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创中国

科创中国·人物

屏幕截图 2024-03-20 170609.png

近日,在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柴之芳被授予“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柴之芳在环境化学领域辛勤耕耘,为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关键问题研究、政府重大环境决策以及环境化学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长期致力于核技术方法学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生物环境等交叉学科中,在若干重要元素的分子-中子活化分析、铂族元素丰度特征、金属组学、环境毒理学和纳米安全性、核爆炸现场快中子谱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现从事核能化学、金属组学和纳米生物效应研究,在核技术领域获得重要学术成果。2005年,他获得了国际放射分析化学和核化学领域以诺贝尔奖得主George von Hevesy命名的最高奖,是发展中国家第1位获奖人。





屏幕截图 2024-03-20 170621.png

12月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世钊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次性捐赠人民币300万元,用于支持土木学院发展建设。

“1953年,我来到哈工大,在这里学习、工作已经70年了,我是在哈工大成长起来的,哈工大就是我的家,能够用自己的积蓄为哈工大的人才培养作贡献,我觉得很有意义。”90岁高龄的沈世钊深情回顾了自己在哈工大70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带领团队科研攻关的心得体会。他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希望通过此次捐赠,支持更多哈工大优秀学子在“中国建造”的道路上奋发作为,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屏幕截图 2024-03-20 170639.png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时,主持人发现,她脚上穿的鞋因为老化,在舞台上掉下不少黑渣。王志珍自嘲出了“洋相”,现场观众却报以掌声。这个发生在已经82岁、为国家科学教育事业贡献无数的院士身上的“小意外”,让青年们看到了何为科研、何为奉献、何为中国科学家。

王志珍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被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她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的科研环境,由于设备匮乏,对于蛋白质样品的制备保存都需要用“土办法”制作仪器。正是如此,当她后来有机会从德国带回一件实验器材时,她选择了冷冻干燥仪。这台冷冻干燥仪,大幅提升了当时科研工作的质量。王志珍告诉现场青年:“如今大家做实验时使用的仪器装备,只不过是近一二十年才变得‘世界一流’,要珍惜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勇于去做‘零到一’的突破。”






屏幕截图 2024-03-20 170651.png


“我已为祖国工作了66年,其中48年是在退休前,18年是在退休之后。”11月26日举办的复旦管理学论坛上,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拐杖上台领奖,虽然年事已高,依旧精神矍铄,言语逻辑清晰。他就是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得主、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顾基发。

顾基发1935年出生于上海,今年已经88岁高龄,他开创了中国多目标决策理论,率先提出优序法和虚拟目标法。他引领中国存储理论研究,在中国开创了存储论的研究和应用的先河;创立了东方特色“物理—事理—人理”现代系统工程方法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东方系统方法论的典型代表之一。





屏幕截图 2024-03-20 170702.png


2023年11月13日,2023年洛伊夫概率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丁剑被授予2023年洛伊夫概率奖,成为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丁剑说:“我得到了伯克利团队的教授、同学和工作人员的大力帮助和慷慨支持。正是这种温暖鼓励我继续在研究中努力钻研,并最终变成了快乐的奋斗。我希望我能把这样的温暖传递给下一代,以及下下一代。”

丁剑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统计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等任教,其主要研究领域是概率论,尤其关注统计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近年来,他研究的主题包括随机约束满足问题、随机平面几何、安德森局部化和无序自旋模型等。





屏幕截图 2024-03-20 170713.png


11月25日,2023国际量子光子学大会在浙江举行。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教授李霖因其在里德堡原子量子物理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获得2023国际量子光子学大会颁发的PhotoniX Prize前沿基础奖。李霖自2010年开始从事基于里德堡原子的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与合作者利用里德堡原子首次观测到了多体量子拉比振荡,建立了里德堡原子与光子的确定性量子纠缠,并将里德堡态相干时间提升了一个数量级。2018年加入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后,李霖带领课题组搭建了全新的里德堡原子量子实验室,利用里德堡原子制备了高纯度和高全同度的单光子,并构建了国际上保真度最高的光量子逻辑门。






屏幕截图 2024-03-20 170732.png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举办了首届“MIT Ignite: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业大赛”,100多支参赛团队激烈角逐。周睿带领的团队熊星科技从中脱颖而出,斩获了此次赛事的旗舰奖,赢得奖金1.5万美元。

周睿团队此次的获奖提案,针对当下教育行业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和教育工作者负担过重的问题,提供了一套AI解决方案:应用多模态AI模型技术打造一个生成式教育内容的智能平台。该平台可以同时处理和利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或者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从而进行预测和生成。它能协助教师进行教育内容的生成,也能提供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的AI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