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

校园小农田创新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摘要:校园小农田建设是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也是劳动教育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校园小农田建设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教育和适合教育”的理念,结合当地岭南水乡农耕文化的特点,以校园小农田建设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积极探索校园小农田创新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摘要:校园小农田;创新建设;劳动教育项目;路径;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校园小农田建设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教育和适合教育”的理念,结合当地岭南水乡农耕文化特点,以校园小农田建设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积极探索校园小农田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创新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小农田学习经验


1.创新规划建设校园小农田的劳动探究实践基地

在校园小农田建设实践中,结合校园文化、岭南水乡文化和劳动教育的实际需要,创新地对校园各个场所和园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通盘统筹之后,把具有本地特色的岭南水乡建筑特点,创新地开展“校园小农田”建设,并经过专业设计和工程施工,使之成为师生参与、具有示范作用的校园劳动实践基地,成为传承岭南水乡文化、具有较高观赏体验意义和劳动探究价值的校园文化微景观。

2.围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大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创新设计劳动教育项目

在教育实践中,把校园小农田建设与设计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深度融合,围绕劳动教育的五维目标——认知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参与性目标、创造性目标来设计劳动主题或项目,建构完整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每个主题均设置了“一周劳动大盘点”、劳动评价菜单,涵盖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志愿者服务等,盘点的内容有劳动项目、劳动场地、劳动时间、劳动成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由学生自己填写。通过“一周劳动大盘点”清单制度,进一步落实、落细劳动项目,为学生劳动过程评价提供了量化依据,有助于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3.引进专家资源,创新地构建校内外合作通道,培养学校劳动教育带头人

引进专家、研究所等优质教育资源,开设适合我校中小学生的校园劳动实践项目。从立项论证、实地考察、校园选址、制定方案、园地设计、课程计划、组建队伍、管理制度、激励措施以及合作协议等方面,进行系列卓有成效的研讨,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项目运作和管理制度。特别是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教材读本、活动设计以及成果提炼等方面,借助专家力量拓深项目研究并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创新探索建设路径,优化小农田工作机制


1.明确项目定位,建立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

校园小农田建设是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重要举措,是校园内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念、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的“现代人”的具体实践;是学校党支部 “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十大民心工程。校园小农田建设成立校长担任组长的项目组,外请大学教授和技术专家担任教学和指导。项目组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管理落实和考核评价等;各学部负责学生教育和管理、组织课程选报和家校沟通等工作;专家和教学团队负责具体教学、组织实践、修课学业评价和反馈等工作。同时,学校建立了小农田运作和管理常规、设施与作物养护等规章制度。按月给本校项目教师和后勤保障人员发放专项津贴,制定课程成果奖励各种激励措施并有效执行。逐步建立和完善问题监督改进机制。学校有劳动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用于校园劳动实践“小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和工程改造、带头人教育培训、课程开发以及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等。

2.建设实践基地,推进课程建设,提供可选择的实践项目

选定疏菜种植作为校园劳动实践的主体项目,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同时开设这些校园劳动实践项目有趣也很有必要,对“无土栽培”、“小菜园”从立项、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效果成果等加强管理,产生一批具有劳动教育特色项目的班级、科组或办公室,使劳动教育成为丰富拓深学校办学内涵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3.推进校园劳动实践管理流程化

将校园劳动实践项目列入选课菜单,教授或项目教学团队对年级班主任进行专题讲座培训,班主任老师再对学生和家长作动员并指导选课,项目教学团队提供全程指导和支持。选课之后,建立项目教师和班主任联络微信群、项目家长和教授教师微信群等。规范管理流程:每次劳动教育项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考勤,或家长学生要提前请假,学校教师要对学生出勤、课堂表现等进行记录和评价,通过微信群及时和班主任、家长进行沟通反馈,教授和项目教师及时解答家长疑惑或话题,期末对学生修课进行成绩评定和评语。


      创新整体设计,挖掘校园小农田建设教育内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 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什么人,也就是人才培育的规格,其实是由课程体系决定的。因此,校园小农田建设要有成效,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要创新规划校园小农田建设的教育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培养科学研究意识,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整体提升劳动育人的实效性。

