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前沿技术论坛在西安举办
“科技创新是应对能源开发、安全挑战与绿色转型的关键,通过技术突破,全球能源体系将更为清洁高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前沿技术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建设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智慧高效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
9月26日,正值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提出九周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前沿技术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旨在促进全球能源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分享前沿科技成果,探讨科技创新如何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论坛由合作组织、西安交通大学主办,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李宝森主持主论坛。
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绿色发展
刘泽洪在致辞中指出,全球能源转型正进入加速阶段,建设清洁、高效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成为必然选择。他表示,科技创新是克服新能源开发、系统安全与绿色转型等挑战的关键。通过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配电网和柔性输电等核心技术,全球能源体系将更具可持续性和经济性。“合作组织已建立国际一流智库,发布了80多项创新成果,并提出电、氢、碳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此外,合作组织还创办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成立了新型电力系统专委会,积极支持电力科技创新。未来,合作组织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精神,助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推动可持续能源转型” 刘泽洪介绍说。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数字化与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为全球能源体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深化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尤为重要。他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次论坛将成为思想碰撞与智慧分享的盛会,激发创新灵感,推动广泛合作,共同绘制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未来蓝图。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延潮指出,作为能源大省,陕西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氢能、光伏等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延展产业链,助力民生福祉。李延潮强调,陕西省科协一直高度重视国际科技合作,致力于推动全球能源科技交流与合作。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深化与合作组织的合作,共同构建清洁、高效、互联的现代能源体系。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电气化特使理查德·舒贝格、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也通过视频形式分别作了报告。
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谢罕德普分别就“Z箍缩聚变研究”和“电力系统中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作了主题报告,分享了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
聚焦前沿技术,探索未来能源
本届论坛的圆桌对话中,专家们就“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学研融合”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前沿见解和技术突破。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教授张恒旭指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电气工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查晓明则分析了“双高”电力系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为电力电子技术需要突破现有系统的限制,以提升协同效能。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表示,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面临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挑战,未来应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调控能力,确保电网在极端条件下的韧性。此外,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科创部部长李宾宾,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姚为正,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徐衍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业研究总监赵佳升等嘉宾也就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技术创新展开深入探讨。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与挑战
据了解,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大力推进理念传播、国际合作、研究创新、项目开发,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工作框架,从“中国倡议”成为国际共识,进入全球行动的新阶段。2018年,合作组织创办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中、英文学术期刊,目前英文刊已入选SCI、EI等国际权威数据库,中文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引文等国内核心数据库,步入国际一流期刊行列。
记者还从论坛上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分别发布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世界首台大容量发电机环保型快速断路器技术”《构网型技术发展与展望》和“场景驱动、数字赋能,国网陕西电力数字化配电网建设实践”,共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30位专家获得《全球能源互联网》中、英文期刊突出贡献专家,30篇论文获得《全球能源互联网》中、英文期刊优秀论文。
据悉,本届论坛,“新型电气化发展路径与关键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及装备”“新材料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期刊信息化工作及审读规程修编研讨会”4场分论坛同步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160多家单位的500多位嘉宾参会,涵盖国际组织、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电力企业,汇聚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前沿思想,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发,推动了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进程。
(责编/建安)
手机体验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