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红城山坳里的新星

袁宝音袁宝音


        (一)
        当我第一次听朋友介绍和推荐袁宝音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未太十分在意。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国家干部辞官辞职,下海经商,搞企业,不是什么稀罕事。回乡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何新鲜?听朋友说,此行还专程邀请了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六位知名专家学者,倒可以顺便向专家学者们请教一些我感兴趣的话题,也就随行有益了。
        当列车停靠在目的地红城—乌兰浩特时,一个显得十分精明干练的小伙子已站在我的面前:“欢迎!欢迎!我是袁宝音,欢迎你们光临指导!”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难道站在我面前的这位满脸稚气、两眼蕴涵着孩童般特有的真诚和期待的年轻人,就是辞去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回乡带领家乡父老创办兴安盟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农业产业的实干家?我被眼前这位年轻人给震住了。不由我不重新审视起面前的这位年轻人。他着装简朴,大方得体,身材中等,十分匀衬。椭圆形的脸膛透出蒙古民族特有的红晕,含笑的双眼闪烁着豪爽和刚毅。我心中油然而生敬意,重新握紧他的双手。一个年仅37岁的中层干部,正当仕途顺畅,如日中天时,他为什么辞官不做、执意回乡,带领家乡父老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他把自己那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交给了家乡父老!他把自己和家人多年拼搏来的积蓄全都交给了家乡父老!他图的是什么?
        因此,我也更加急切地想知道这位貌似平凡、内心刚毅的年轻人,他—袁宝音身后的故事。

        (二)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袁宝音的带领下,从乌兰浩特市乘车70公里前往白音敖包嘎查,那里有他的家乡父老,那里有他呕心沥血精心培育的有机农业产业和生产基地。
        我无心浏览窗外的风光,又极力控制着自己早已无法按奈的采访冲动。
        当汽车拐过弯弯的山路,迎面而来的一幅巨大广告似的牌子耸立在我们的面前,“有机裸仁瓜种植基地”标示异常醒目,下面有一行小字,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车刚停下,我迫不及待地指着牌子问宝音:“听说你的三个新理念超凡脱俗,我想请教一下,也请你简捷地阐述一下,为什么‘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没有探索、实验、实践和经历这一过程,就没有从认识到创新,从创新到突破这一可能,也就没有人们所期待的成果和结果。就像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它源于并贯穿在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实验与实践这一过程之中。在我们中间,许多人都只关心和注重结果,甚至以结果论成败。科学的发展不能像体育竞技那样以一时的输赢来做定论。为什么有的人拼搏了一生都没有结果?我想可能是必需的过程没有到位,没有必需的连接和延续,可能缺少必要的条件和平台,因此,我愿意提供能缩短这一过程和展示进取的平台。我相信,没有这一过程,便没有应有的结果。这就是我在过程和结果之间,注重过程的原因。”
        我心底暗暗喝彩、叫绝!我眼前的年轻人,思想深邃,与常人不同。思维旁开,又不谬常理!初次见面便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刮目相看!难怪我的老朋友那么推崇袁宝音,那么急切地想让我和他见上一面。我的脑海里,开始不断地灌注着他的理念,我也开始不断地整理着他的思维与逻辑,也许他的理念,连同他的思维和思想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反馈与实践吧?
        当我看到专家们都在瓜地里品头论足,我不得不收回思绪中狂奔的野马,随袁宝音一起走进瓜地。抬眼望去,裸仁瓜秧茎粗叶茂,黄绿相间的裸仁瓜在硕大的叶片下露着喜悦和害羞的笑脸。
        “这两块地长得都不错,今年种的裸仁瓜打算怎么处理?”说话的人叫崔崇士,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可别小看这位崔教授,人家不仅是园艺方面的专家,是蔬菜与南瓜栽培和育种的专家,还是国家的品种评审委员啊。
        “今年有两种安排计划。”我那位朋友与崔教授边走边交换意见:“一是,用裸仁瓜帮助宝音配制森林野猪饲料,以保证野猪饲料的纯有机性和组分的新颖性。帮他打出森林有机野猪的品牌。”
        “好!”崔教授赞许地点点头。“二是,利用一部分裸仁瓜配制奶牛专用液态和固态饲料,在乌兰浩特市进一步扩大新饲料的应用与深入研究,拿出系列创新产品。内蒙的奶牛存栏量可是全国第一位呀!”
        “用葫芦科植物开发森林有机野猪饲料和奶牛饲料潜力很大,市场也很大,有条件时把籽用南瓜也做一下对照和比较研究,黑龙江每年有200多万亩籽用南瓜瓢都废弃了,十分可惜。如果能利用起来,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还将对农牧业、饲料工业的发展做出一大贡献。现在有袁宝音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也看到了南瓜产业的发展与希望。我愿意和你联手做这件事。”崔教授一手握着我朋友的手,另一只手又紧紧地拉住袁宝音,对袁宝音说:“感谢你能给我们科研人员创造这么好的机会,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崔教授不无感慨地说:“有多少科研人员因经费不足,没有实验的机会,没有展示的平台,延误了他们的发明与创造……”看得出他们都激动了。因为,六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而且握得越来越紧。

