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创新驱动 稳中求进

捕获.PNG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除了科技与创新等词频频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稳”“增”分别出现76次、65次,而“保”更是出现100多次。这也释放出2022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信号。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2021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好在我们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爬坡过坎,真抓实干,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中国发展必将行稳致远。

2022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继续推进科技创新 

2021年,我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 技术攻关

2021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科技创新捷报频传。“羲和号”探日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投入科学运行、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被国内外领域专家认定为“典型的‘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接下来,继续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


关键词 | 新兴产业

202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喜讯连连。首个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竣工;“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液晶面板全球产业话语权不断增强;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一半以上的全球市场;建成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占全球70%以上,5G终端连接数达4.5亿户……一系列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正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


关键词 | 科技创新

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推进5G规模化应用;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关键词 | 创新激励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


关键词 | 碳达峰 碳中和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力争突破10亿千瓦。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捕获.PNG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巩固实体经济根基

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从2021年全年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关键词 | 产业链供应链

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各地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新增财力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


关键词 | 助企纾困

2021年,我国持续完善减负纾困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同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预计2022年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关键词 | 稳增长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渡难关、有奔头。


关键词 |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关键词 | 数字经济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


关键词 | 改善营商环境

2021年,全球疫情的持续,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受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势在必行。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2021年,我国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


关键词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

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上,郑州主会场从全国择优遴选144个项目,设5个展区全面展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宏观政策延续疫情发生以来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径和做法。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2022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接下来,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