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院士天地

浅谈高等学校科学管理“三”字经续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


        三、管理学校的三条原则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学校里一定要因材施教。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对材施教;另一方面,每个学校由于性质不一样,层次不一样,专业不一样,所以要按照学校自己的定位去培养人才。例如,对于一流大学而言,要培养的是精英人才,那就要按照精英人才的要求安排教学和实验。对于职业学院,定位是培养应用型的科技人才,毕业的学生不是去从事基础理论创新,那就要按着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去培养。这样一来,教学的安排,教材的安排,课时的安排,实习实验的安排,德育的安排等等,都要根据学校的性质来决定。不要都用一流大学的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用自己的方式,这才是因材施教。

        (二)有教无类的原则
        有教无类,这是孔夫子的思想,就是学生即使差一点,甚至有一些瑕疵,老师仍然要教育他。不要歧视学生,不歧视落后的学生,不歧视失败的学生,不歧视有瑕疵的学生,要宽厚。这一点,一些老师,一些干部没有做到。要考虑学校不是惩罚人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应把不同的人都能够培养成人才。不要去埋怨学生,有差错的时候也不要歧视,一定要关爱他们。

        (三)奖惩分明的原则
        奖惩分明,就是要以奖为主、惩罚为辅。一定要搞清楚奖惩的关系,不要以惩为第一,应该以奖为第一。例如,处长对科室里面做得好的要及时奖励、激励。做得不好,首先要扶一扶。在惩罚的时候,还要留点余地,还要宽厚一点,对事要严肃处理,对人的处理要宽厚一点。提倡善良,就是说在惩罚的时候,还希望他改正错误,给他关爱,留有余地,可重可轻的时候要从轻处理。应该实行疑罪从无的方法。事情未搞清楚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处理人家。前些年,只要认为你犯了错误或犯了罪,你就一定是犯了错或犯了罪,所以在政治运动中搞了很多的冤假错案。这些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都是把怀疑变成了人家的罪行、人家的错误。要激励同志们做好事,奖励优秀的同志。激励为主,表扬为主。

        四、管理学校的三个方法

        (一)从严治校的方法
        在家里培养孩子,需要严格才能使子女成才。在系统比较乱的情况下就要用严格的办法。在暨南大学,为使校风、教风、学风好转,笔者提出了“三从严”的原则: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坚持了多年,取得了成功。
        大学里面,核心是两件事:老师是教课,学生是听课。老师的教学工作是用上课质量来检查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是靠考试来检查的。所以领导要抓两个重要方面:教和学。学生方面把考试抓住,当然平常也抓,平常有很多程序,核心是抓考试。中国在作弊方面自古以来管得很严格,我从小学到大学就没见过作弊,哪怕两个人考试时座位很近,都不敢去看人家的考卷。西方也是这样,一个大学生作弊后,一辈子都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在西方诚信很重要。我们为什么现在有这个毛病呢?很大的问题就是诚信差了,就是不严格造成的。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在管理上的代价就太大,当领导就很苦,说一不是一,说二不是二,很麻烦。
        为了根绝考试作弊,笔者就想出大考场的办法,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大考场,全校学生在一个考场里。我们学校最大的房间是体育馆,在体育馆里考试,这件事《人民日报》都报道了。在大考场中,每一个行列不是一个专业,排梅花形的座位,每位考生见不着周围同卷子的人。考试桌子设计得很特别,私存夹带完全没有可能。进考场的时候,学生无关考试的东西要存放。进到大考场以后,学生要靠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来完成考试,在那种情况下作不了弊。自从设立大考场以来,便没有学生作弊。学生无法做弊,考试质量就很好。学生要考试好就得平时学习好,所以整个学习过程都能够管住。当然我们还有其他办法。
        另外还有考题问题,学生巴结老师送礼,有的老师就会漏题,为此,就搞试题库。全校每门课程都搞试题库。一个试题库不是一个老师做,是几个老师分开做,而且一套题是几个老师的试题混在一起的,最后收集起来一门课程起码有十几套考题。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到考前两天才选考题。我们把试卷编成号码1、2、3、4……他随机抽号码,但不知考题的内容。每个专业都抽好后,由另外的人去印刷,参与印刷的只有几个人,这几个人不带手机,跟外界不联系,就在学校里面或者郊区去做这个事情。在两天之内把考卷全部都印好封存。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考试全部都这样做,所以暨大考试非常严格、公平。题目漏出去,作弊,这是最大的对人才选拔的不公正,选不出优秀人才。
        关于阅卷工作,我们也想了办法。教师集体阅卷,阅卷后试卷不能由老师带出阅卷室。阅卷要管好,整个流程都注意,每一步都科学管理。
        考试严格以后,省里对我们比较相信,就把几次干部考试放在我们学校举行。有两位副厅长作弊,当场被我们抓住了,副厅长的官都丢了。不诚信的人就绝对不能做领导,作假的人肯定做不了好领导。今天我们社会有很多贪污腐败,产品质量很差,很多原因都是因为不严格、不注重质量,祸害太大了。
        在学校这样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一定要严格,大家首先就要不作弊,要讲诚信。在学校的时候,如果允许学生作弊及格,那么他到社会上就更作弊了。所以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在管理学校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符合质量。符合质量就不要怕得罪人。我觉得人活一辈子一定要有人格。一辈子多做善事,多做好事,一定不要做坏事。全中国高校都应该严格管理,严格以后,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高了。这些学生到社会后就会体会到严格带来的价值,严格带来质量,严格带着他们最后走向成功,严格带来的是民族的诚信和兴旺。

