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

李炳星:新能源“弄潮儿”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李炳星创办了山西焕星科技有限公司,从环境监测到综合能源利用,从纯粹卖设备、提供技术维护、运营服务到自己研发生产,从最初的营业额几万到百万再到现在的上千万,李炳星一直没有停下技术创新的脚步。

李炳星先后以项目总负责人的身份,实施了山西省长治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晋城市城区三馆合一、晋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部及服务区、收费站综合能源服务等多个项目,项目实施面积总计超30万平方米。不仅是创业公司的老板,李炳星还拥有多重身份:晋城市工信局和应急管理局专家库专家,国网山西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等。他在新能源领域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此前,山西省公布了2021年“科创中国”山西省企业“创新达人” 评选结果,李炳星荣获该年度山西省企业“创新达人”称号。


学以致用——用专业知识投身家乡建设


19岁那年,李炳星离开家乡晋城,独自一人踏上了求学日本之路。在日本关西大学期间,李炳星在该校热工学研究所从事课题研究,先后在日本大阪瓦斯株式会社、日本电装(广州南沙)株式会社工实习。回乡探亲时,目睹家乡新能源行业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巨大差距,李炳星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2014年底,李炳星在老家晋城创办了山西焕星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新能源和新材料研发。

回忆公司创办初期的艰难,李炳星感触颇深:“当初办个营业执照没有2个月根本搞不定,所有证件办理下来要小半年,手里如果没点积蓄连工商验资都过不去。”这些还不算什么,更大的困难来自市场的质疑。公司成立之初,只有李炳星和他同学两个人。人手少, 客户接受程度低,没少遭人冷眼。“作为一种新能源,电不仅使用率越来越高,而且还便宜。但是,用电来供暖这种新型供暖方式,当时人们却很少听说。”为此,李炳星带领团队扎实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晋城市场特点和需求,细分重点用户群体,挨家挨户介绍相变储能项目和综合能源利用的优越性、先进性。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李炳星对产品的坚持,开始获得实施单位的认可。“第一个项目是给一家私企做供暖,当看到客户对设计方案表示满意时,我就知道这是迈出了第一步。”提及当时的成功,李炳星仍难掩欣喜。

在推进城区三馆合一综合能源项目时,李炳星长达半年时间天天盯在工地现场,从系统设计到设备进驻、安装、管网铺设……每个环节都高标准严要求。一旦发现问题,不管是凌晨三四点还是周末,立即赶到现场处理。这个项目后来获得多个国家专利,成为晋城市样板工程,被评为全国“电能替代优秀示范项目”,也是山西省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项目。


潜心钻研——技术创新永无止境


“ 我们要用永不停步的钻研精神去实现更高的追求。”每次例行员工大会,李炳星都要强调 “钻研精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次承接项目,李炳星都力求获得技术上的突破。承接晋城市供暖项目时,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一种相变蓄热电采暖系统”和“相变储热式热库”两项专利,以及“储能系统检测软件V1.0”和“物联网能源监控Android版软件”两个软件著作权。

“热库”是一种特别的储热设备,李炳星设计的供热系统主要是利用“电锅炉+相变储能”技术,也就是把夜间利用率低的谷电通过电锅炉转化为热量并储存在热库中;白天锅炉停止运行,再释放热库中的热量为用户供热。这个相变储热式热库在他承接的供暖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毕业后,李炳星结合项目推进中发现的技术难点,以及企业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性地学习了机械工程、传热工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先后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或申请6项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参与编写制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2项。


未来趋势——“数字能源+智慧能源”


“科学、合理使用能源,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节能环保的有效体现。未来生活应该是‘数字能源+智慧能源’模式,更节能、更环保、更智慧。”企业步入正轨,李炳星对企业的未来和城市节能环保发展更加清醒。

为此,李炳星积极与国网山西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国网晋城供电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他的公司成为山西省第一家与国家电网山西省公司在综合能源领域深度合作企业。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在山西全省范围内开展综合能源服务项目。“企业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但需要用百米冲刺速度跑。很多企业已经跑得很远了,我们除了全速追赶,别无他法。”百尺竿头仍需更近一步,李炳星期望通过持续创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同时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