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5-08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文/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自然资源局 孙犁

2025年08月11日

摘  要: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一项涉及土地资源、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综合性战略决策,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资源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本文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一定论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度低以及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削弱了公众在规划中的影响力和参与积极性。为了提升公众参与的效果,提出了三项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有助于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


一、前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引导和规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民主决策的体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不仅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这一规划实施和推进的监督者与支持者。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规划过程能够更加贴近民生需求,确保规划方案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然而,尽管公众参与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参与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公众在规划过程中的有效发声,也影响了规划的实施效果。因此,探讨如何提升公众参与的质量,优化参与机制,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土空间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

第一,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使得他们难以充分了解规划的相关内容及其潜在影响。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如公告、报纸或公共听证会等,覆盖面有限,无法确保所有公众及时、全面地接触到规划信息。同时,信息传播的内容常常过于技术化,涉及的专业术语多,缺乏易于理解的解释,这使得普通公众难以深入了解规划的实际意义。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社区,获取规划信息的难度更大,造成公众对规划内容的认知存在严重滞后,无法有效参与到规划决策中[1]。

第二,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不足也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细节度仍有待提高。很多规划在正式出台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对其进行充分的公开讨论和披露,公众在参与时往往只能接触到规划的部分信息,甚至有时只能在最终版本公布后才得知相关内容。信息不对称使得公众无法在规划制定的关键环节中及时表达意见,从而削弱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二)参与度低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公众参与度低主要表现在公众对规划过程的认知不足以及现有参与机制的不完善。

第一,公众对规划过程的认知不足使得他们难以理解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对自身生活的深远影响。很多公众不了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程序,普遍认为这是政府和专业人士的工作,离自己较远,因此对规划活动缺乏兴趣或认为其意见对规划决策无关紧要。这种认知上的缺失,使得公众在面对规划信息时表现出消极和被动的态度,导致他们不愿主动参与规划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同时,规划信息的传播与教育普及不足也是造成公众认知不足的重要原因。规划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较强,政府部门在发布信息时通常忽略了对公众的科普教育,公众无法深入理解其内容,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冷漠和疏离。

第二,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公众参与度低的重要因素。尽管在政策层面上鼓励公众参与,但实际的操作过程常常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公众的参与渠道有限,且互动性较差。现有的参与机制多局限于形式上的公示和意见征集,而这些方式大多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公众的意见难以真正进入规划决策的核心环节。即使公众提出意见,反馈机制也往往不透明,公众无法得知其意见是否被采纳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规划决策,导致公众对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认为其意见不会产生实际效果。同时,参与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吸引不同背景的公众参与,特别是年轻人和专业知识不足的群体在参与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或无从下手,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公众的参与意愿[2-3]。

(三)反馈机制不完善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反馈机制不完善是阻碍公众有效参与的关键,具体表现为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公众表达意见的方式过于单一。

现有的反馈机制不健全,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提交后,往往得不到明确的回应。政府和相关部门虽然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设置了公众参与环节,但这些环节更多是形式化的,公众的反馈未能有效融入规划决策的核心过程。由于缺乏一个透明、规范的反馈机制,公众无法了解其意见是否被采纳,或者其意见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规划方案。这种信息闭塞的状况,严重打击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公众在多次反馈后未能看到任何成果或改变,逐渐失去了继续表达意见的动力。


三、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改善公众参与的措施


(一)提升信息透明度

提升信息透明度是促进公众有效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举措,具体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和定期发布规划进展与成果来实现。

第一,加强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是信息透明化的基础。政府应建立统一、易于访问的规划信息公开平台,并确保平台内容的全面性和易懂性。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专门的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公众可以通过该平台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的规划方案、相关政策以及技术文件。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平台上提供的信息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如图表、视频解说等,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规划内容。此外,信息公开平台还应具备互动功能,公众可以在平台上提交意见、提问,甚至参与在线讨论,从而增强其参与感。

第二,定期发布规划进展与成果是确保信息透明的重要手段。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公众往往难以跟踪规划的具体进展,这可能导致信息滞后和误解。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定期的信息发布制度,将规划的每个阶段,包括前期调研、方案拟定、专家评审以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按时公布于信息平台上,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规划的最新进展。发布的内容应包括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工作计划,以便公众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规划的动态。这不仅能够增强规划过程的透明度,也能够让公众感受到他们的意见确实得到了重视和反馈,从而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信任感。

(二)增强公众参与的便利性

增强公众参与的便利性是提高国土空间规划中公众参与质量的关键,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公众咨询活动和引入在线参与平台来实现。

第一,开展多样化的公众咨询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传统的公众听证会和座谈会虽然有助于公众表达意见,但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参与度往往较低。因此,政府应考虑采用更灵活、多样的咨询形式,例如举办社区走访、展览展示、主题研讨会、规划沙龙等活动,确保更多不同群体的公众有机会参与。同时,活动的时间安排应具有弹性,适应不同公众的时间需求,避免因时间不便导致公众错过参与机会[4]。同时,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应更加贴近公众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例如通过互动式的讨论、案例分析、规划模拟等方式,帮助公众更深入地理解规划内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二,引入在线参与平台是增强公众参与便利性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线参与平台可以打破传统参与方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公众提供更为灵活、便捷的参与途径。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国土空间规划在线平台,公众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随地查阅规划方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为了进一步提高参与的互动性,平台应具备实时反馈和意见评估功能,公众的意见可以即时得到响应,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平台应支持多种意见提交方式,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以适应不同群体的表达习惯。此外,在线平台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讨论区或投票机制,让公众对规划的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从而增加公众的参与感和决策的民主性。

(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确保公众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积极参与并持续投入的关键,具体可以通过开展意见收集与分析、明确回应公众意见的机制来实现。

开展系统化的意见收集与分析是反馈机制的核心。政府应建立多层次的意见收集体系,涵盖公众意见的征集、分类、归档和分析。通过多渠道收集公众对规划的建议与批评,包括书面意见、网络评论、调查问卷、听证会发言等,确保各类意见得到完整记录。为了提升意见的有效性,政府可以引入专业团队或人工智能技术对公众意见进行数据化处理,将其分为不同主题、领域进行分析,帮助规划人员及时掌握公众的需求与偏好。同时,系统的意见分析能够避免公众意见的零散化,确保规划决策依据的是全面、科学的公众反馈。


四、 结论


总的来说,公众的广泛参与能够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在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为公众提供更加广泛和便捷的参与机会,确保规划过程的透明、公正和包容。


参考文献

[1]宋莹莹, 傅红娟.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和社会沟通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4, (04): 218-220.

[2]许新宇, 郭英, 彭瑞. 人民城市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数字化探索——以浙江省为例[J]. 浙江国土资源, 2023, (08): 23-26.

[3]张蕾. 数字化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公众参与优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 26 (03): 178-181.

[4]徐瑾, 王川, 石肖雪.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研究[J]. 规划师, 2020, 36 (23): 18-25.

责编 /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