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雪灾带来的思考

童石军董事长出席政协会议童石军董事长出席政协会议


        2008年3月3日晚9点,本刊记者在建银大厦对蝉联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海南嘉丰商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石军进行了专访,童石军委员就亚元、雪灾预防和信用建设详细地谈了他的看法。他的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想法让我们听了都很激动。

        创立“亚元”

        记者:童委员您好!您原来是全国诚信第一人,还写过一本有关诚信的书?
        童石军:我现在在写一本很大的书。这么多年,美元风险严重,现在汇率一再下跌。为避免影响,我们设想推出亚洲货币,就像现在的欧元一样,亚洲统一用“亚元”来结算。
        如何创造亚洲货币,我们研究,亚币可以建立起来,我们研究的基础是通过相关组织把“亚元”团结起来,先推出“亚元”的概念,慢慢地再推出自己的“亚元”。
        亚洲与欧洲不同。欧洲小型国家多,文明素质高,是法制社会,有稳定的经济结构。欧元推行了十多年,已经被大众接受。欧元成功占据了全球6%的支付,可保护自己免于风险,而且可以抗衡美元。推行“亚元”,就可抗衡美元。我们推出一种公约,不分贫富、科技、信仰、机制,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认为可以形成。

        雪灾带来的思考

        记者:雪灾问题也是您的一个提案吗?
        童石军:这个项目我们正在进行,要写30万字以上,不是这次大会上的提案,只是一个发言。我的提案有几个。提案一是关于救灾机制。这是今天我要讲的一个问题,就是雪灾带来的思考。这个提案所针对的,是巨灾应急管理机制中的另一全新“课题”——心理救助。灾难面前,物质上的保障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但心理上的救助也决不能缺位。通过这次雪灾,以及2003年的非典疫情洗礼,建立“县、市、省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与预警机制”应该是摆在决策领导层议事日程中的大事。 
        记者:目前我国这方面状况如何?
        童石军:今年我国各级各部门虽然尽一切可能投身到救灾工作中去,但启动相应的社会心理救助措施力度依然不够。无论是非典期间,还是今年突如其来的南方的冰雪灾害,都给一些人带来了焦虑和无助,这充分说明在灾害面前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重要性。灾害来势汹汹,心理救助和及时的危机干预,在情绪上的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北京、杭州、南京、深圳等将近十个城市已经建立了危机干预中心。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无论其数量还是质量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职能部门要加紧落实心理危机干预组织机构,并尽早准备心理专业人士的培训,防患于未然。 
        记者:建立巨灾应急管理机制确实非常重要。那么心理危机干预与预警机制应该如何建立?
        童石军:对于心理救助机制应该如何建立,我认为,这通常需要建立一支由处理心理问题颇有经验的人员组成的“危机反应队伍”。实施国家和地区机制建立计划需要一个由许多部门高层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农业部、社会福利机构等)和许多需要参与预防危机工作的机构(妇联、共青团等)的参与。


童石军委员在阅读大会文件《使命》   摄影/韩跃清童石军委员在阅读大会文件《使命》  摄影/韩跃清


        感应电网不结冰

        记者:您认为科技创新在巨灾预防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童石军:对于像雪灾这样的巨灾的预防,就要建立预警机制。对于雪灾的预防,首先科技要先行,如果可预报十天之内的天气变化,就完全可以预防,如果只是三天之内的,就很难预防。所以你们搞科技创新宣传,我非常高兴,巨灾问题就有科技创新在里边。
        科技创新一定要走在先,气象预报要走在先,否则信息滞后。东北下雪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南方下雪,冰凌越结越大,就出现了大面积电塔倒塌事故。比如,电缆是50毫米粗,一般下雪,加到100毫米,现在长成300毫米,重量增加8倍,电塔被压倒,电网破坏,运输能力中断。 
        现在区级电网是按30年设计,省级电网50年,国家级电网按100年设计。如果电塔按增加8倍的承受力设计,投资太浪费,所以我建议,电网在感应点方面可以创新,可结合起来做。在南方,只要因下雪使电缆重量增加80%以上,就可把电网上的感应电开动,可使电缆温度略微上升,融化电线上的冰雪。这是一个高科技的设计。应该把铁塔也做成感应电的,用感应电,就有温度,只要在零上5度,就不会结冰。
        对于巨灾预防的科技创新,一是气象,二是电网,三是危机预警体系的创新。有这三个,那还怕什么,我们就可以战胜灾害。这就是雨雪带给人们的思考。

        5年提交提案28件

        记者:您对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正是在上上下下共同努力下,现在我国正在迈向信用社会。
        童石军: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全国掀起了一股信用体系建设的热潮。这是市场经济从无序到有序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我只是做了一个推波助澜者。
        以“信用”的独特视觉,我还发现了社会其他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由此产生了有针对性的提案。如助学贷款问题,我从中看出了大学生“信用危机”,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将助学贷款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范畴。针对社会募捐问题,我出于对骗捐等失信甚至违法的活动担忧,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立法规范社会募捐行为。
        记者:您过去的提案都是关于哪些方面的? 
        童石军:担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我还就金融、三农、教育、文化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许多调研,并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5年期间,我以个人名义和作为第一提案人,共提交提案28件。
今年,我当选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也成为了目前海南省全国政协委员中惟一连任三届的委员。连任三届,感觉责任更重大了,要写出更多有质量的提案来。
        记者:您今年有哪些提案?
        童石军:今年我要围绕公务员的信用提建议。经过近两个月的调研和起草,这份提案已经出炉。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使得我对自己的提案更加充满信心,建设服务型政府,首要的是政府的诚信!

        目前已进入收入差距悬殊期

        记者:您对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如何看,据说已经超过了警戒线?
        童石军:是的。我国的基尼系数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出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已经接近0.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进入了收入差距悬殊期。
        在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之间,收入增速呈现出阶梯式格  局,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而这种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状况加大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难度。据统计,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近一半,而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其财产比重只占1%左右。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5到6倍,而且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趋势。从2000年到2003年,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已由7548元扩大到了9250元,GDP增长率的差距也由2.54个百分点扩大到8.39个百分点。
        记者:这种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童石军: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在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必然的,但问题在于,这种差距的存在是否违反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是否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记者:这种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童石军:探究收入差距存在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环境还未完全形成。二是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没有得到充分贯彻,国有企业内部平均主义或“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一些创造性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报酬差距没有拉开。 
        要缩小差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我建议,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防止贫富差距的继续扩大。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认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最大的难点也在农村。应推进城市化,使农民向城市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