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Cover Report

服务的力量

中国科协将2019年定为“服务发展年”,旨在积极发挥科协组织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优势,建设问题库、项目库、人才库,搭建“双百双服”科技志愿服务平台,并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条件和基础的龙头企业,集聚国内外创新人才及资源,开展技术难题联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国际国家企业标准制定、实验和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海外布局等服务,推动企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目前,全国各学会和省级科协正在逐步建立覆盖各级、各行业的科技志愿服务机制,搭建基层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研究设立符合当地需求的科技服务项目。



实现科技社团在技术服务中的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新时代新变局,我们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协把技术服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力和智力优势,打造创新生态环境,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的现代技术服务体系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40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征。


一是政策驱动效应明显。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为国内技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技术交易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7年末全国已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53家,区域性、行业性技术转移联盟40余个,跨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站点84家,全年促成技术转移项目11.7万个,成交额1779.29亿元。


三是技术供给质量不断提高。全球创新指数(GII)排行显示中国的创新指数在近年来进步迅速,2018年中国创新指数排在第14位,较5年前上升15个位次。华为等科技企业在PCT专利申请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四是各类主体共同参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社团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良性运行模式,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的技术服务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采取独特的“基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三元耦合机制,推动知识、技术、产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我国技术服务尽管已经取得突出成就,但是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比如技术服务产业链发展不充分、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动力不足、缺乏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支撑、科技金融体系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科技社团在建设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成果的需求发现、智库建设、平台搭建、评估评价、产业协同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学会是各专业领域具有最高水平的学术团体,学科齐全、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其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技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超过9100万人,规模居于世界首位,建立了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纵横联系的科协组织网络体系,联系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的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可以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聚合资源,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主动服务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推动技术服务落地。



为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中建功立业,中国科协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的指导意见》,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国家级战略,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营、专业化队伍、国际化视野的技术服务与交易中心。


中国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推动我国技术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智力资源优势,探索形成服务国家战略,面向未来,走向国际的技术服务新机制,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协在长沙


集中培训提升企业创新服务队伍


企业科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基层组织,多年来,企业科协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交流、提高员工科学素质、举荐创新人才、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019年9月,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在湖南长沙举办企业科协负责人创新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培育提升企业科协负责人的组织、协调和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科协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9月5日的第一期培训活动首先围绕民营企业科协负责人展开,18日及10月9日的活动则针对国有企业和园区科协展开。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昊,湖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傅爱军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在随后的培训活动中,郭昊围绕中国科协“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进行了解读;北京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促中心主任朱希铎就科技成果转化新思维、新模式与新方法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处长舒志彪详细讲解了如何加强企业科协建设,做好企业创新服务的问题,并详细讲解了中国科协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与使用;湖南省企业科协联合会理事长彭英则从工作一线经验出发,围绕企业科协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介绍;本刊常务副总编辑魏晓文就企业科协服务企业品牌创新做了专题报告。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30余名民营企业科协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育提升行动。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企业科协组织2万多个,个人会员接近300万人。企业科协负责人创新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和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破解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与功能发展难题,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湖南省企业科协联合会承办。活动分四期进行,分别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园区科协及地方科协的负责人展开相关培训。此次活动期间还对《企业科协组织通则》和《企业科协操作手册》进行了修改和优化意见征集,并组织学员围绕新时期民营企业科协工作实践与经验进行交流,最终对10名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


企业科协的“世界级”服务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以“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为愿景,致力于为各行各业提供最具价值的钢铁材料和工业服务解决方案。

目前,河钢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中国核电、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在MPI 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中获“竞争力极强”最高评级,是世界钢铁协会副会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轮值会长单位,拥有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石钢、乐钢、衡板八家钢铁子公司。


在这样一家全球拥有12万员工,年营业收入3368亿元,连续11年位列世界企业500强的巨无霸国企中,企业科协正在充分发挥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打造集团科技资源交流共享平台,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集团软实力。


