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

白酒品牌如何才能“顺畅出海”

在国内白酒市场的黄金时期,中国白酒无需出海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然后在白酒市场整体遇冷的背景下,大牌酒企集体出海的举动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被动为之。

经过中国白酒市场的黄金10年发展,在供给侧的庞大储备与需求侧的深度调整之间,已经呈现出显性的失衡,因此中国白酒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应对未知的情况。然后,出海虽然不是中国白酒的新蓝海,但将其视为当前可以把握的机会之一是明智的选择。尽管如此,这条道路仍然充满了无限挑战。

出海并不意味着中国白酒的新蓝海,同时出海之路也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国资委商业发展中心品牌战略委员会专家郑立业认为,白酒品牌要做到出海顺畅,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厘清出海的主体,究竟是白酒品牌出海,还是白酒企业出海?如果坚守前者,就要坚守现有的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用中国白酒的饮用方式和场景去打通国际消费人群,比如白酒与中华美食的结合,茅台亮相国际美食榜单年度颁奖盛典就是这样的尝试;如果是后者,则可以采用合资、控股等多种合作方式,通过全新品类和品牌同国际消费者沟通,这一点中国酒企还不习惯,还在摸索阶段。

第二,借助中国的已有认知进行产品创新和融合。什么是中国的已有认知?草本、中药包括白酒包装的陶瓷,都是世界对中国的已有认知,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显著符号。白酒出海,就要利用这些既有的认知,与世界流行的酒类进行融合和创新,比如古井与卡慕合作开发的草本威士忌,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崇的尝试。草本作为中国在国际上认知度较高的“神秘标签”,其与纯净烈酒威士忌的融合,无疑将带来全新的体验。

第三,不要四处出海,而是渐进性地区域突围。很多酒企出海的第一站都放在欧美,实际上,欧美的酒饮市场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与其硬碰硬,不如“曲线出海”,先瞄准与中国文化接近,或者华人比较聚集的国家和区域,逐渐渗透建立认知,这比贸然进军欧美市场成功的机会更大。

中国白酒品牌出海的前景,取决于立足中国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酒饮传统,以及更国际化的经营思路,而非与欧美知名品牌简单的合资、合作,这既取决于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元素在海外文化认知的建立,也取决于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因为,酒文化的出海,实际上伴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整体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白酒品牌享誉世界,注定不会一蹴而就。

屏幕截图 2024-03-22 1506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