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2020第一期

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 以“人”为源头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第一时间发出《众志成城 全力战“疫”: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倡议书》,链接社会资源、发挥优势资源整合作用,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动员会员企业力量,助力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号召会员企业行动起来,全力抗疫。会员企业响应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或是捐款捐物,或是充分发挥行业渠道和专业优势,将最急需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疫区,供给保障危难急需,累计捐款捐物总额达5141万元。

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是由多名中国两院院士、四川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省科协副主席石碧担任会长,致力于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服务机构之间搭建“政、产、学、研、金、服”融合的新型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成为连接政府、科研和企业间的纽带和桥梁,促进四川省产学研事业发展,快速实现成果落地和转化。

促进会从2016年9月成立至今,已发展团体会员170余家,个人会员26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2人,中国两院院士89人,其他国家院士19人,杰出青年、长江学者、万人(千人)计划、教授等在内的专家学者260余人 ;合作高等院校12所,合作科研院所10个,第三方服务机构53家。

促进会秘书处开展高质量成果转化服务和科技咨询服务,成立至今走访调研企业900余家、园区近80家,服务企业400余家、园区16家(其中国家级园区2家);承办会议及活动16场,包括和全国学会举办的国家级论坛4场,省部级论坛7场;举办各种主题培训22场,如政策解读培训、TRIZ理论、职称、成果转化实操等,受训人员2000余人次;举办院士(专家)行活动6起,形成有效成果7项;收集整理科技成果4200项,企业需求1900项;开展成果转化对接工作50余起,其中形成合作13项,在促项目12项,带动形成经济效益2.2亿余元;开展软科学研究14项,编撰各种报告、材料近200万字。

在促进会的组织和推动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电集团29所专家张锡祥与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基于lora技术的无线燃气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技术研究”项目合作;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和金星集团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开展“基于使用应变强化技术在压力容器生产中的应用和研究”“高压压力容器领域新产品采用复合材料研究”两个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清华大学化工学院向兰教授与宏达集团进行对接,并推动“磷石膏高纯、超白制备技术”“超纯磷酸一铵固固分离技术提取锌渣”“滤饼制备”等三个项目的合作;四川大学周凯教授团队和新蓉电缆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开展“新型辐照交联低烟无卤薄壁汽车电缆”“YTTW系统无机矿物绝缘金属扎纹护套柔性防火电缆”两个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

从2016年9月成立至今,共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个,在促项目10项,多个项目在沟通与洽谈中。

促进会从成立之初便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心定位于“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中国两院院士、发达国家相同层次的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科技奖项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以“人”为科技成果源头开展转化工作。

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对于落地转化企业的实力要求比较高,包括企业的规模、资金实力、上下游整合能力、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等,一般要求龙头企业、大中型企业、上市企业等。他们针对每个成果转化项目建立项目秘书制,一对一专人跟踪项目,确保项目整个转化流程全程有人跟进,切实落地;同时建立项目评估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价并形成决策咨询意见,保障项目价值的真实体现。通过与地方党委政府形成联动机制,通过与地市州产业发展形成合力,针对地方产业特色开展转化工作,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促进会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的肯定,相继收获多项荣誉,如被省科技厅授牌“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四川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日报评选的“创新中国·2018年度创新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李曼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