河钢以钢铁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服务业和产业链金融,面向上下游企业提供工业技术、工程技术、数字技术、工业贸易、产业金融等多元服务。加快实施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先后收购并成功运营南非最大的铜冶炼企业南非矿业、全球最大的钢铁材料营销服务商瑞士德高、塞尔维亚唯一国有大型钢铁企斯梅代雷沃钢厂,形成“四钢两矿一平台”的海外格局。


目前河钢直接或间接参股、控股境外公司70多家,商业网络遍及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


2017年成立的河钢集团科学技术协会,成为企业开展科技工作的有力助手与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河钢集团非常重视科协工作,任命集团主管科技副总经理担任主席,由集团科技部负责人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提高科协站位和增强科协管理服务职责;下设秘书处,负责日常管理及各项业务职能。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技信息融合成为河钢企业科协工作的新常态。他们及时掌握各级、各行业学会工作动态和学术交流、高端论坛等会议信息,为科技人员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先后50多次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600余人次参加了国际、国内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会。会上部分科技人员还代表集团进行了主题演讲和论文宣讲,进一步展示了集团的技术创新实力。


河钢企业科协成立虽然短短两年时间,但他们已经成功举办和承办了“2018年河钢东大国际学术年会”、“河钢-普锐特技术峰会”、“2018年全国炼铁厂厂长座谈会”、“第十六届全国十大钢信息所长暨联络员联席会”等国际、国内技术会议30余次。


“第二届河钢东大国际学术年会”以“可持续钢铁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学者站在推动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聚焦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化、智能化等重点课题,深入交流了各自的最新科研成果,共同探求钢铁行业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会议收录论文332篇,153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河钢-普锐特第三次技术峰会”以“面向中国制造2025”为主题,发布技术报告58篇,涉及能源环保、智能制造、冶金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协助中国金属学会承办了“2018全国炼铁厂长座谈会”,来自全国各钢厂炼铁厂厂长或主要负责人及中国环境科学院土壤与固体废物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科技大学有关负责人15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炼铁新工艺、新技术作报告,并就炼铁生产运行、技术指标、技术难题等情况开展了讨论。协助中国金属学会举办了“2018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来自各钢铁企业轧钢厂 2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轧制工艺提升、质量管理、高强度汽车板生产工艺、智能化工厂建设等方面开展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为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工作氛围,以“服务产线、服务产品、服务客户、服务市场”为宗旨,邀请殷瑞钰和王国栋院士、王天义和王新华等行业知名专家、彭艳和马鸣图等著名学者,采用课堂授课、案例分析等形式,组织开展“河钢科技大讲堂”,2600余名技术人员听课,有效提升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他们先后联合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组织举办轧钢、质量管理、智能制造、钢铁冶金等专业技术高级研修班6期,共计240余名技术专家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推动技术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新动向、开拓新思路,真正把理论、经验和技能用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推动集团创新发展。



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成为河钢企业科协工作的最主要任务。


科协紧紧围绕市场与产品两大关键开展产线对标工作,以客户高端化带动了产线品种结构全面提升。结合工序、产线、产品的特点,立足“市场”和“产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主线,聚焦工艺装备提升、产品技术研发等,创新对标方法、完善对标内容,系统搭建了集团炼铁、炼钢、轧钢技术交流平台,组织专业对标交流20余次,有力推动集团产线的技术进步与指标提升。中厚板产线对标,推动中厚板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中厚板产品的品种钢比例达到了85.7%,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高端产品663万吨,同比提升3.1%。智能制造对标,交流控制模型系统优化、大数据平台建设、钢材质量自动判定等技术,推动集团智能制造项目落地实施。


以建立更加包容、开放的协同创新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实现产学研用高效融合为目标,发挥国内协同创新平台作用,集团与东大、北科大、重大、武科大、钢研总院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国外昆士兰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伍伦贡大学签订MOU,与西门子、浦项等一流企业建立交流平台,进一步汇聚全球智力资源,解决了产线瓶颈问题,突破了行业关键技术,培养了国际化高端人才,构筑起行业创新高地。


