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昭
2025年05月23日
在时代洪流中,科学技术如同一艘艘破浪前行的巨轮,引领人类社会向未知的新领域探索迈进;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
品牌创新,则是科技改变生活的具体实践,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层出不穷,不仅重新塑造了海尔、华为、同仁堂等基业长青的中国品牌,也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革新,催生出大量“商业新物种”。
科技迭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以创新的商业模式、独特的产品设计和卓越的用户体验,加码衣食住行各领域,带领人们奔向美好未来。
商业新物种,重构商业逻辑
商业新物种概念,最早出现在2016年。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认为,商业新物种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更是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重塑和颠覆,它们能够通过对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
当前,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推动下,新物种不断涌现。它们凭借独特的创新理念和营销策略,正在重新塑造市场格局和消费者偏好。在信息爆炸和理性消费前提下,更多年轻人开始从追求质量转变为质量基础上的文化传递与情感共鸣,也更加关注潮流、科技元素,产品的实用功能不再是唯一标准。
消费观念的更迭,直接催生了集创新、美学、趣味、场景、体验、文旅于一体的“星零界”。这家创建于上海的综合性社交空间,通过将体育竞技、国潮文化、科技互动巧妙结合,构建起致力于打造运动社群的“守界人”、致力于打造国潮文化社群的“星华”、致力于打造虚拟元宇宙空间的“图零”共三大主体阵营,利用制定任务和传达情感连接消费者,构建垂直社群以拓展相关周边消费,精准触达目标客户群体。“零星界”还会提供原创故事背景、多元化的商业生态组合、专属非玩家角色(NPC)演绎,以及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体验。
创建于河南南阳的“超级派对”,则致力于开创沉浸式派对体验,打造属于中国人的一站式主题化派对娱乐。通过沉浸式演艺、密室逃脱和派对的结合,呈现演出、仪式以及盛大的典礼。“餐服展”提供一站式的主题配套服务,通过“主题化配套餐食”强化沉浸式的用餐体验,同时结合“主题化服装配饰”营造派对的仪式感。目前,每月举办80~120场主题派对和衍生服务,以及多主题复购活动,月营业额达120万~150万,消费复购率达30%。超级派对还设有主题展示区,与快消、旅游代理等领域的140多平台展开品牌合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的理解,正从“不生病”逐渐演变成深入日常生活各个细节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也催生了许多商业新物种。
在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北京一轻研究院发布的“行星环”无人饮品站,让上班族、参会人员在工作时间变得更轻松、惬意。该饮品站依托AI分析技术,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和特殊需求,随时随地定制专属饮品。“AI算法与智能硬件深度融合和数据模型的完善,让新型无人设备精准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确定最佳投放场景,还能构建消费模型,辅助更多新品研发。”北京一轻研究院柔性项目经理曾辉说。
此外,“轻解压”消费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在工作与生活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通过购买或使用具有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产品或服务,寻求心理上的慰藉和情绪宣泄。随着“轻解压”消费趋势不断壮大,相关市场和产业也迎来增长机遇,新兴的解压产品层出不穷,并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例如,LAX-MKT晴松超市汇集了懒人便利商店、超级植物公司、容器、麦克唱片公司、ninigogo工作室等品牌。懒人便利商店不仅提供户外露营、骑行装备,还经营趣味文创、音乐、咖啡等生活消费品,传递出一种休息又认真的生活态度。
通过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与体验感,越来越多的商业新物种开始崭露头角。《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何刚认为,新物种正经历从成长到蝶变的痛苦过程,而“新中坚”是成为新巨头的关键中间态;从国家政策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到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创新,再到商业创新与企业价值的新质,新物种需要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分化与淘汰,才能最终成为新巨头。
消费新场景,擦亮城市品牌
随着多元融合、沉浸式体验等商业新物种的兴起,构建吸引人的消费场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围绕国际化、文化、生态、科技、体育等要素,根据特定消费群体,探索独具特色的消费场景。
