口密集,如果一旦爆发洪水,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要约束人类自身。
        第三,防洪抗旱研究得多,利用洪水研究得少。很多地方都是洪水来了就把水宣泄掉。天津市现在地下水位就在逐年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极易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陷,能否利用洪水作为补充,从而为人类造福,这是我们应该研究的。
第四,轰轰烈烈搞建设的多,扎扎实实搞管理的少。不能总认为工程建设就是万能的,管理跟不上,再好的工程也容易垮掉。
        第五,破坏性治理多,生态、环境意识少。西方许多国家都专门立法,如果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必须要恢复原貌,工程也要责令停工。这一方面我们考虑得比较少,应当学习国外的方法,当然,现在已有了很大改观。
        第六,工程措施实施多,非工程措施研究少。只注重砖、瓦、灰、砂、石工程实施,而忽略了信息、软系统建设等非工程措施,对洪水的信息采集、处理,洪水预报,决策反馈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系统等等相对研究得较少。
        第七,长远规划、立法少,短期行为多。例如许多大中城市的备用水源问题等都值得深入研究,进行长远规划。
        第八,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多,真正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比较少。尤其在治河等方面,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去做,很少创新。
        因此,这都需要我们方方面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建立相应的法制法规,来让人们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采访结束了,我们对创新方法和天津市科协、科技工作者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而创新方法工作的展开,也会给天津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