2018年,河钢集团专利申请量达到158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665件,专利授权量达到798件,在河北省企业、国内冶金企业中名列前茅。产品升级与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步,品种钢比例达到70%、高端产品比例51%,特色战略产品比例3.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家电板、汽车板产销量稳居国内第一、第二位。


伟大的企业总会以全球视野审视自己的步伐和目标。河钢集团建立全球创新平台,近30项创新和前沿技术在产线实施创效,极大提升了集团产线和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河钢相继开发了显著提升集团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产品240余个,为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项目定制研发的13.5万吨抗震螺纹钢筋和4万余吨高强易焊接桥梁板,专为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研发的高洁净度、高致密度、高均匀性7000吨超厚钢板,为亚洲最大的“造岛神器”天鲲号研发的抗腐蚀耐磨特厚钢板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项目研发的专用特殊性能钢材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了河钢的产品和品牌形象。


河钢企业科协工作与企业科技创新全方位、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正在充分释放桥梁纽带和组织协调的巨大潜能,成为这家大型国企行之有效的创新新生力量!


新时代的老科协


6月2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的第十六届“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金城”品牌以135.52亿元品牌价值继续荣登榜单,位居第371位。


“金城”品牌的所有者,金城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与新中国同龄的大型企业,成立于1949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航空起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公司拥有航空机电液一体化核心技术,及精密机械加工、黑色铸造、有色铸造、塑胶、冲压、焊接、涂装、锻造、装配试验等多种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拥有交通运输、专用车、汽摩零部件、国际贸易、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1978年被誉为“科学的春天”,就在这一年10月,金城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成立。经过整整40年发展,现有会员727人,下设两个专业工作委员会,10个专业学组,29个分会。


40年岁月,40年坎坷。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紧挽着与改革开放同龄的科协,一起经历风雨,一起追逐彩虹。


金城集团科协先后获得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优秀站点、江苏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南京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南京市科协系统创新争先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营造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凝聚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弘扬创新文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金城领导层的共识。


金城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出任科协主席,统领创新工作。在金城,科协工作被纳入到集团党委党建工作要点,每月召开的党政例会中都有科协工作月度总结和计划;科协经费纳入到集团预算,列支科协专项费用。集团党委中心组学习经常与科协的培训交流相结合,如科协大讲堂、军民融合学术交流会、铺镇车辆厂参访等;而集团重大项目决策,也往往需要科协专家前置论证,进行了小型动力、无人机、APA等众多项目。


从上至下的努力与重视,成为40岁的金城科协永葆清春活力的源泉。


2015年金城科协开始设立集团级科技创新项目,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各公司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2015到2018年科技创新项目立项46项,新产品销售收入近2.8亿元;他们聚焦各单位科研攻关和经营生产的重点、难点,以“会员工程”为创新特色平台,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近几年会员工程共立项200余项,形成经济效益超过千万元。


在金城,企业科协既是科技工作者成果权益的“保护伞”,也是学术互通共享的“朋友圈”。


通过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提升工程,金城集团2018专利申请总数达到144件,近五年来首次突破百件大关,连续4年增长率超过18%,制造业公司全覆盖。两件专利同时获得2018年南京市专利奖。他们每年开展“乐创”主题沙龙活动,将每年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会员工程、改进改善、双创大赛的获奖项目进行分享;分享获奖项目好的做法和经验,交流探讨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永清做题为《创新方法》的讲座,推广创新方法在企业研发设计中的应用。派出金城轨道交通代表队参加首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获得江苏赛区三等奖。


金城科协牵头组织并指导各公司科技项目、平台资质申报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通过认定,一批项目获得政府相应资助,2015年至今,累计获得政府奖励资助超过1000万元。


40岁的科协,自有40年的视野与柔情。


2019年新年伊始,南京市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会上重磅发布2019年市委1号文件《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连续第二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聚焦“创新名城”。