        (二)依法治校的方法
        我们国家最近一直在强调法治,因为中国过去是人治的国家,现在是由人治走向法治。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是很难很难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德国呆了两年多,发现德国管得比较好,社会治安比较好,经济搞得也比较好。经济上通货膨胀率低,基本是在1%左右,物价稳定。每年每个人的工资增长是超过通货膨胀率的。人们很热爱自己的工作,都愿意好好地干活,找到工作就很好。他们说的好日子就是可以旅游,可以去玩。穷人也有自己的车,就是差一点的车。有钱人是开奔驰,开好车,这是差别。社会管理得比较好,很大的原因是法治,就没人敢犯罪。大家都不犯错误,都循规守法,不偷税漏税,该交多少税就交多少税。而且办事不求人,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要办什么事情都按照制度,找张三办、李四办都一样。不像我们学校的一些部门,要先研究研究,你得求我,你得巴结我,你得送礼,才能办事。人家的高校使用法治这样的方法,我们差得比较远。现在老百姓办个事很困难,该办的事情,一些部门常常都不给你办。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老百姓要办的事情,只要是制度上允许办的事情,人家来找你办,你就要立即去办,不能有拖拉,不要刁难人家,哪怕这个人平常跟你关系不好。因此,学校方方面面都应首先建立健全制度,包括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教学的管理制度,科研的管理制度,后勤的管理制度,住房制度,教师管理的制度,卫生、保卫制度,等等。
        笔者在学校一任职,就开始搞制度建设。每个部门都建制度,甚至每个小方面都有制度。最后搞了300多个制度,编成两本文件集:《行政管理卷》和《教学科研卷》,还有党务方面的制度。然后发到学校各个单位,每一个科室都有,任何人办事都看这个制度,照着程序做。就不要临时考虑是找张三还是找李四。属于哪个部门负责,都要告诉老百姓。电话要公开,大家好办事。中国传统求人的制度要改变,传统的拉关系习惯要改变,绝不能谁有权力,就拿在手里面,就得求他。所以一定要改变我们的管理制度,要真正为老百姓服务,要按制度来办事。
        制度不要经常变,尽量少修改,一次就搞好一点。制定制度首先是科室先搞个草案,然后征求多方面意见,最后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定稿。制度要符合国家大法,符合宪法,然后符合我们的教育法。一个学校搞个几百项制度,包括干部的选拔等等都搞成制度的话,我想最后就不会因为领导的改变而改变。过去,老百姓希望有优秀的校长、优秀的书记来领导,学校才有好日子过。现在,张三校长换了没关系,李四来当还是按照这个制度,这个学校就会健康发展。我们国家如果制度化、法制化了,就会科学地向前发展。
        从中国传统的人治走向法治,希望我们的制度建设加快一点。希望每个高校建立制度,每方面都搞制度,小制度,大制度,从整体到局部都搞,包括干部选拔。比如说,选举制的干部怎么选,任命制的干部怎么任命,考评怎么考?选举制的干部考评和任命制的干部的考评,这应该是不同的。过去,都是一锅儿煮。任命制的干部要对上负责。校长任命处长,处长自然要对校长负责,考评处长的分数应该以直接领导他的分管副校长和校长的评分为主。而现在往往就是任命制的干部是让群众来投票决定他的去留,那么这个干部就不敢管群众了。他如果管严了一点,许多人投他的反对票。优秀的干部往往很严格,下面有的人就给他打不及格。我们应以任务完成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选举制的干部应该以群众的分数为基准,因为你是选的,你要对群众负责,这个不能由学校领导来决定,应该以群众的分数来决定。现在的情况是考评干部都一样,任命制干部、选举制干部、业务干部、党的干部都一样的考核。不应该一样。还有教师的考核等等,要有不同的办法,不要一个办法对付所有的教职员工。
        制度设计非常重要。去暨南大学的时候,笔者希望把它办成名校!因为这个学校有百年历史,今年是建校102年,是中国最早的七个大学之一,肩负重要的办学任务,理所当然它应该办成名校。但是,笔者去的时候,这所学校办得比较差,4000教职员中,连笔者在内仅有8位博士生导师,老师里面只有8个人有博士学位,被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一年仅有几篇,1992年只有4篇文章,北京大学当时是好几百篇。这4篇中,我一个人要占3篇。
        为了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笔者想了三个主意。第一,让原有教师人人都搞科研,提出“不搞科研的教师是残疾的老师”这个口号,施加压力,逼迫老师们都要搞科研。第二,大力引进人才,招名牌学校的教授以及博士进来。第三,制定制度,制定了学校的分配制度,以激励老师们搞科研。
        当时的暨大很穷,校机关到了1995年的时候连一个季度50元奖金都发不出来。所以笔者就想办法要挣钱。首先,亲自负责全校财务工作,宣布院系部处不搞创收,挣钱是校长的事,校长有责任搞来钱。院长应该做院长的工作,处长应该做处长的工作,系主任应该做系主任的工作,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个改变就是分配改变,原来是各系发奖金,现在学校统一发奖金。搞了个新的分配制度—暨南大学量化考核制度。
