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第一看点

从这里飞向太空!这场展览让“飞天梦”照进现实

航天员在太空是怎么生活的呢?3月18日上午,由中国科协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办的“从这里飞向太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这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带领观众“飞向太空”,进入茫茫宇宙、浩瀚星河,探索太空的奥秘。

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又逢载人航天大年,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神十二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即将陆续亮相。本次展览以此为契机,围绕“航天员”这个光荣的职业,以“航天员的梦想”“航天员的训练”“航天员的工作”内容展开,设置“时光隧道”“为梦而战”“圆梦太空”和“太空家园”等展区。

在“时光隧道”展区,观众可以看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等航天发射基地的工作场景,还可以了解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事件,从一个个模型中读懂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易和成就……

“为梦而战”展区,还原了航天员进行理论、体能、心理训练的内容和场景,观众可以坐上旋转座椅进行前庭功能耐力测试,在震动座椅上感受航天飞行阶段产生的高强度振动,检测失重环境下的血液分布。

在“圆梦太空”展区,空间站的核心舱、驾驶舱、返回舱都被搬进了展厅,观众可以感受航天员真实的在轨工作和生活场景。在该展区,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三岁半的儿子正在体验“在轨生活”,小家伙手舞足蹈、跃跃欲试,拿起太空舱里的电话一个劲“喂喂喂”不停。

在“太空家园”展区,郁郁葱葱的太空植物正在茁壮生长,红绿相间的一串串番茄,惹人垂涎。许多观众在这里拍照打卡,直呼简直太梦幻了。

展览全景呈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并采用最新的机电互动、裸眼3D、虚拟现实等互动体验技术,让公众亲身体验航天员选拔训练、发射过程、在轨生活和返回过程,通过“专业内容呈现”“互动形式创新”“科学精神凝练”“航天文化传承”,引导公众了解载人航天历史、体验航天员职业的光荣、感悟科学家精神、传承航天文化。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表示,老一代科学家解决了航天科技“有无”的问题,年轻一代要解决的则是赶超问题,这需要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伟大精神的支撑,本次展览不仅为年轻人、青少年带来航天知识,更重要的是弘扬了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指出,航天是人类最具创新和探索性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一直致力于包括科普教育在内的国计民生各项事业,我国对太空的探索都源自于国家的需要和服务于祖国的建设,科学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动,释放亿万人民群众间的创新智慧,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在展览开幕式上,现场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了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科普教育基金成立,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决定将科普教育作为人民文化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专项基金,全面助力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据悉,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元老孙家栋亲自为本次展览题写名称。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0日,期间向公众免费开放。

责编:英子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