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来自一位农业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张自立(右)在与农民交谈张自立(右)在与农民交谈


        他年近六旬,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他谦虚严谨、教学相长,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业人才;他时刻关心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他就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自立。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对张教授进行了专访。在记者面前,张教授道出了他——一个普通农业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莫让农村消费市场变成“销废”市场

        由于工作的需要,张教授经常到农村考察,让他想象不到的是,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越来越严厉的今天,一些不法商贩“狡兔三窟”,把目光瞄准了鉴别能力相对较低的农村市场。由于农村市场面广,“打假”难度大,而且农民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极易被假货的“便宜价格”所蒙骗。其次,农民识别假货的能力差,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往往在买了假货时也自认倒霉,这样就给不法经营者有了可乘之机。随着城市打假力度的加大,一些造假之徒便组织假货“上山下乡”。据了解:某地一执法部门对位于农村的贸易商城、商店进行的突击检查,发现其假冒伪劣商品竟占相当高的比例。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村消费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开拓前景。如果商家不讲诚信,置经商道义于不顾,图一时之利,把农村当成了倾销假货的“垃圾场”,将严重损害农民消费的积极性;如果弄得农民“过去没钱买东西,今后有钱不敢买”的话,就会影响到农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张教授建议,各级工商部门应采取专项行动,严格农村市场监管,建立并完善覆盖农村的消费者维权机构,让农村消费者投诉有门;同时商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让农民买到放心商品;再者,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民法制、法规、商品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农民不断增强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维权能力。


张自立(左二)与以色列专家在一起张自立(左二)与以色列专家在一起


        农业进步需要技术创新

        作为农业大学的教授,张教授对农业的创新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农业科学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它的科技创新源自于生命科学的基础创新。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成果最大的应用领域就是农学和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一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农学和医学。农学和医学都属于应用科学,而在应用领域里的创新更多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比如医院所使用的CT、X光机等,这些并非医院的医生发明,而是一些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然后应用于临床,农业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在把基础创新成果转变为实用技术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应用基础的研究。现在,我国农业创新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农业应用基础研究人才的匮乏,有许多从事农业研究的人才对农业应用基础的研究却比较少,许多农业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选择了其他职业,而从事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的为数不多,要在应用基础领域做出重大的创新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综上所述,农业要创新关键是要对农业的应用基础进行深入地研究,不要空谈理论,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农业的创新才能有重大突破。
        ……
        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次采访结束了。
        回来的路上,笔者一直在思考:农不富则国不富,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要永久保持充沛的发展活力,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三农”这一重大问题。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自立简介:
    张自立,回族,安徽省太和县人,1950年出生,安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安徽省委会副主委,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植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现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学、施肥原理与技术、农用化学品污染与防治等课程的教学;从事微量元素与稀土农用的机理与生态效应、新型肥料研制、肥料的环境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参与国家863、973、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安徽省自然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参编学术专著与教材共8部。曾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四等奖两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安徽农业大学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研制、开发新型肥料一项,经安徽文胜肥业接产后产生可观经济效益,并获安徽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同时为多家肥料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