        改革以后,在暨南大学,每人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国家工资和校内工资。国家部分我们改不了,教授拿多少钱,处长拿多少钱,那是固定的。学校部分在改革后是这样分配的,比如说老师,你给学校做多少贡献,学校就给你多少奖金。我们不能说你多少就多少,而是把工作进行量化。比如说科研有多少论文、多少科研项目以及成果的推广等等,我们就把每件事情都量化。国家的项目、地方的项目,不同的项目分级;还有就是你拿100万的项目,还是10万的项目,当然不一样;而且学科也不一样,搞理工的项目经费要多一些,搞文科的搞个大钱不容易,文科的分数跟理科有区别,项目也有区别。发表论文,在世界、在中国不同的杂志发表,哪些是著名杂志,那一类杂志多少分,把这个划分好,不同专业都不同,划得很细。教学,你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成人教育的课都有不同分数。甚至没有学历、学位证书的,上短期培训班的课,都有分数。学生数多了也有加分,重读班也有分数。你教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分数;礼拜天上课比平时上课加一点分,在外地上课要加一点分,晚上上课要加一点分,中午上课也加一点分,分得很清、很细。教学实验、作业都有分数。还有当班主任、做学生工作的都有分数。还有社会任职的分数,你给学校带来了名气,在外面任个什么职务,对学校知名度有提高,也给你分数。
        把这些方方面面的分数加到一块,一年里,你做了些什么事情,填个表格,就是你的校内工资。我们开始设1分1元钱,大家很高兴,以后又提升分值,最后升到1分1.6元。大家看到好处,有的人一年可以拿到几十万元。笔者任校长十年来,全校教职员工人均年收入由1995年的8000元上升到2005年的88900元,收入增长了10倍。总之是鼓励大家多做事。这下子,我校的科研论文大大增加,特别是三大索引SCI、EI、ISTP的论文逐年增加,现在已经达到四五百篇,在全国名校里面排得上号了。
        学校要鼓励大家改革制度,就要制订激励的制度、严格管理的制度、出成果的制度。所以笔者就先抓住这个关键的分配制度。以前人人都不愿意多上课,特别难的课都不愿意上,愿意上简单课。现在是人人都在抢着上课。过去系主任求张三上什么课,还要拜托拜托才能上课。现在没这个现象了,大家愿意上课,而且都愿意做科研。现在暨大大部分老师都搞科研,做不了科研的老师则赶紧读书,读硕士、读博士。经过训练他就能做科研,能够既有科研本事又有教学本事,那名牌学校就办出来了。
        大学是个学术机构,有三个功能:培养人才,出科学成果,为社会服务。你的制度方方面面都可以搞,每件小事都可以搞,但是要抓关键,对学生就抓考试,对于老师就是抓教学。前面我已讲过老师原来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备课,笔者想办法对此情况进行改变。考虑到老教授的示范性功能,所以我在1993年就制订制度,要求教授上本科基础课。学生进校以后,一年级是培养他品质最好的时间,学风最好是要在一年级培养。那时,他爱学习,他要上进,他要打好基础,为此安排教授级老师上课最好。好几年后,我才看到教育部在全国要求执行这样的制度。
        然后,要防止老师上课不认真备课。上课跟演戏一样,剧本有了,就是表演,是在课堂上的表演。老师在课堂上表演的时候,只有学生能监督他。但是,学生因为老师要考试,要管着他,因而监督作用也有限。所以笔者就提出三重评估制度便把教师教学管住了。西方的学校是每一学期期末都要学生给老师评分。暨大90年代初就搞了,结果老师不服,说因为教学生很严,学生便给打低分。对此,笔者提出再请专家评估。全校请了40位专家,大多是教课教得好的退休老师,返聘回来,每周规定他们每人听课8小时。他们在全校任何时候随机听课,不通知任何人,就变成一个随机的抽样检查,这里用了数学中的运筹学方法。全部听完所有的课程是不可能的,那样量太大。40位专家对老师给一个评价,主要针对这个老师的备课情况、教材情况、讲课情况、跟学生的互动情况等等。这个专家不一定是本行专家,也不可能做到。因为我们学校现在是60多个专业,而且一个专业的课程那么多,应该说每个人不可能懂很多课程,但是基本道理懂得,所以这40个专家不要求他听本专业的课,就是全校广泛地听,听了以后给一个评分。结果老师还是不服,说专家不懂他的课,给的评分不正确。笔者后来想了想,再搞公平一点,让领导听课,从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至校长、书记,每人都规定听课任务。比如说校长、书记,一学期很忙,听四节课;副校长听8节课,系主任再多听一点,教研室主任多听一点,这些人听过的课程,都打分。他们也是随机的,不通知任何人,这样会发现很多问题。
        笔者听课的时候,一般是8点的课程,到7点59分才悄悄进入教室,而且坐在最后一排。很多时候上课老师就没发现笔者,听完课以后老师才发现。这个办法很灵,见到了很多真实情况。校长去听课,不干扰老师,老师未发现也不会紧张,他很紧张反倒不好。
        这样一来,我们就设立了三重评估制度:领导的评估,专家的评估和学生的评估。开始时大家还是不服,我们便连续做了两年统计,结果是三个评估分数近80%是一致的,还不错。教师所得评估的分数如果不及格,我们就亮黄牌,告诉他上课太差了,请他赶快改进。如果连续两年亮黄牌,就不能授课,下岗了,那就到人才交流中心去等着,或者你调走,或者去进修,或者改做非教师的工作。对优秀的上课教师,则每年在全校隆重表彰10位优秀授课教师,既给荣誉又给奖金。于是,学校的授课质量大大提高,教风迅速好转。
        做事就要找到每一样事情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上课就是关键,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就是关键。在学校里面,不应该有作假作弊的事情发生,应该形成一个诚信的校园,讲质量的校园。但这些管理光靠人是做不好的,你几个人忙不过来,所以制度是关键。这些制度不是专对老王的,也不是专对老张的,是对着所有人的。这个制度管着质量,要订得细一点,不要订得太粗,每个部门都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做。每所高校应根据自己办学多年存在的教学问题、后勤问题和干部问题等,认真治理,要讨论好,要依法治校,笔者觉得这个太重要了。中国的落后,落后在法治上。绝对不能搞成今天张三当校长,张三一套;明天李四当校长,李四一套。形成了一个好的制度以后,这个学校就能够健康地往前发展。

