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职业师资培养创新前行

李冬妮委员李冬妮委员


        在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思维中,职业教育地位总是不及其它类型的高等教育,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又在越来越强调技术人才的缺少。于是,一方面是得不到承认与重视,一方面却又成为短缺人才,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化。职业教育出路何在?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师资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以应对市场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李冬妮教授。
        记者:李教授您好!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
        李冬妮: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已有30年办学历史,在校师生达二万人,是南方职业师资的摇篮。为创新教育模式,培养特色人才,我校在特色专业设置、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学校已建成硕士点6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1个、省级优质(精品)课程10门。在组建学科群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推进了以大类培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立足职教,面向三产”的办学特色。
        记者:与普通师范学院相比,职业师范学院有哪些特色?
        李冬妮:首先,普师是培养普通学校的师资力量,而职师的培养目标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以及技术型人才,这样就从本质上很好地区分开了。从专业设置上来看,同样的专业,比如会计,我们不仅让同学掌握会计的有关理论,还要告诉学生怎么做账、怎么做会计,然后我们的学生才能去教他们的学生怎么做账,而普师不一定要求自己动手熟练地做账,只要会教就行;再比如制药,我们在实训室设了一条制药企业模拟流水线,学生学完后到企业可以直接上手;我们学校的特色是第三产业,尤其以旅游专业比较突出,很多学校的商贸旅游专业都是我们这边毕业的学生过去当老师,特别是一些高职民办院校。因为很多师范院校的旅游专业偏重旅游文化或者旅游规划,而我们偏重的是导游或者旅游企业方面,告诉他们怎么样去做,这样才是最需要的。我们在实训室中,以大型三维图像播放旅游实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反复进行汉语和英语导游训练。职业师范院校培养了职业学校所需的兼有教师技能和技术的师资,学生不仅要知道怎么教,更要知道怎么去做,即“教师+工程师”的双师人才,这是其他高校所不能胜任的。
        记者:您认为职业师范教育需进行哪些方面的创新?
        李冬妮:职教也亟需创新,我们鼓励的是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与普师鼓励科学、理论创新能力是有区别的。而我们培养职业师资或者说应用型人才,在这方面创新恰好可以弥补普师技术上的一条短腿。至于如何创新,我曾提出一个创新模式——“蜂巢式模式”:当一个核心技术出来以后,围绕它做各方面的创新,形成一个很大的蜂巢。比如说汽车,大的技术创新很难跨越,但是我们可以从各个小的方面进行创新,小到一个车门的线型设计等,注重细节创新。创新不只是科学上的,也是基础技术上的。任何一些小的细节上的改进都是,大量的人都是在做这样的创新。蜂王需要很多很多的工蜂来支持才能有质的飞跃。我们的教育体制不要老是讲应试和非应试型,而应将思路转向就业,教育内部怎么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观念。大多数人只能进行小的创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孵化一个大的创新技术。其次是激励机制上,比如说发表技术型论文、学分奖励等,另外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小小平台,从小方面进行的改进,提高动手能力。
        记者:科教兴国,重在创新。教育创新,教师的作用何在?
        李冬妮: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以及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是教师。首先,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双师”素质。另外,教师要对创新有正确的理解,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同时意味着要求教师有知识创新能力,能以新的思维新的讲法把知识内容带进课堂,即便是政治课都能通过创新讲得生动活泼。这就需要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改革意识、业务能力和水平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记者:我们知道您硕士、博士阶段研究的是哲学,而博士后阶段研究的是经济文化学,请问您认为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哪门学科运用得比较多一点?
        李冬妮:事实上,我现在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正好我学的哲学给了方法论,而经济学给我一种成本效率的概念,管理方面的实践则给了我平台和视野。我是分管教学的,所以我经常会很早到教学楼,去听一些老师讲课。同时我还带了本科班学生,给他们上课。因为你不听老师的课,就不知道他们教得好不好;你不给学生上课,就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记者: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您提出过很多有益的议案,那么此次您最关注哪个领域的发展?
        李冬妮:这次我的提案主要还是与职业师范教育有关的。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发文和出台政策,要求职业教育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达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可见,职业教育将占据一半以上的教育市场,但目前职业教育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只有办好职业教育师范院校,才能消除职业教育发展的软肋。因此我建议,在现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中选择3~4所,实现教育部与地方共建,以提高办学质量,并为办好其他职业教育师范院校提供经验和示范;在2008年秋季招生中,安排部分免费教育的职业技术师范生,鼓励优秀毕业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启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工程,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师范院校可升格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