金城科协积极与“1号文件”对标,在集团科技工作会、知识产权交流会、青年微讲堂等大型会议和活动上宣贯南京市委1号文件,邀请专家逐一走访基层,摸清各公司实际情况,对标1号文存在的差距,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理清下一阶段思路。他们明确重点对接1号文,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下发《金城集团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南京市委1号文指导意见》。


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城市发展同步,金城科协目标明确,方向清晰。


他们每年举办两期南京科协大讲堂,邀请南大、东南、南航等专家学者讲授与金城集团产业发展相关的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按照航空工业集团“一心、两融、三力、五化”发展战略和南京市创新驱动“121”战略,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为将南京建设成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金城科协每年开展“书香•航空”读书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他们在金陵书苑“垣里书香”店举办“乐享创新 悦读无限”,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徜徉书香花海” ,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创新引领时代  读书点亮人生”等多期主题读书分享活动。


他们组织科技工作者及子女到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公司天文观测馆进行天文观测,参加南京科普游,观看话剧《钱学森》……科学普及的同时丰富科技工作者的业余文化生活。


他们组织科技工作者参观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国际军民两用电子信息技术展览会、深圳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博览会、南京软博会等专业展会,开拓子公司高管和研发技术人员的视野和思路。


日前,南京市科协公布2019年度市级企事业(园区)科技工作者之家示范基地名单,认定金城集团有限公司科协为综合类示范基地。


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友”,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推动集团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耳熟能详的工作重点虽然显得空洞,但金城科协却用40年时间,把她落实在企业中,铭刻在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眼前。


40不惑,正是奋进好年华!

从人才到金融的立体服务


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由国际知名的日本鹿岛公司负责总体规划设计,清华大学编制战略发展规划。和汇聚了众多高校的沈北大学城以及国内其他地区一般意义的大学城不同,这是一个以研发、孵化、科技创新服务为主的14.5平方公里核心区和10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承载区。


2017年7月,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科学技术协会成立。这个由沈阳浑南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机构,很短时间里就成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投资加速、产业孵化、科技服务平台。


大学城科协以优秀的科技成果、成熟科技项目和极客创新人才为引智对象,不仅对高新技术项目团队进行投资,而且从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咨询、资源整合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的创新服务,形成了以扶持科技创业、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为中心的特色园区科协服务模式,成为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沃土。


大学城科协以《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引导,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依托,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汇集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才队伍,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科技新锐企业和优秀的实干企业家。目前,大学城科协招募包括院士、长江学者、领军人才和科技创业者在内的会员105名,拥有辽宁医学诊疗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沈阳国科金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辽宁燕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沈阳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等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其中,陈洪铎被授予沈阳市优秀院士专家(团队)。



结合园区产业情况,成立智能制造分会、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分会、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分会,围绕科技创新创业,累计举办“创时代·致未来 科技领袖峰会”“新型研发机构培训会”“投资人俱乐部闭门路演”“烧脑季·科技知识问答活动”等活动57场,参与人数逾5000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协机构、科技工作者、政府领导,接待来访人数达3700余人。


针对科技企业和团队的不同成长阶段设置“创业必修课”-“创业精修课”-“72h训练营”培训体系。举办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星咖汇科技创新特训营,依托北京大学校友会资源,集聚来自全国8个省份,包括大企业开放创新项目负责人、高新技术创业公司创始人、高校创新项目团队带头人等众多科技创新人才。促进企业、机构、人才、金融资本聚集,促进沈阳市科技创新力量加速整合与集聚,创新主体加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在沈阳市科协的具体指导下,打造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暨沈阳“星汇杯”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举办三届。吸引来自德国、日本、北京、西安、大连等地区,厦门大学、金属所、东北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建筑大学等20余家高校院所热情参与,截止目前共征集海内外科技项目432项。针对大赛获奖项目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还为科研团队提供项目可行性论证、目标客户定位、市场规划、商业模式分析等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促进技术转移转化。