        (三)实事求是的方法
        我们在工作中要讲究真实,千万不要搞假的东西。一个学校如果不实事求是、搞假的东西,工作是做不好的,出发点就不对。所以,笔者在暨大期间,一直强调干部、教师给我的报告、汇报工作要说真话,要说真的数字,不能搞虚假。
        如果你的工作,你的数据是假的,你做的决定就不可能正确。如果不是真的财务情况,你管财也管不好。在财务方面,笔者主张开源节流。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千万不要以节流为主,应该是开源为主,创造财富为主,节约为辅,不要浪费,这是第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就是不能做假账。绝对不能做假账,不能去骗领导骗群众,去逃税。只搞一本账,不搞小金库。实际上,现在很多单位都搞了一些假的东西,对上面一套,对下面一套。数据真实,不搞虚假,才有了真实的前提,才能够做出好的决定。应该要求所有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实事求是,再不要去吃这个假的亏了,不要去吹牛。我们是什么水平就是什么水平,我们是什么状况就是什么状况。
        可是,在今天仍然看到有些地方还有这种作假现象,并且是个严重的现象。有些人看到领导需要什么数字就给什么数字,领导喜欢什么就说什么;领导希望说大,他就说大,领导希望说小,他就说小。这样子会害党、害国家、害民族、害学校、害自己。笔者18岁入党,已有50年的党龄了,50年来,看到很多人就是喜欢作假,所以便悟出了这个道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以真实的事情为基准,才能有科学的管理。
        但是,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是很难的。因为有时候领导不喜欢你说真话,有时你周围的人不喜欢你说真话,但是你应该坚持,这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基础,这是原则,这是方法,这至关重要。不实事求是,既造成人们不团结,又造成社会落后、经济落后。传统的“逢人只说三分话”,就是我们中国人不喜欢讲真话的写照。要建成和谐社会,关键是要每个人真心待人,真实地把你的思想表露给别人。这样的话,关系也好处,工作也好做,管理也好做。实事求是,对我们做学问的人尤其重要,尤其是在培养人才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