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第一看点

一场力学报告会开启“发现式”学术成果遴选新模式

9月27日,2020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力学领域)在北京工业大召开。本次力学学术报告会通过18个力学学术成果报告,汇聚20多位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论道近年来力学学科中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本次力学报告会涉及的23个学术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北京力学会依据科学的定量遴选标准遴选出。

据北京力学会理事长庄茁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遴选原则,不只使用SCI一个数据源,而是综合使用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期刊索引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等多个数据源;忽略SCI的被引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并且考察每一篇施引论文的份量;剔除因科研不端而被撤稿的论文;不再单纯依靠被引排名,而是以定量遴选为线索,借助学术同行评价(北京力学会完成)做出最终结论。

庄茁介绍,在本次成果遴选中,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从2014-2019年的100多种期刊的力学论文中北京地区的7349篇论文中,其中通讯或一作有6079篇,依据以上原则遴选出600余篇(约10%),交给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及工程力学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组织各专业小组评审专家对遴选出的600多篇论文分类筛选认领、推荐选出23篇论文。其中北京力学会自荐4篇,中科院数据库推荐19篇。本次力学报告会的学术成果评选标准成为国内首创,开启了“发现式”的学术成果遴选模式。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指出,学术交流是拓展科学研究、启迪科学思路、引发创新思维、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形式。

他强调,要办好学术交流,首先导向和内容是交流的基础,围绕优质学术内容的产生,坚持前沿性和高端化,秉持客观性和共性,以国际通用的论文影响与评价结构,同行协助评议为参照,通过定性加定量的多维度遴选方式,使学术成果一经产生就直击热点前沿,广受关注认可。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基本共识,为后续交流提供坚实的内容基础。其次,交互式的交流形式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术交流的作用。学术交流作为学术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机制的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创新文化的培育成效。实践证明,双向思想交流是最有效的。第三,学术交流必须精准契合广大科技工作者真实的成长需求。第四,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的土壤。报告会让优质学术成果以交流方式走进公众视野,引发不同学科、行业、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关注,为后续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开展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以多种形式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

在本次报告会的主会场报告环节,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叶红玲、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王一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屈秋林、清华大学副教授赵治华分别作了题为《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ICM方法及研究进展》《跨介质高速水动力学与流固耦合研究》《运输飞机污染跑道滑跑溅水和水上迫降力学性能研究》《拦阻索冲击的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的报告。

本次报告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力学会、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期刊学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等单位承办,是2020年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重要活动之一。报告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150余名力学科技工作者参加线下活动,线上最高同时参与听众达4.9万人,总计133万余人次在线上观看直播并参与互动交流。

责编:英子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