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破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屏幕截图 2023-03-28 164400.png

纸上谈兵终觉浅,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再了不起,如果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终究不会被广泛认可。

那么,“出生”在实验室的新技术、新成果,想要在企业扎根,为什么这么难?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究竟面临哪些痛点?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静对此十分关注,2022年两会上,她在《关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的提案》中强调,在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成果转化的今天,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已然不是政策扶持不够、企业创新意识不足、成果需求不旺的问题。

王静在大量的调研和实践中发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对知识产权价值认知不足,专利权主体缺少市场化前瞻性;成果培育和转化机制不完善,缺乏技术工程化途径;成果转化队伍与机构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同时,她在提案中提出三点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第一,提高专利质量,让成果真正“值得转”;第二,鼓励协同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确权制度,提供技术成果工程化的种子基金,实现第一步的“如何转”;第三,设立各级或第三方技术评估和转移转化机构或平台,让科研单位“敢于转”。

2022年,由王静牵头提出的《关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的提案》被列入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技部共同办理。

2022年7月6日,作为办理全国两会提案建议的一项创新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北京召开“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主题座谈会,邀请王静等各界专家从知识产权视角,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8月,邀请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和会办单位科技部有关同志,分别赴江苏无锡、苏州等地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专题调研,实地了解剖析“不能转”“不愿转”“不会转”等问题原因,共商解决举措,促进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取得实效;先后发布《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等一系列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政策文件。

2022年10月25日,科技部印发了《“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万亿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达到20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达到15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达到500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超过60家,技术经理人数量突破3万名。

《规划》明确了健全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强化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提升技术要素市场专业化服务效能、促进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融合、加速技术要素跨境流动6项重点任务。还指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在研究制定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科技计划、创新政策和技术标准中的参与度,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核心要求纳入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作为,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亮“绿灯”。陕西省科技厅成立11个小组,先后走进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与科研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科研教师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开展政策解读,现场解答问题;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开展2022年度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奖励性后补助项目申报工作;江苏省近期组织开展申报2023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