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2021“科技三会”

2021年5月28至30日,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是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又一次盛会。


时隔五年,科技盛会再集结


纵观新中国科技发展史,“科技三会”在同一天召开的情况并不多见。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全国精英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与会人员层次高、规模大,集中体现了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重要位置。

至此,“科技三会”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的奋斗热情,树起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当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国科技工作者也有了自己的节日。

时隔五年,科技盛会再次集结,举起了高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旗,为新时代的科技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44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移动通信、核电等科技成果支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升至世界第14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五年来,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砥砺前行,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喜人成果。“嫦娥”“天问”向宇宙更深处进发,5G实现商用,四通八达的高铁飞驰,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奋斗者号不断刷新纪录、歼20正式服役……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展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科技力量。

在疫情防控中,我国搭建开放科学共享服务平台,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服务,加强了疫苗、药物、检测等方面的国际联合研发合作。与此同时,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已支持8300多名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


深化体制改革,莫让科学家“背包袱”


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九章”问世、北斗收官……各领域科学家们不辱使命,孜孜以求,接续创造出一个个惊艳成果。今年5月28日,两院院士与各地科技工作者代表们如约而来,在听过习总书记的讲话后,心中备受鼓舞。

28日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话尤其引发了代表们的强烈共鸣。他在谈到人才问题时说:“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说:“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两院院士的高度信任。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才能够聚精会神地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李术才也表示:“面向广大学生,学术道德要求更严格。要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科技创新上、用在培养学生上,拒绝参加与专业无关的应景性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争作学术楷模,发挥好导师作用,注意言传身教。”

对此,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唐君深有感触:“比如在基层,医院院长最初也都是专业的医生、技术骨干,干行政工作以后,各类会议、评比、迎来送往活动特别多,没时间钻研专业,白白浪费了专业人才。”

“总书记这番讲话对教育界来说也是很好的导向,要真正让学术回归学术。”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姚宜斌说,“有时候学生也被迫参与一些应酬活动,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会使他们丧失对学术界的信任,在他们心中埋下世故、利己、钻营的不良种子。”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向深水区迈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继出台,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这次大会为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避免科技工作者变成“背包客”;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这是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率的时代强音,是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保障。


科协十大凝聚科技奋斗者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中国科协从“九大”以来的五年中,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取得一系列成就,让“十大”代表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2010年启动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至今已深入挖掘了500余位杰出科学家的成长历程;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连接14万基层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人员数量已从177名增长至1700余名;在实体科技馆方面,5年新增达标实体科技馆158座、累计达345座;牵头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相比2015年提高4.36%;动员137家全国学会、279家地方科协,跨领域跨层级组建由院士领衔、3946位专家学者参加,涵盖产学研等创新主体的105家科技服务团,形成学会服务企业和区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组织1.2万个农技协(科技组织)、19万名科技专家帮助390万人脱贫,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每一位科技奋斗者都大有可为,探测深地的黄大年,扎根高原的钟扬,“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农民院士”朱有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他们都用毕生的时间将论文书写在了祖国大地上,深刻诠释了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是激励当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的楷模。

5月30日,中国科协在大会期间举办了“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作了题为《中国新冠防控策略及疫苗研发》的报告,“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作了题为《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的报告。在京的1389名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参会,形成了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科技工作者共同学习党史、学习科技发展史的盛况。

全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情真意切的报告,另全体科技工作者对抗疫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两位院士的报告令在场科技工作者感触颇深,要向钟南山、戚发轫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汗水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闭幕式上,大会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开展“自立自强创新争先”行动的倡议。提出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创新创造、勇攀高峰;扎根大地、自觉奉献;面向世界、开放合作。呼吁各位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