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中部崛起——自主创新看合肥

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现场

安徽省省委书记王金山宣布本次对接会开幕安徽省省委书记王金山宣布本次对接会开幕

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省市领导巡展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省市领导巡展


        金秋的合肥,崛起的古城,再一次敞开她巨大的胸怀,迎接来自海内外的13万宾朋。
        10月28日,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安徽省省市领导王金山、王三运、杨多良、孙金龙、孙志刚、詹夏来、朱维芳、倪发科、方宁、花建慧、王启敏、吴存荣、黄同文、董昭礼、熊建辉、张晓麟、杨增权等出席开幕式。省委书记王金山宣布对接会开幕,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分别代表安徽省与合肥市致辞,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在开幕式上致辞。副省长倪发科主持开幕式。
        此次对接会由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和安徽省政府、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共同主办,参与主办的国家部委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5个(新增加了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个国家部委和单位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大会参展企业和科研机构达3000家,其中有世界500强、国内行业前3强企业173家;71个海内外城市代表团参会参展,其中国际友城、WTA会员城市、驻华使馆官员、海外企业界人士和华人华侨代表团共26个,省外城市代表团28个(台湾新竹代表团也应邀参会);10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参加了对接会。  
        大会布展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室外实物展区集中展示了江淮汽车、合力股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等12家大型企业60多台汽车、工程机械等大型自主创新产品。100多家中央、香港、海外主流媒体及沿海发达地区媒体、500多名记者参与了此次对接会的宣传报道。
        本次对接会共推出了汽车、装备制造及家电制造业,化工及橡胶轮胎制造业,先进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科技成功转化等10大类、219个自主创新和招商合作项目,总投资988.02亿元。成功签约项目62个,在10月28日签约仪式上签约57个,包括美的合肥工业园、杰事杰高温尼龙、京东方TET-LCD六代线等项目,签约总额480.41亿元。其中自主创新金融合作项目16个,签约贷款金融188.63亿元;科技创新资本对接项目37个,总投资280.78亿元。在中科院和高校的帮助下解决了25个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这25个创新技术合作类项目合作资金达11亿元。
        本届对接会突出了“创新、交流、合作、发展”的主题,展现了合肥“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的魅力与发展目标,是一次提档升级创新的大会,一次展示智慧、交流经验、硕果收获的大会。是继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之后,我国又一个高水平科技类大型品牌会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会议期间,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专门安排了与中央、香港及四省五市出席对接会记者团见面会,重点介绍了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情况和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展望;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存荣接受了中央、香港及四省五市出席对接会记者团集中采访的专访。
        吴存荣市长在接受采访前向记者团简要介绍了对接会概况,吴市长讲到:对接会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合肥市的开放,发挥我们的科教优势,发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的作用,用更加开放的胸怀迎接四方宾朋,把我们自主创新的各种要素在展会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合作,寻找共同发展的机会。合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有责任有义务在探索科学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探索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包括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探索一种新机制和新体制。在体制改革方面合肥做了一些创新探索,依托科技创新,依托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来推动合肥的可持续发展,在中部崛起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听完吴市长的介绍后,记者就本届对接会及合肥市的发展、创新、成果转化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吴市长,下面是吴市长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的对话。
        本刊记者:吴市长好!我是《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记者,请问吴市长,合肥市成功举办了七届对接会,此次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与前七届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合肥产学研的结合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仍有一些高新技术在产业化对接过程中存在不顺畅因素,现有哪些自主创新成果亟待转化,能否举例说明?
        吴市长:你提的这两个问题很好。合肥市从2001年开始推广产学研的结合,并成立了资本和项目的对接会,连续举办了七年,规模和影响在逐年提高,2007年被评为了全国30个优秀展会之一。今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安徽视察之后,提出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时与科技部进行会商,在自主创新方面、科技创新方面,不仅仅是资本和项目的问题,还涉及到体制、机制、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在会商中,决定在前七届对接会的基础上,将对接会更名为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此次对接会最大的特点是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协会同安徽省委省政府6家作为主办单位,以往七届只是省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其他部门只是作为特别支持单位,而今年的举办方式,在全国性展会举办中是比较少见的,是以国家部委作为地方展会的主办单位,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家作为特别支持单位,成为由14个部委参加的展会,这就是一个创新;第二个是我们事先征集了许多企业的科技需求拿到展会上,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对接,我们省里征集了457项企业的自主需求;第三个是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90多家参与了这次展会;第四点是此次对接会省外代表团都非常踊跃地参加,过去只有七八个省市代表团,今年有28个省外城市代表团,规格比以往要有很大的提高,在展会上与我们进行交流和合作。企业参展数量也很多,过去许多企业认为低端产品压力小,而市场竞争的激烈促使这些企业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今年都来参展了。
        吴市长:你提的第二个问题,产学研结合是个长期的任务。从我们国家来讲,产学研结合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体制,科技成果转化中间的环节非常多,它涉及到人才体制、私营单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产品中试的问题,还涉及到科研成果如何支持的问题。实际上很多科研成果虽然获得了专利,但不要盲目地投入生产,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这中间就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资本的支持,需要市场的开放,需要知识的投入,还有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还有专利人的积极性等等。在这一方面的体制实际还没有彻底顺畅。合肥市提出了打破三个界限,不论所有制的界限,不论产权的界限,不论地域的界限,在体制上打破就有很大的创新,但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还是有很多方面的限制。举例来说,我们有几个单位是成功转制的,如东华等企业的全面上市,就是产学研结合得比较好;比如水利设计研究院,产学研结合做得也比较好;也有一些科技成果需要大量的支持。还有一些科技成果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融资很困难,这中间环节问题如何解决是产学研结合的最大障碍。对于中外合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又成为最大的问题。现在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并不愿做合资,而是要独资,这就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合肥市有一家生产电力保护系统装置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在国内是最先进的,应用在三峡水利工程中,但是有很多企业模仿他们的产品,而且价格很便宜,经过法律程序后只是赔偿了一些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很多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说我们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本次对接会,对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期3天的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于10月30日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