针对科技成果与市场衔接不畅、科研人员创业雾里看花、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诸多难点和痛点,大学城科协构建了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成果转化平台。探索成果与需求、人才与服务、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对接模式。


他们在线上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资源,建立“四库一平台”,即科技成果库、企业需求库、创新人才库、融资路演库和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平台有科技成果6000余项,企业需求600余项,创新人才680人,金融机构超过百家,科技服务机构37家,线下管理运营孵化面积1万平米。2017年9月,成立了沈阳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该项目是由省科技厅、中科院沈阳分院、市科技局和浑南区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研发孵化中心3000平米、成果中试基地6000平米。



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资本化途径、网络化支撑、集成化应用,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构建可持续的商业化发展模式。


通过平台,除了为企业解决需求对接项目,他们还服务长江学者、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帮助企业梳理股权、市场、客户等商业模式。通过行业研究、技术论证、背景调查、客户走访等,以投资思维、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支持科研团队开展技术中试,育成科技企业23家,解决就业700多人,实现销售收入7230.61余万元。


近年来,大学城科协加大对科研院所及高校项目的早期孵化,疏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对入驻企业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指导,并与一些重点院校建立技术依托关系,为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进行个性化服务,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水平的创新成果进驻星咖汇,扶持一批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在孵化器内成长壮大,产出一批技术领先、发展迅猛的硬科技型实干企业。


创业投资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本力量,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大学城科协以培育“明星”科技创业者、孵化“新星”科技企业家,加速“创星”型科技企业为使命,根据成果转化的技术成熟度,搭建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早期孵化基金3000万元、初创期天使基金6000万元、成长期风险基金1亿元、创投合作基金2亿企业的成长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投资体系,着眼于科技成果的核心竞争力与商业化的投资价值,助力科技创新,助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为科技创业者的“守护天使”与科研成果的“锻造炉”。


截止2019年8月,大学城科协利用自有及参股合作基金,共投资科技项目22项,投资金额20207万元。帮助在孵企业对接投资机构,融资金额10362万元,所投企业估值逾30亿,大学城科协紧紧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作为创新改革的前沿阵地,辖区内高新企业密集,科技人员众多,创新资源丰富,具备学科齐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网络健全的独特优势。大学城科协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为提升民众科学素养服务,百舸争流竞创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建设创新文化,为沈阳振兴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贡献了力量,完成科协组织新时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十年服务


我国首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教育装备制造企业;我国首家将自主研发的产品推向国际竞赛平台的教育装备制造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博士后流动站、国家863项目、财政部产业化重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级新产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众多的首次,诸多的荣誉,都汇聚在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这是一家成立于30多年前的民营企业,一直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专业、专心、专注服务于教育事业,经过30多年的风雨兼程,成为了全国教育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永嘉县首家企业科协,在各级科协的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依靠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讲比”创新活动等,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亚龙智能企业科协由公司董事长亲自担任科协主席,公司总经理及5位副总经理担任副主席,被异常重视的组织机构为顺利开展科协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家民企,从公司利润中拨款2600余万元用于科协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确保科协及科技创新工作顺利进行。


在科协的帮助下,亚龙智能坚持技术驱动发展,大力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工作,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作为重要抓手。


公司董事长亲自挂帅,通过上门拜访邀请、组织来温州实地考察,广泛与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智能制造、信息领域的设计院、高校、专家接洽,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努力向外推介公司品牌,诚恳表达合作意向,迅速与一批业内高端领军型人才、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建立起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亚龙智能建立了亚龙-谭建荣院士工作站、亚龙-罗安院士工作站共3个院士工作站,洪明辉院士加入亚龙智能院士科学家团队,聘任为高级顾问。他们设立了院士引进计划,目标是集聚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带头人,打造10人以上的院士科学家团队,打造人才高地,实现公司产业的升级。