1. 创新设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劳动教育项目

从概念内涵看,“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劳动教育项目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项目完成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形成知识的综合应用与迁移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从实施过程看: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四环节:项目选题→项目设计一项目执行→项目展示;综合实践活动三阶段:准备活动一实践活动→总结活动。从与 STEM 关系看:STEM 是项目式学习中的一种,STEM 偏向项目式学习的“科学、技术、数学工程”整合的领域,而项目式学习还包含其他如人文、历史、语言等更多领域。STEM 则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制作”中一种活动形式。从学习方法看:二者都包含了“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发展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参与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的方法。因此,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符合区域和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项目大有可为。

2. 创新设计基于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劳动教育项目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与劳动教育最接近的课程,但从课程性质上,它终归是主要培养劳动能力的课程,属于综合性智育范畴,与以培养劳动价值观为主要目的的劳动教育终究不能完全划等号。学校和老师可以大胆尝试把通用技术课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保证劳动教育课程落地,生根发芽。

3. 创新设计基于学科课程设计劳动教育项目

各学科的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校园小农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例如,语文学科老师开展猜蔬菜谜语竞赛、诵读草药诗词、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生物学科老师指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制作小农田的植物介绍牌并挂插在种植箱中;信息技术学科老师指导学生制作以中草药、植物果蔬为主题的二维码;美术学科老师带学生到小农田中写生、绘画,激起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数学学科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种植箱面积,根据数据列出某种农产品和另外一种农产品的销售情况,最后学生统计归纳出生产销售农产品的窍门。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培养科学研究意识,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整体提升育人实效性


创新教学评价,促进校园小农田建设落地

1. 积极参与上级劳动教育相关活动

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积极使用极具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材,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区、镇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开展“校园小农田”星级建设,城乡结对,“五个一”劳动实践活动等,使得劳动教育在校园中落地生花,共享“劳动盛宴”。

2.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通过校园小农田劳动实践,写实记录、自我陈述和重要观测点计分评价等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上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将劳动实践纳入考评,对学生形成的劳动素养、实践能力等状况进行过程监控,把学生参加劳动活动频率、掌握劳动技能情况等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重要部分,记录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参观学习、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中表现出的意识、能力和成果等,建立完善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发展指导、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评价的依据或参考,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3. 开展校园劳动现场展示活动

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学校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活动中有校园小农田蔬果义卖活动、校园小农田蔬菜美食展示、校园小农田鲜榨果汁展示、校园小农田水果雕刻展示、校园小农田篱笆编织等展示、校园小农田摄影展、校园小农田活动纪录片展播,还有劳动教育老师劳动课程建设经验分享和优秀课例观摩,校园劳动小能手劳动伴我快乐健康成长分享会,以及劳动特色班级授牌、校园小农田建设星级小农田授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优秀成果颁奖等环节。

校园展示活动还可以紧跟网联时代,让同学们现场体验“小主播”,“助农直播间”里忙“带货”,时而认真钻研手中的工具,拿起锄头背起箩筐,化身交警指挥交通……积极投身劳动教育展演环节,体验新型劳动的魅力。同学们还可以积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劳动教育,在校园小农田收获的萝卜上进行雕刻“致敬百年”,表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对劳动者的敬意。

热爱劳动,耕读相长。通过校园小农田建设实施劳动教育项目,是对耕读精神的价值内化、资源深化、实践转化。将耕读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底色,以耕读精神砥砺学生品质,用耕读教育培育新时代人才,这是劳动教育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张芮.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J].新课程,2021(39):18.

[2]何义田. 完整建构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N]. 江苏教育报,2021-09-29(004).

[3]官哲. 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探讨[A].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何以为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1:3.

[4]傅小芳.从构建生态系统视角谈加强劳动教育的理念、路径和策略[J].创新人才教育,2019(02):29-32.

[5]李任. 谋食与谋道:传统耕读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中国食品安全报;2021-05-29(版次:C2版). 

本文为广州市南沙区兼职教研员课题《中小学劳动教育区域实施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编号:NSKYZ20210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仕琴,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高级教师,擅长开展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STEM教育、劳动教育、青少年科技活动等。曾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实现了区、市、省、国家金牌的“大满贯”;多项成果获得区、市、省、全国的奖项;多篇论文在区、市、省、国家刊物发表。荣获区、市、省十佳科技辅导老师,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工作者、市首届综合实践活动十佳辅导老师、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教师、区骨干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三批中学名师培养对象考核优秀,南沙区综合实践兼职教研员、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专委会理事,广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责编/魏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