本文作者赵丽萍(左)与袁宝音合影本文作者赵丽萍(左)与袁宝音合影


        (三)
        我们又上路了。车速却没有我的思绪跑得远,跑得快。
        到地方,刚下车,我就又看见一个巨大的牌子,一行醒目大字“金塔椒有机栽培基地”。我在牌子上搜寻到了袁宝音的第二个理念:“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赶紧打开照相机镜头盖,通过镜头紧紧地盯着袁宝音。我看到他充满自信。顺着袁宝音手指的方向,窥探着这草原和山坳深处的秘密。我看到了平整的辣椒田推开东坡和西山,一直向南伸延,越铺越宽、越铺越远。镜头里,袁宝音领着专家们趋步走进辣椒田,观看辣椒的长势。
        “嗯,这辣椒长得不错!”
        “今年种金塔椒,每亩最低收入在3000元以上。”
        “往年种植玉米和其他农作物呢?”
        “也就300多元。”
        “我们金塔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吸纳了100个农户。”
        “种植金塔椒是宝音在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催化出来的。”
        “宝音首选的重点项目是森林有机野猪。野猪舍发酵床上的混合体是一种特殊的高养份营养基,春天在大棚育辣椒苗。辣椒苗出棚后,大棚就变成了冷棚,再栽培市场热销的双孢菇。栽培双孢茹剩下的营养基或发酵混合体,再拿去做有机肥,栽培有机农作物。有机农作物再加工生产有机饲料,有机饲料喂有机野猪,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机循环圈。”
        “所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说到这儿,袁宝音冲着我的镜头,认真而庄重地点了点头,像是对我说,我已经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了。 

        (四)
        此刻我们正穿行在白杨树下和绿荫丛中的嘎查,有人发现了村中那既扎眼又显得极不协调的怪现象:那一栋栋面积一二百平方米清一色兰色彩钢瓦红砖结构的新建筑,极不协调地安插在一户户村民的土石院中间,与村民的住房形成极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照。
        “看见村里那一栋栋新盖的房子了吧,凡房盖是兰色彩钢瓦的,全是袁宝音出资为村民新建的野猪猪舍!”
        “一共是22栋,每栋105平方米到140平方米不等,最大的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宝音已经投入近300万元了。”
        “小一点的养40头野猪,大一点养着80头野猪,你们猜有的村民怎么说?他们说真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猪肉馅饼……”
        “天上掉馅饼?”
        “你们想,盖猪舍村民不花钱;野猪进圈,村民不花钱;就连猪吃的饲料村民们也没有花钱,全是宝音先提供的。现在村里已有40户养野猪的。”
车里的人都惊愕了。就连我也无法想象,无法按捺此一刻的激动心情,这里的村民真的好有福气哟!
        又一幕戏剧性的镜头在我的眼前展开。有两位老人,一拐一瘸地相互掺扶着向我们走来。他们在向我们招手,又在向我们致意!从他们那兴奋与激动的表情上,我已经知道了他们想要说什么。我看了一眼袁宝音,在袁宝音那看似平静从容的脸上,终究难以掩饰他内心闪现的感慨。他,没有停车。减速后打了一下方向盘,绕开了停在路边那怀着期待的两位老人而缓缓向前驶去。我回过头来,想再看一眼这即陌生、又似乎很熟悉的两位残疾老人。因为刚才朋友那近似耳语的话竟象劈雷似的继续在我的耳边,在我的心里炸响着。“这是两位孤伶的残疾老人,一位腿脚有残疾、一位是双目失明的盲人、是白音敖包嘎查唯一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宝音来到这里以后,叮嘱合作社每月发给他们200元的生活费。还嘱付人常去看看或送点生活必需品,又嘱咐两位老人要互相照应点。两位残疾老人无以为报,竟相约而出,凡合作社照顾不到的地方,像塑料大棚被刮开了,棚里需要通风了,谁家的猪、羊、牛进地了,都能从两位老人那儿获得第一信息,没有人吩咐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是自愿的。他们把合作社当成自己的家,把合作社的事儿当成了自己的事儿。自从合作社成立日起,他们又成了合作社的义务宣传员。用他们那颤抖的心声和歌声到处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到处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处宣传这里的每一位曾帮助过他们的共产党员……”
        是呀,是党的富民政策再一次唤醒了在困倦中沉睡多时的塞外小村,是袁宝音这样继承了老一辈光荣传统的年轻有为的共产党员们又激发起农牧民们奋进的信心!