亚龙智能一直以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己任,努力为更多人带去技术与技能,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30多年来,亚龙智能专心、专注、专业于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科普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与服务,致力于自然科学领域智能装备的普及,迄今为止,亚龙在全国成立了30多个师资培训基地,为全国院校提供培训近1500次,受培训教师达近25000人次,开展职教论坛100余次,上百名东盟国家专家、老师出席活动,开展交流与沟通,加速推动了地域性经济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升软实力。


亚龙智能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自主开发50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技术成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与攻关项目,拥有国家级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支持产品,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人社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参与了东盟国家、教育部、人社部的行业标准起草,产品被国务院选定为国礼产品,成为了东盟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的合作伙伴。 


亚龙智能科协连续八年每年组织举办创新大会,同时邀请市县科协有关部门领导与专家参加大会,大会议程主要表彰奖励企业科技工作者在盈利模式创新、网络创新、结构创新、流程创新、产品表现创新、产品系统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客户交互创新、合理化建议及科研、专利项目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同时请领导专家提出意见建议,有效推进公司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在亚龙智能,由科协发起,连续七年每年都定期举办旨在考察员工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职工技能大赛”,如:组装调试、编程、电气控制、线路板焊接、办公软件操作、主题演讲、客户接待、企业文化演讲等赛项。结合其他人才培养的方式,将技术创新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日常机制中。


公司科协还主持推出每年一次的内部技术职务评定,制订《亚龙装备内部技术职务评定办法》,“不论资排辈,不拘泥于学历和工作经验,只要你努力,就能成为亚龙的工程师、讲师。” 内部技术职务评定制度,为有技术、有技能,而受学历与工作经历限制,无法参加国家相关部门技术职务评定的员工量身定制的。这些职称与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奖励挂钩,并为员工的晋升设计了一定的空间。制度还打破了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终身制度,每年评定一次,让职称更加称职,职业资格更显价值。


和公司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一样,科协也把关爱员工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营造家的和谐氛围。从节日福利发放到员工生日聚会,从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到改善员工生活、工作环境,从关爱员工自身到关爱员工家人,无不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亚龙智能科协经常通过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和与科技人员交朋友、谈心,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帮助技术人员解决婚姻、子女就学等生活问题。为解决青年科技者婚姻问题,与周边中学、企业举行联谊会,双方进行活动互动,实现高情感与高科技的“联姻”,满足社会对新时代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在亚龙智能,经常会聚集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他们如学生般认真地听“老师”讲解仪器的基础知识,仔细地作笔记。对于这种场景,很多人都会惊讶,他们不是学生,而是在各自国家的数控领域有着一定知名度的专家。



亚龙智能科协会同人力资源部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各类科普讲座,进行学术授课。


经过35年发展,亚龙智能已经夯实了国际化发展的根基。自2010年首次进入东盟技能大赛以来,亚龙系列产品被东盟技能大赛选为竞赛平台,并提供技术标准;在师资培训方面,亚龙先后为缅甸、泰国、柬埔寨、新加坡、印尼、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老挝、文莱、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多个国家进行了专业对口的课程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


亚龙智能在“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设立亚龙基金助力推进应用型大学产教整合、转型发展;同时与天津渤海大学成立首家“鲁班工坊”;亚龙智能携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共同建立“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对柬埔寨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


未来,亚龙智能将继续肩负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让中国的教育、文化走出去,让中国企业与中国制造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做出贡献。

园区服务的“成都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园区及企业越来越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聚集之地、越来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地、越来越成为科协组织的服务之地。


全国有70%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在企业,为此,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科技工作者等科协四个服务职能,成都率先在全国开展园区科协建设工作,目前已实现全市20个区(市)县园区科协组织全覆盖,园区科协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事业不断深化、服务成效愈发显著。


