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

基于“智慧校园”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探

摘要:信息时代下,大数据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受其影响,使得人们生活、学习、思想、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此背景,高校需通过“互联网+”思维,构建“智慧校园”平台,结合大数据思维以及思政工作,进而构建起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模式,加强思政工作的精准化、技术化、网络化,也让思政教师向着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智慧校园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最后则制定了“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思政教育

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既把更多的机遇带给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同时也让其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思政教育工作。在智慧教育背景下,人们最为关心的一项内容便是怎样把高校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在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就是智慧校园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如果想在发展上有更大的突破,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对工作内容与思路进行创新,并结合智慧校园,通过各类现代化技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同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将实际发展环境联系起来,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而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智慧校园的优点


(一)高校网络化建设

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下,每个人均能够成为信息制造者以及传播者[1]。高校开展管理工作时,学籍注册、选课、教师科研等相关活动均会形成许多的数据。信息时代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交流、互动活动,实现信息共享。此类信息在形式方面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诸如文本、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在各类传播途径的作用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学习不只是局限于课堂,还能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查找自己需要的各类学习信息。

(二)数据搜集及自动化分析

高校对智慧校园进行构建时,可立足于各类途径与设备感知,对不同类型与内容的数据进行获取,增强对校园环境的动态监测[2]。并且,运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此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增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互动,自动识别身份与定位。例如,高校之中的校园一卡通,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一卡通到图书馆借阅书籍,亦或是查阅与收集学习信息,构建满足教学要求的数据库,积累有效资源。

(三)个性化教学

构建智慧校园时,可就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予以观察,并做好记录,同时将收集到了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展开分析,以便于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确保教学个性化[3]。其一,可结合数据采集,通过网络对思政教学对象和内容进行学习和分析,涉及观看线上知识的时间与次数,讨论相关话题等;其二,可根据学生随堂测验情况,了解与分析学生思想轨迹与学习模式等,并立足于此开展数据处理工作,确保教学方式、内容等,能够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其三,教师可借助分析数据结合展开有效预测,并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四)有利于教学管理

通过构建智慧校园,能够更加便捷的对数据信息进行获取与存储,所以目前,人们在预测、解决问题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就是大数据,其能够进一步规范高校思政教学,使管理体系变得更加有序和协调[4]。其一,立足于智慧校园优势技术获取和总结学术前沿热点,避免教学过程中产生低水平研究的情况,进而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其二,提高教师问题意识,深入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点,丰富学科内涵和开拓学科领域,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向着具体化、明晰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确保管理责任的全面落实;其三,量化大数据,有助于细化思政教育目标,详细划分权责。并且,可通过智慧校园大数据技术分析教育决策数据,加强决策水平,运用多维度与动态检测的方法开展建模分析,积极探寻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原因,进而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思政课创新策略


(一)增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构建智慧校园平台需要将先进网络信息作为基础,凭借采集和整理各类数据的方式,检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并向平台内部反馈数据分析和人物动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全面发展。要想确保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网络部门需增强平台信息安全防护工作,通过各类信息技术对非法入侵行为进行检测,过滤平台内部存在的不良信息,防止学生在有害信息影响下,形成不良的价值观。针对网络平台中涉及到的价值观,通常会对学生三观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对此需通过网络资源对时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时事对香港事件始末进行讲述,防止学生受到网络中错误言论与观点的影响。并且,可结合这些动态实施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活动,加强学生参与政治的主动习惯,协助其对主流价值观进行深入的了解,避免被不良信息影响。

(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言,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信息教育素质,注重专业思想政治价值观以及教育观建设,积极学习现代化信息教育方式[5]。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数据库中收集各类教学信息,不断完善自身,亦或是通过数据平台录制微课、慕课等,开展线上思政教学,进而把传统简单的课堂教学转变成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全新现代化教学模式,然后再凭借此模式促进信息化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加强课程教学所具备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尊重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案。根据后台反馈的学生学习数据实施针对性强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全面提高。

(三)健全网络媒介,培养大数据思维

高校抓住网络信息化这一良好机遇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将时代发展特点联系起来,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其一,高校构建校园网时,需要对网络媒介进行健全,保证校园网能够为思政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打破时空限制;其二,要想让思政教育内容的宣传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可把有关思政教育的信息链接同智慧校园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熏陶;其三,创新师生沟通方式,将网络媒体信息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建立特色鲜明的平台和论坛,用以交流信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另外,思政教育应立足于大数据思维,建立新教育体系,并对两者进行巧妙的结合,以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需信息进行估算。同时,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灵活应用大数据资源,积极学习大数据思维,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即以数据说话,确保可以充分理解、运用大数据。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严格遵循伦理准则,并将相关的道德责任承担起来,对大数据思维进行正确的运用,根据专业知识与情感教育落实好教育引导工作。

(四)创新教育方式,正确利用新媒体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呆板、老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在教学方法与模式方面寻求创新和独辟蹊径,健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应对自身观念进行更新,结合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改变在课堂中通过PPT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真正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承担起来,并一直重视育人任务,让思政教育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与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

现阶段,高校需要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相关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结合。其一,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微信互联,定期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发送给家长,进而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引导家长通过正确的方法推动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其二,选择重要时间节点,比如开学、期末等,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视频会议,立足于德育视角和家长开展积极交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其三,教师可通过新媒体不定期开展交流会议,探究家庭德育先进经验,并和家长共同探究可行性强的教学方式。

(五)扩展教育空间,积极开辟新渠道

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现阶段,高校学生群体已经由95后转变成00后。对于00后而言,成长于大数据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推崇新媒体,同时网络时代中人人都具备话语权,人人都愿意发声,进而影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且,新媒体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网络中充斥着许多信息,良莠不齐,进而需要高校思政教师满足更多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正确运用新技术与新媒体,拓展教育阵地,让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之间实现有效衔接。同时,运用“智慧校园”官方微博、微信等对教育理念、正能量等进行宣传,掌握舆论主动权,并可以尝试设置特色定制模块,如“我讲思政课”“红色路线课堂”等,将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话题作为立足点,结合学生习惯的网络语言与需求,设计“私人订制”内容,将“有意义”的话题,讲的“有意思”,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提高自身理论建设,打造适合青年学生思维、语言方式的新路径。

2.开辟新渠道

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对新媒体媒介进行正确的运用,促进思政教育内容传播力度的提高,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的丰富。一方面,开辟内容新渠道。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着枯燥、刻板的不足,教师需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丰富,结合理论与实践、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然后在智慧校园的思政平台中进行传播,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载体上加强传播力。使用新媒体平台,需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宽互动层面,诸如设置“学生有话说”模块,形成具有垂直化特点的教学体系,确保官方性质的平台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融合,有效对接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以良好的基础助力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现实意义重大,能够帮助学生将正确的三观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可提供大量很好的发展机会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因此需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运用科学、高效的方式,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覃康聪,梁晓理.智慧校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J].贺州学院学报,2020,36(04):86-89+146.

[2]王祝华.智慧思政: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1):24-27.

[3]路丕军,黄沙.“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科技风,2019(34):201.

[4]沈定军.基于“智慧校园”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01):63-66+120.

[5]李亚东,袁雨飞.打造大学生“五维协同”自我教育模式助力思政工作质量提升——依托“互联网+智慧校园”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现代交际,2018(12):29-30.                                              

    责编/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