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Cover Report

靠创新改革提升成果转化竞争力

孙宝国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这表明改革创新依然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抉择,是国家科技产业发展的“引擎”,是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

5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每个想创业创新的人提供新的机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让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重点学科带头人,孙宝国多年负责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科研成果。他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运用,认为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科研本身的价值。而如何更有效地刺激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基础性研究方面的注意力和投入,达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的预期?除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社会研发机构又该有怎样的作为?

对此,孙宝国表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是必由之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技术和装备创新的基础,投入大,周期长,中小企业一般等不起,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投入为辅。而关键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会直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应该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科研攻关的同时,孙宝国一直躬耕在教育一线,将自己的科研理念和创新思路潜移默化地“传”给他的学生们。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是推进教育公平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治本之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说:“长期以来,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高校的比例偏低,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北京、上海等地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保证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招生规模。这既是国家战略,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