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已形成了由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地方科协组成的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其中地方科协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协及基层组织组成,行业学会、协会系统则横向跨越了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产业部门,科协组织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大部分民营经济集中在工业园区,普遍对科协不是很了解和清楚,对专业学术性的基层科协组织的了解也就更少了。为此,成都市科协大胆探索,努力创新,突破了现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限制,将园区科协注册为独立非盈利法人组织,将园区科协组织建设成为既有公益组织特点,又有市场活力的科协组织,并深入到科技创新主体最为集中的工业园区,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好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发展,帮助解决企业创新“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


2014年,成都市按照“一区一主业”产业布局,在21个区(市)县建立了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并对其中的18个园区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到这些园区汇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少的几百家,多的上千家。这些企业既面临了对政府的各类扶持政策了解不及时、掌握不全面、了解不透彻等共性问题,也面临对创新要素服务的需求千差万别等个性问题,很难有某个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统筹协调、完整深入地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成都市科协按照“帮忙不添乱”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园区科协组织,帮助园区管委会更好地服务企业和企业科技人员,发挥科协科技智力资源丰富的禀赋,做好面向园区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知识产权巡讲、行业前沿技术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面向园区企业的创新创业与政府面对面、博士专家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方法培训等公益性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即发挥科协的优势禀赋,也让园区企业、管委会、当地政府看到科协工作的实效,有了口碑、聚了人气。同时,园区科协建设工作也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逐渐向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的方向发展,当地政府的工业经济部门也愿意拿出一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项目向园区科协购买服务,这样园区科协组织的生命力和活力进一步加强。2019年,已有园区管委会直接安排人员进入园区科协管理层,壮大了园区科协的平台枢纽功能,园区科协凝聚人心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近年,成都提出要建设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目前已有66个产业功能区初具规模。


围绕党委政府的这个中心工作,园区科协积极谋划,大胆创新,他们总结出了园区科协工作的“成都模式”:


一是在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与省市知识产权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工作者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对接华西医院等知名专家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园区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专业提升、继续教育、职称评审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举荐、宣传和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营造园区尊重人才、重视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服务企业方面:通过建立国家级、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资源,推动园区与外界加强联系与交流,增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园区科技工作者围绕园区发展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提高园区科技工作者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三是在服务产业方面:引进国家、省、市学会,为产业功能区发展诊断分析,服务政府产业提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兴产业化组织,为园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科技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人才和项目引进,组织企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建言献策等活动,促进产学研结合和企业自主创新。


通过这些方面工作的开展,园区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有的园区科协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座上宾,一有重大工业经济发展的会议和活动,都会特别备注“请通知园区科协”;有的园区科协与管委会深度融合,开放型平台型的功能非常突出,成为了当地政府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有的园区科协成为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人,深刻展现了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初心。


在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工作,如何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做好桥梁和纽带工作,是一代代科协人和科技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和挑战,各级的科协人正在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推动科协工作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潘奕)


让科协成为科技服务业的领头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发达国家在几百年内才能取得的成果。正如当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时,金融业会蓬勃发展一样,当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时,科技服务业必然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社会最重要的行业之一。


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业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作用的两翼。光有科技创新,没有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科技成果就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包括高端的生产制造体系和强大的动力支撑体系,还要包括高效的生产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业正是生产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催化剂和粘合剂。

中国科协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天然联系。基于自身既有优势,中国科协在开展科技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前身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就是我国最早开展科技服务的国家队之一。当前,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农技中心、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的主要工作以及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等工作,都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指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要重点关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板块。显然,这些板块背后涉及到不同的管理机构。因此,很难由某个政府部门出面来统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相反,中国科协一方面与科技服务业有着天然联系,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人民团体,没有自身特殊的部门利益,并且具备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智库优势,在推动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是中国科协履行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与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职责的重要方式。


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让科协成为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力量整合者和行业规则制定者。


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成立了科技服务业的行业组织,如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地,但还缺少国家层面的行业组织。应当由中国科协牵头成立中国科技服务研究会或中国科技服务业协会,吸纳国内顶级的专家和机构参与,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国科协在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