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科学发展体现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2008年3月20日下午一点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两会解读会暨第五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万众楼举行,主题是讨论两会热点,展望2008中国经济与民生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对策。在会上,香港联亚集团主席汪建中先生向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基金捐资1千万人民币。众专家就两会上大家突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下午六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应邀发表了题为《中国通往更可持续增长的战略》的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世界银行副行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主持了会议。

        林毅夫:
        今年两会是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同时也是政府换届。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两会对这30年进行了不少回顾,所以今天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两会”解读,它的意义不同于平常的解读。
        我比较幸运,因为我是人大代表,今年“两会”的时候,跟各位比起来的话,我比较早地看到温总理的工作报告,并且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总理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有40页,谈的非常全面,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一是对2008年工作的部署。回顾过去5年,确实是不平凡的5年。这5年取得的成绩,他总结了六条:第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二条,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条,坚持改革开放;第四条,完善宏观调控;第五条,执政为民;第六条,依法行政。
        我特别同意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排在第一位,这确实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绩、不断前进的一个因素。这三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际上是一环扣着一环,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但实事求是的前提是解放思想。另外提的坚持科学发展,实际上是规划我们的目标和手段的一个理念,从目标来讲,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使我们的发展目标跟手段得到统一。
        我们必须理解,为什么收入分配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越来越不合理的情形。我个人的看法是,真正要对症下药就要找出它的病因,而它的病因在于,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尤其有几个关键性的改革,目前的推动太滞后。

        香港联亚集团主席汪建中:
        我们中国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领导,使我们成为世界上一个大的经济强国,这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但是单靠强大的经济基础还是不够的。中国还需要一个上层的建筑物,所以就这一次我很支持中国研究院建立。
林教授爱国的精神让我尊敬,他远大的眼光跟抱负让我佩服,他的能力让我相信。我以最诚恳的心情来祝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成功,给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启发一条可跟可从的大道,把幸福带给人民,把和谐带给国家。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陈平:
        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证明中国特色的混合经济,可以由自我创新,自主开放。自身改革的中国共产党保持了一个建设性政府的本色,我认为这是中国改革最重要的特色,是我们能够保证经济高速增长,而不出现周期震荡的一个基本原因。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面对困难表现了巨大的勇气,一点都不回避困难。总理非常坦率地讲,今年包括未来几年的经济工作恐怕是最困难,最复杂的。这个复杂性来自于什么地方呢?这个复杂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短期来看我们有物价上升的压力,二是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对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挑战。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
        大部制是政府改革必须的,是新形势发展所必须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政府部门的改革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做到这个程度,这还是由于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我觉得这一次成立的这些局和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为的是保障民生。
        比如我们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很多人批评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个名字不好,是不太好,但是可能这个工业非过去的工业,是一个新工业。尤其是信息化,政府准确地把握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动态和机会。信息化是中华民族崛起最好的机会。为什么?因为信息化带来全新的管理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它是在彻底地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各方面的形态。我们正在改革的当口,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我们中国的大一统的底子,就可以创造我们新的发展模式的。
        信息化其实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形态,是一个虚拟的市场。中国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可以实现跨越型的发展。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公平、环境和如何维持强劲增长率。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削弱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的效率。
        长期来看,西方资源消耗型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应大力创新,致力于资源节约而不是人力节约。
        衡量贫富分化的基尼系数在中国从0.29增长到了0.47,在主要经济体中仅低于巴西的0.53,远远高于印度的0.31、日本和瑞典的0.25。城乡、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地区间的差别越来越大,这导致缺乏教育和医疗公平。先发展再回头来处理公平的战略是不可行的。
        有活力的经济和社会必须不断进行调整,只有改变经济模式,才能走向更和谐的社会,并给中国带来竞争优势,为长期有活力的增长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