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郑茂典
2025年06月26日
当晨光穿透实验室的百叶窗,落在显微镜下的样本上;当深夜的星光与电脑屏幕的冷光交织,照亮算法调试的代码,总有一群人在科学的浩瀚海洋中,以智慧为舟,以坚持为桨,不断破浪前行。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群创新先锋,他们以星辰为幕,用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丈量科学的深度;他们以信念为帆,在技术攻坚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正是这一份份矢志不渝的坚守与探索,如同精密的齿轮,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巨轮滚滚向前,在历史的长卷上勾勒出璀璨夺目的进步轨迹。
探索未知,勇闯科技 “无人区”
在高校的科研阵地上,一批批学者化身 “拓荒者”,向着科技 “无人区” 发起冲锋。
在量子计算这片充满未知的科技 “无人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勇立潮头。科研人员开发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在求解高斯玻色取样问题上展现出超越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的速度,标志着量子计算机研发的重要进展,为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抢占了先机,也让世界看到中国高校科研工作者探索未知、开拓创新的决心与实力。
上海交通大学,一群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出发前往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的实验室,开始了第二代暗物质探索实验……无论是稳中求进还是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核心就是动起来,高校科研工作者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的边界,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着智慧。
突破封锁,守护科技“生命线”
面对国际技术封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扛起使命,成为守护国家科技“生命线” 的坚实力量。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我国在该领域面临国外技术封锁。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科研团队迎难而上,一头扎进这个技术壁垒极高的领域。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他们成功研制出多款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我国航空事业装上了 “中国心”,守护住了国家航空科技的 “生命线”。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基础算法领域奋力突围。面对国外在深度学习算法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他们研发的多项人工智能算法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摆脱对国外算法的依赖,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赋能生活,点亮科技 “烟火气”
企业里的科技工作者们,将创新融入生活点滴,让科技充满 “烟火气”。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比亚迪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速度慢的痛点,技术团队聚焦电池技术创新。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大街小巷,让绿色出行、智能出行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将科技的 “烟火气” 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美团技术研发团队用代码编织着便捷生活的网络。为了提高外卖配送效率,美团技术团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配送系统。此外,研发人员还研发了无人配送车,在校园、园区等场景进行试点应用,让科技为生活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让科技的温暖触手可及。
在创新道路上,正是这一份份创新力量,如同深埋地底的种子,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扎根、汲取养分,用知识的甘霖与汗水的浇灌,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创新之花。他们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对科学的虔诚与热爱。他们用智慧与执着,推动着科技巨轮滚滚向前,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照亮人类文明前行的漫漫征途。
我们致敬创新力量,更致敬每一个创新不止的你,愿这份纯粹的创新之火,永远炽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