向饲料专家姜茂武教授(中)及荣誉学代谢学专家田然升(右)介绍有机野猪饲料情况向饲料专家姜茂武教授(中)及荣誉学代谢学专家田然升(右)介绍有机野猪饲料情况


        (五)
        车拐进了山坳,又一块巨大的广告式的牌子矗立在建筑群的前面。不用说这里一定是袁宝音森林有机野猪繁育基地了。由西向东,一共四排建筑,好家伙,规模委实不小,我数了数,一共30栋!建筑工地尚未完工,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车停在了巨幅广告牌子下面。我注视着那巨幅牌上“森林有机野猪养殖基地”下面的一行小字,这正是我追寻袁宝音三个理念中的第三句话:“健康比财富更重要”。看来,此时并不是讨论袁袁音三个理念的最佳时机。从专家们稳健的步伐中,我想象得到,他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我的尾随紧追,只不过想赶紧看看野猪长的什么样儿?凶不凶?人们又是怎样把它训服的,又如何去开发他们的野性?刚才还听说要把他们放到西山上柞树林中去自然放养,那还不都跑光了!能行吗?
        “一号圈是纯种野公猪。”袁宝音介绍说,“二号圈是F一代杂交猪,三号圈是F二代横向杂交猪(野猪基因可达到50%),四号圈是杜洛克种母猪,五号圈是兰德瑞斯种母猪。”
        随着宝音的介绍和指点,我们一个个像寻宝似地趴在玻璃砖墙上,仔细地观察着,欣赏着这难得一见的这么多的野畜和家畜,我一连看了两个来回。
        “每个猪圈都铺设了发酵床,猪舍内冬暖夏凉。”
        “发酵床温度怎么调控?”
        “主要依靠菌群的数量来调控温度,根据季节和气温,可使猪舍内达到22℃或32℃,最高时发酵床温度可达到60℃以上。”
        “发酵床还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发酵床中添加了可固定碳素,杀灭细菌,分解猪粪尿中大分子共四大类菌群,给野猪和杂交猪创造了良好的生存与生活环境,就连发酵床上的混合体,猪还能吃呢!你不信?”
        “你的森林有机野猪如何保证饲料的有机性?”
        袁宝音平静地笑了笑,看得出他笑得那样谦虚,笑得那样沉稳,笑得那样自信。“一、我们成立了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种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全部是有机的,不仅不使用化肥农药,而且耕地也经过了认真地选择和改造,这恐怕是我们内蒙和我们这样的半山区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吧!这里的山水是纯净的。二、我们根据野猪的自然采食习惯和习性,初步掌握了野猪在不同季节对野生植物所选择的种类,在林业部门的行家和山里的土专家指导下,按不同季节采集不同的野生植物及果实,按比例添加到饲料中去。”
        “比如说,”姜教授不动声色,语气不容置疑,不容回避。
        “柞树叶、橡子果、紫粒苋、白屈菜,当然有些我还说不出名字。我们还很重视青绿饲料的开发与利用,比如我们实施有机栽培的裸仁瓜,其中的瓜籽和瓜肉都有高含量的优质蛋白,同时还含有人体和动物必需的营养素达50多种,像这种植物的叶、 茎、花及新生的茎蔓,都可以利用;还有我们自己种植的胡萝卜、不留克、白菜等等。我们不仅按需进行湿法加工处理青绿饲料,还进行干法加工和贮备干原料。我们想请你们这些专家帮助我们再建一个有机饲料加工厂,连同森林有机野猪一起打出内蒙的有机品牌。”
        袁宝音亲切地拉着老专家的手说:“一会儿我让你们参观一下库存的原料和饲料是怎么配的,先看那边。”
        顺着袁宝音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他有机作物的栽培基地。
        “再往西看。”
        我们的视线越过西山角下的农田,攀上那片片茂密碧绿的灌木丛林,像地毯似的从一个山坡铺向另一个山坡,一直铺向天边。
        袁宝音兴奋地说:“整个西山几千公顷柞树林,我们在那儿采集柞树叶,采收橡子果。我们把整个西山圈起来,除种猪外,后备母猪、杂交猪、育肥猪全部在西山柞树林中分山头自然放养,自由采食,让野猪回归生态自然,让不同的猪群拥有不同的领地。到时候,我们在那里出栏育肥猪,而不是在猪舍出栏。三年内森林野猪存栏达到10万头,让国人尝到最鲜美的杂交野猪精品肉、高档肉。三年内农作物有机栽培达到16000亩,在嘎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管理,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推动嘎查村、苏木(乡)的循环经济,打造有机农业中国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