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张庶平 责编韩跃清
2010年02月01日
现代科技支撑中国商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一、历经60年发展,我国商业服务业成就辉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商业服务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万亿元,比1978年增加68倍,比1950年增加667倍。同时,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显著,对财政税收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零售服务业上缴国家各项税收总额占全国税收总收入20%以上。二是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个体、外资等非公有经济纷纷进入零售领域,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一起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三是企业规模持续增长,新型业态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商业服务业企业360万家,共有1800万个流通网点(门店),全国商业服务业共吸纳就业人员总数8000万人以上。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商业服务业建立了发达国家商业服务业100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零售业态、服务方式。大型连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购物中心、商品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社区商业、农村商业网络、住宿餐饮和各类居民生活服务业等发展迅速。
二、我国商业服务业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商业服务业科学技术也有了迅速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电子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商业领域,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商业一改过去传统落后、以手工作业为主、科技水平低下的状态,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集中使用高新技术手段,科技含量较高的部门之一。全国商业行业建立了一大批科研院所、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拥有大批高素质的商业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如今,电子计算机、自动扶梯、中央空调、冷链设备、电子防盗系统、商品防伪、保鲜以及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先进设施和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中国商业服务业企业。商业服务业科技发展适应和支持了我国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历史进程,同时中国消费者在实现购物便捷、消费实惠中也得到了舒适休闲和体验游乐等方面的享受。
随着科技发展和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新型商业服务业业态层出不穷。网上购物作为一个新型的销售业态,正处在加速发展之中。网络购物有赖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互联网普及到用户,包括商业零售企业电子化的技术、IT技术的使用。另一方面,国家的政策配套,包括支付系统、信用系统的建设。网上购物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高度竞争力,也能提升银行系统的竞争力。据悉,商务部、工商总局及金融部门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完善网络购物的管理手段和内容,核心目的就是进一步促进网络购物在扩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十二五”末网络购物达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以上,通过科技进步和相关政策扶持创新,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便利、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网络购物环境。
三、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商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商业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作用有目共睹。但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需引起高度重视。如片面追求规模,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结构失衡,低水平重复投资;同业竞争不规范等问题,已成为限制商业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一些发展模式不科学、管理体系不精细、经营模式僵化的企业陷入了困境。同时,一批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和善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脱颖而出,转“危”为“机”,获得了新的发展。实践表明,创新能力成为保证行业和企业活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商业服务业在创新求变上下功夫,目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更加注重经营理念创新。商业服务业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行业和消费的发展趋势,吸取和采纳发达国家和外资企业在商业领域的先进理念、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同时要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互利共赢的观念,处理好商业服务业与供应商、消费者和业内同行的关系,加强业内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更加注重发展方式创新。商业服务业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市场细分和顾客定位,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在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下功夫,进而掌握发展的主导权,从过度追求规模转向精细管理,从要数量转向要质量。
三是要更加注重营销方式创新。商业服务业竞争高度激烈,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领域,就必须研究营销方式的创新。一方面通过扩大自营和自采比例、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把品类做深做透,以系列化、专业化经营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经营特色,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优势,不断引领消费热点和亮点,加强商业与旅游、文化、传媒、娱乐产业的融合和联动,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共同发展。
四是要在商业服务业行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推进流通企业使用IT技术、使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全销售链、全供应链管理,有效地促进产品销售。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很多大型流通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借鉴国际上的大型零售企业、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技术,使用IT技术来促进零售业的整个管理和销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商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整个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中国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当滞后。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到60%、70%的水平。商业服务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商业服务业网络,包括城市社区商业设施、农村市场网络、商业信息监测系统、商品质量检测设施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提高商业服务业科技创新水平,都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商业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六是要进一步促进流通领域的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提高商业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与水平。兴办一个商业企业不仅仅是投资,也有大量的技术背景和较高的科技含量。以前我们更多地看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而忽视流通领域的科学技术。在参与国际化进程吸收外资的情况下,有大量的技术需要学习,包括业态、电子化技术、销售网络、农产品的冷链建设、供应链管理,甚至包括信用卡的使用等等。
四、做好科技奖励工作 促进商业与服务业科技创新
中国商业联合会作为我国商业服务业最大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主要任务是推动商贸流通领域和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好商业科技质量管理工作,中商联先后制定了商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并完善了商业科技奖励评价指标体系。为鼓励商业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加快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推动商业服务业企业的科学发展,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设立了“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
为了在商业行业推动质量兴商发展战略,中国商业联合会还设立了商业质量奖。几年来,在科技部、商务部等有关部委支持下,前面提到的这三个奖项已成为我会的三个品牌奖项,共推出了424项优秀的获奖项目,奖励获奖人员3143人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0余项,为推动我国商业服务业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2005年和2008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分别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大豆精深加工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和《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我会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第二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活动,经奖励工作办公室初评,专家评审组评审,评审委员会审定通过,评出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123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34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31项),中国商业科技创新型企业5家,中国商业科技创新人物19人;评出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37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7项),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企业45家,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人物20人;评出2009年商业质量奖获得者7家。这次表彰既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许多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代表;既有创业卓有成效的知名企业家,也有默默无闻的创业者;既有积极活跃的行业组织,也有表现突出的组织代表,还有权威的行业研究专家、学者等等。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支撑、科技进步已处在突出位置。推动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明确要求。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一个根本任务,明确要求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调整到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上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应用,在于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是调整商业服务业产业结构、提升水平、实现我国商业与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科技支撑商业服务业跨越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突破那些长期难以解决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为此,我们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充分运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为我国商业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的动力和活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韩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