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程育人的不断深入,为各大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优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将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对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望能够帮助高校提升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下,各大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创新创业离不开优质的人才,所以从根本上来讲,高校必须落实优质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虽然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让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倘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可能影响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以及人才质量。基于此,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益更新,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人才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这就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要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从而满足国家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1]。

(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对国家未来重大战略的选择进行了明确,即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今,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入到新时期,要在21世纪中叶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发展必须要有科技技术的支撑,而科技则必须要有优质的科技人才予以支撑。高校是培养优质科技人才的重要输出机构,肩上的责任巨大,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还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这就迫切需要高校进行改革,做好创新创业教育。

(三)高校发展的需要

高校肩负着培养的创新型与应用型复合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因此对于高校来讲,提升教育质量是核心任务,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若要实现健康发展,则必须改进管理模式、竞争机制,开展绩效评估,落实动态管理,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师资力量决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来讲,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也可以说是“专知识”与“泛知识”相互融通的教育。这就要求与之有关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拥有专业的基本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了解以及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泛知识”,当然最好还能够拥有一定创业实战经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大高校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具有这种素质的复合型专业教师,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不够明确以及灵活,最终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高校引进师资人才来看,大部分看重的是学历以及科研潜力,其中很多教师人才都是应届毕业生,也就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生。可以说这一类师资队伍几乎没有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经验,相关专业知识也不足,所以高校必须引起重视,并对人才引进方案进行合理优化[3]。

(二)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很多高校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课堂体系,体现在:第一,没有全面覆盖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程系统。第二,授课方式单一化,主要通过几门选修课、日常讲座以及相关比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未深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完善教育体系。第三,不仅授课内容不够完善,而且课程设置不够严谨,例如,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主要围绕创业比赛相关的理论、就业择业理念、应聘信息等方面,虽然短期之内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是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以及概念的层面,将无法满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第四,课程建设滞后,整个授课结构主要以通识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为主,但未与学生专业进行深度结合。整体来讲,由于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仅有理论知识却未深入实践,最终难以提升其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三)教育方法以及实践平台有待强化

创新创业教育固然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来看,未结合时代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行改进,例如,在提升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应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能力、整合社会各项资源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由于理论与实践脱节,所以知识传递与技术培训也逐步分离,“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此外,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整合相关的软件与硬件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校之间的合作不足,体现在资源缺乏流动性,高校之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还未实现共享,尤其是跨省域之间的创业合作平台还未建立,或者是还不够完善。

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看,由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场地规模比较小、市场化不足以及引入企业等问题,导致学校内部的各种创业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平台无法与企业之间实现深度合作,通常仅停留在比赛层面的合作,实质性不足,难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够完善,主要是创业专项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很多设施无法完善,这就导致实践基地无法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师资队伍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的关键,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一支复合型、专业化、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因此,高校应当引起重视并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从学校内部进行培养,但是需要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人才,并进入到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骨干研修学习、日常培训等培训体系之中。尤其是寒暑假时间一定要进行充分利用,让教师能够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将有利于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升产学研的合作力度,通过“走出去看”以及“下企业学”等方式,让教师能够深入企业学习管理知识,并收集与企业有关的资料,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第二,对社会优秀的企业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具体来讲,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与条件,合理选聘拥有一定资历的企业家代表、创业成功人士以及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指导教师到学校进行指导,借助其创业经历来提升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以个人事迹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快速认清创业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供一些改进建议,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信心,并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二)合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若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那么就必须从科学教育入手,从中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元素,进而构建出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在全方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校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对校内外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资源进行探索,从而整合以及完善“校内+校外”的授课体系;同时,为了能够落实相关课程,高校需要构建与之有关的课程标准以及课内外课程大纲。具体来说,(1)发挥校外企业导师的作用,借助其实战操作的经验,对学生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从而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发挥校内教师的作用,要求校内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并培养其创业创新精神。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模式,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存在的差异性,具体需要完善这些内容:(1)针对大一的学生来讲,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创业理论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创业意义、创业政策等方面有一定的把握与了解,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学生的创业观念。(2)针对大二的学生来讲,需要侧重实用型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这个阶段掌握一些有关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泛知识”。(3)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讲,因为这个阶段将面临着顶岗实习等各种任务,因此需要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实战型课程,提升实训的力度。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课程设计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5]。

第二,构建课程群,推进融合专业教育不断深入。建议在各类专业以及学科的基础之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进行合理融入,从而落实与之有关的必修课,目的是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从而加深对创业创新的理解力度,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活力,可以进一步形成“专业+创业”的课程模式。对于授课内容来讲,要注重提升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也就是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政策、前沿科技技术等进行优化,尽可能为学生呈现先进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达到匹配,从而提升教育的适用性以及应用性,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三)对实践平台建设进行合理优化

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以及创业孵化基地。以创新创业实训来讲,主要作用是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创业孵化来讲,属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成果,通常来说就是最终的形式。因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非常依赖于实践平台,所以需要进一步优化实践平台的建设,具体需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开辟“第二课堂”,学校可以鼓励师生共同设立创新创业专业社团,并为其配置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参与各种科创大赛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可以通过这类社团初步了解与创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第二,创设“众创空间”。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讲,“众创空间”比较适合他们,可为其学习以及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这个层次学生的创业需求。第三,实训基地。严格来讲,实训基地才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阵地,相比社团以及众创空间来讲,后者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实训基地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会有一些科创项目,对实训基地有巨大的需求;同时,实训基地需要结合社会需求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为项目孵化的成功奠定一定的基础。第四,对实践平台进行不断优化,这就需要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并共同发力,在资源上实现全面共享,提升资源的流畅度;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科创中心以及创业基地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为学生科创项目的孵化提供必要的平台。第五,树立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督建”的教育理念。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创业创新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其中需要组织各类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比赛、模拟求职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团队合租意识。同时,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激发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学校内部进行投资,设立办公场地,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内部就拥有可以实习以及孵化科创项目的阵地,不仅能够实现“学校建在企业中,教室建在工厂里”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在学校内部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更多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来[6]。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师资队伍、教学模式以及实践平台等方面。因此,为了能够突破高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建议学校能够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校内外课程建设,完善“两个课堂”教学方式,形成“专业+创业”的课程模式;同时,加大投入,为学生搭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并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提升其高校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红,刘东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9):134-135.

[2]付春权.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20(06):78-81.

[3]杨路林,刘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8):276.

[4]高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8(04):103-105+123.

[5]宋京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0(07):142-143.

[6]张晨阳,梅汉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及保障措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S1):114-117.


责编/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