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

孙亚运:从养猪开始的乡村致富带头人

一个人的梦想往往能决定其一生的道路选择。2015年,研究生毕业的孙亚运,面对刚刚开启的职业生涯,却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理解的职业道路,放弃了大企业的高薪工作,毅然决定回家乡养猪,从此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研究生毕业成为“猪倌”


1990年出生的孙亚运,从小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对新鲜事物总有一种情怀。2009年考入安徽大学后,凭借着务实大胆的个性,在众多优秀青年中脱颖而出担任校科技协会外联部部长。

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鉴于研究生实习期间在娃哈哈集团巢湖生产基地的出色表现,孙亚运被娃哈哈集团高新聘请担任项目负责人。照着这个路径发展,孙亚运的职业生涯不会差。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了解到养猪市场前景好,让孙亚运的人生迅速调转了方向。想到家乡养殖资源丰富,孙亚运毅然放弃娃哈哈高薪聘请,返乡创业。

一名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放弃大企业的高薪工作机会去养猪,这样的决定,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家人和身边朋友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在孙亚运的软磨硬泡下家人终于同意了他的想法,并在2016年成立“安徽同富共强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自此开启了他的养猪事业和创业梦想。就这样,孙亚运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猪倌”,这也意味着他的人生自此开启了一条不同寻常路。 


从传统养猪到现代化的转变


养猪看似简单,很多农村地区甚至家家户户都养猪,但传统的自给自足式的养猪方式绝不是孙亚运所追求的。

传统的养猪方式,根植于小农经济,其父亲20年传统方式的经营,让猪场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孙亚运一接手猪场,就明显感受到了落伍,但这也意味着探索和改变的开始。

然而改变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简单,由于没有学过任何养猪知识,最开始的孙亚运简直可以说是不知所措。但创业的恒心就是最大的动力。在几乎可以说是“猪盲”的情况下,孙亚运虚心向养猪大户、高校教授请教学习、登门拜访,一点一滴学。从猪饲料到给猪喂洗,从环境温度到消毒防控,从一头种猪的培育养殖到打通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从单枪匹马到组建团队,实行养猪、种植、饲料销售、技术服务一体化经营,孙亚运做足了“养猪”文章。

与此同时,孙亚运开始学习先进的自动化养猪方式,注重实现生态养殖,改造提升成现代智能化养殖系统,改造后的猪场基本达到了国内标准化现代化的先进水准,猪的数量从原来的500头到现在的4000头,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从开始对养猪一无所知的毕业生到现在的泰然自若,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坎坷或许只有孙亚运自己才有最深刻的体会。                                  


新时代下的新农业


当前,随着消费升级及互联网的普及,孙亚运不断尝试新的农村经济模式,并紧密与科技创新相融合,致力于实现融合产业跨界集聚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孙亚运的公司已相继同多所高校合作,共研发出八大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两项发明专利十余项专利。

同时孙亚运开拓创新“自营模式+综合型”模式,打造“一站式”食材采购平台,拓展电商物联网业务,走农产品上行、标准化产品、订单式农业内涵方向发展,以“专业”“低价”“安全”核心价值凝聚起一大批餐饮、食堂等大B端及精准的C端客户。公司先后与世纪金源、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永辉超市,盒马生鲜等企业建立合作,服务近八万家庭,人数达20万。 


饮水思源,助力脱贫


对孙亚运来说,一个人养猪的成功并不是他的终极理想,他想为家乡多做点事情,为农村带来些改变。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含山人,孙亚运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时刻不忘家乡父老养育之恩。公司成立至今,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为周边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形成一条完备的养猪产业链,共带动200余名贫困户发家致富。当公司产能有所增加时,孙亚运牵头发起建立合作社,将当地的农户乃至贫困户都集聚在一起,在含山县的土地上建造起新型的农业企业。

此外,孙亚运及其公司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每年重阳节都组织员工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为残疾贫困子女发放爱心助学金。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对各类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孙亚运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从国内外采购1万只KN95口罩及500套防护服,第一时间捐赠给武汉、马鞍山各大医院。防汛期间,更是主动捐款捐资。

孙亚运的付出也同样换来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孙亚运创办的企业先后被评为“马鞍山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市级标准化养殖场”称号、贫困户再就业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第四批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其个人也获得了含山县最美脱贫带头人、第五届“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含山县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安徽省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这些既是社会各界对孙亚运的认可,同时也是一份期盼,一份责任。 

孙亚运用一句话对他的创业历程做了诠释,也是对乡亲们各种期盼的一份回应:“为了乡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