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

立德树人融入课程,高校社会实践创新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为我国高校课程实践创新指明了改革方向。立德树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而且也蕴含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高校社会实践创新是一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新型教育观念。在高校社会实践课程创新当中融入“立德树人”,要强调以人为本,结合全面发展、全员进行、过程完整、课程结构完整,将各专业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本文从实践课程实际需求出发,及时对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实情,将实际课程与振兴乡镇相结合;最后实现立德树人与实践课程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课程;社会实践创新

习总书记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提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高校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实践中,把课程书写在大地上,做好教书育人、实践启智、体验塑魂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涉及到“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与教育中的意义”问题上提出人是在实践中,在主体同环境与教育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接受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怎样使教育实践成为受教育者本人的实践活动,促使其实际上成为认识的主体?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客观前提的成熟、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研究的深化。学生如何主动参与实践,内化实践所见所得所思所想,高校课程建设正在行动中。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倡导加强高校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要求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知识结构体现学科交叉融合;考核评价加大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所占比重;建立完善过程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评制度。2019年启动的新文科建设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调研教育实际设计实践课程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016年,教育部会同 11 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上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2019年起,多个省市、行业围绕着细化研学工作出台了不少文件,如2019年的《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教育部、国家文物局2020年10月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各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研学教育活动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社会亟需研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研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才。如师范教育开设社会实践类课程《小学研学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占70%以上教学时数,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要求学生全面了解研学旅行的发展历程,了解研学在基础教育的地位和意义。认真学习教育部研学重要文件,学习研学课程设计的相关课程理论,结合体验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在社会实践环节中观察、体悟,设计研学课程,师生讨论共同完善设计方案,从而掌握基本的小学研学课程设计方法,可以独立完成某主题的小学研学课程设计。课程力争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师生共同体会教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各项事业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基础教育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


敏锐把握社会热点,实践课程服务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3月6日,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提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文化振兴乡村要重视在地文化、要复兴乡土多样性文化。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绿色消费潮流是农业绿色转型面对的客观需求,如不努力复兴乡土多样性文化,再怎么强调消费拉动经济,也很难改变粗放数量型增长方式。

习总书记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时提到,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校社会实践课程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专业成果、创新性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小学研学课程设计》以研学设计服务乡村,以传承优秀文化基因为己任,坚定乡土文化自信,以研学带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整合内生动力;以研学设计为契机,带动乡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保护,呼应绿色消费潮流。在实践中师生进一步理解乡村文化振兴、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融入课程,发挥特色服务社会


2017年8月,习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中提到,希望大学生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集美大学的《小学研学课程设计》抓住研学设计课程特色,以项目实践深化教学,开展研学设计公益实践活动:宁德贯木廊桥STEM+研学、珠光青瓷同安窑非遗课程、嘉庚瓦内涵的挖掘.....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产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等各类比赛,进一步学习将方案在现实中落地,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研学助力城乡融合,传统村落绿色发展。传统村落是传承历史、建筑、民俗、民间艺术等多方面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整个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民族及地域文化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是传承和振兴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建立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耕读教育、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等具体要求,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杜绝“形象工程”。这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传统村落提供了战略遵循和重大契机。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进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虽然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寨已严格按照保护发展规划内容启动了保护项目,但在保护发展中仍然有许多绿色发展困境和问题亟待解决。2017年出版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传统村落的绿色发展面临价值观念、文化传承、经济资源和发展利用等困境。传统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如果传统村落消失,依附于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传统文化缺乏延续和继承,绿色发展将难以持续。不少传统村落年轻人外出务工,“空心村”现象严重,原住居民的流失,村落中人文历史文脉文象等都将消失。劳动力缺乏也使当地产业维持艰难,不少传统村落陷入“缺乏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综合发展环境不理想—年轻人流失”的恶性循环里。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绿色发展要找准保护和发展利用的平衡点与突破点。高校师生通过公益设计研学方案助力传统村落绿色发展,将研学作为“旅游+教育”的创新形式,在综合审核后获批融入传统村落,不仅能够带动旅游业深度发展,更能促进城乡融合,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吸引乡贤返乡建设、促进城乡人才流动,知微见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研学设计服务乡村,助力城乡融合,助力传统村落绿色发展。这是高校社会实践类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践行高校责任担当的一个很小的实践行动,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忘教育初心继续探索实践。


结束语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虽然为高校课程创新指明了改革方向,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并实现与高校课程的完美融合,有效提升高校课程的质量和实效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详细探讨了高校实践课程创新的路径。首先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引入研学旅行的教学形式,并结合体验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增强实践课程的真实性、生动性和互动性;其次,要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以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实践课程的主要目标,让师生们感受乡村文化振兴、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文化自信的培养;最后要结合不同地区独特的地域特征,开展具有特色的服务社会实践课程,大力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实践项目,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实现“立德树人”和高校社会实践课程创新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赵伟.新时代高校以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12):134-136.

[2]芦智龙,文道群.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育人建设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6(04):4-6+12.

[3]刘广明,刘金新.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3):105-111.

[4]阿力.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6):172-175.

   责编/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