例如,位于昆明市主城区的融创滇池后海以购物中心为基础,打造了一个充满丰富文化内涵的商业街区。在“龙鱼千灯会”和“上元灯节”等主题场景和故事化活动,以及独特文化IP“阿诗梦”和“梦起俞元”,游客们能够沉浸在一段段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中。此外,鱼灯巡游、舞龙舞狮等表演更是将游客带入充满奇幻与想象的世界,让消费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让外地游客领略到云南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融创滇池后海还推出以云南民间文化为核心的“阿诗梦”产品线,其中包括白族三坊一照壁、傣族竹楼、苗族风雨桥等具有浓郁云南民族特色的街区,并定期举办民族舞蹈、音乐表演,通过与当地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推出了千言李白原创IP系列、非遗瓦猫等文创产品;通过客流监控、移动支付、在线预订,为游客带来更为便捷、舒适的消费体验。
为同时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和精神共鸣,上海市百联集团将旗下多个商业卖场、购物中心升维成为承载城市美学、情感联结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消费共同体”。
例如,第一八佰伴“2025上海国际花展主题节点”将植物园搬进商场,花卉展览、园艺沙龙吸引都市人“沉浸式踏青”;淮海755全国首展“人也太好了吧展&这也太尴尬了吧展”,以治愈系美学聚焦生活中的温暖;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汽车文化+保时捷设计眼镜联合全国首展”,打造“视觉与驾控”的体验空间;百联资控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带来亚洲首展“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通过抽象色块与光学幻觉邂逅艺术之美。这些创新组合,让消费场景从买东西升级为品生活,为商业空间赋予更多可能性。
此外,由于许多年轻人愿意为“健康”买单,健康消费逐渐成为新型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重管理”成为健身、夜校机构热门课程,健身App注册用户数增长迅速,健康餐、减脂餐在外卖平台受到追捧。在健身风潮下,上海滨江商圈利用自身江景优势,将步行和跑步等运动结合,不仅吸引了户外运动体验店,还搭建起滑板公园,形成体育元素鲜明的“生态圈”。
“五一”假期,重庆市“沉浸式消费”美团搜索量同比增长近三倍。以戴家巷为例,60米的崖壁高差被40余家特色小店串联。游客既可品尝江湖菜,也可在临江咖啡馆俯瞰嘉陵江,或在川剧表演中感受巴渝文化。“重庆首家沉浸式戏剧酒店、Cliff Cafe江景咖啡厅、TOTOMATO等特色网红店增强了街巷整体的游玩趣味性、业态体验性及品类丰富性,消费业态和模式的不断丰富,带动街区年产值实现超亿元。”戴家巷相关负责人说。
以场景价值的“裂变”驱动空间叙事与情绪经济共振,不仅激活了城市的商业活力与文化魅力,更为城市消费创新发展书写了极具借鉴意义的鲜活样本。
各地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也为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提供了助力。《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具有引领性的国内外品牌在上海开设高能级首店,对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予以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来沪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成都市推动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落地各类首店累计达6500家,高能级首秀首展等首发活动超1000场,打造首发经济地标载体100个,培育新消费品牌500个。
政策支持下,新消费场景的不断涌现,既在短期激发了消费新活力,又助力打造从“首秀”到“长红”的消费创新生态,将持续推动消费向好。
智享新品牌,共享美好未来
重庆市戴家巷崖壁步道
科技迭代背景下,商业新物种的崛起、消费新场景的变革,为中国品牌迭代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从家庭中的智能音箱到街头的无人配送车,从可穿戴设备到服务型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消费级智能产品,开始为日常生活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服务。
其中,国产手机品牌已经走过“跟随苹果”的发展阶段。荣耀Magic7系列搭载的跨应用AI操作系统MagicOS 9.0,能实现“一句话关闭自动续费”“一句话点咖啡”,可以理解需求、拆解任务步骤,从而自主操作、调取手机上各类资源与第三方服务;华为Mate 70系列,轻触两次电源键可唤起系统级AI,用户可以选择设置进行智慧识屏、长按唤醒智能助手;vivo也通过深化产业链自主可控布局,在X200系列中实现多项核心突破。
在智能穿戴市场,亮相春晚载歌载舞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一时间风头无双,宇树G1尤其适合中国企业及开发者快速落地AI与机器人应用。无论是工业刚需还是开展创新实验,宇树G1均具备可靠的技术底座与成本优势。
在低空经济领域,小鹏汇天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由可自动分离结合的“陆行体”与“飞行体”两部分组成,其中“陆行体”可将“飞行体”完全收纳至车内并进行地面行驶。小鹏汇天副总裁仇明全介绍,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量产工厂将于2025年三季度竣工,并同步开启预售;2025年四季度,“陆地航母”飞行体有望取得型号合格证;2026年,“陆地航母”将正式上市并启动大规模交付。未来,小鹏汇天还将推出全倾转旋翼飞行汽车。“这款产品一旦投入市场,飞越琼州海峡仅需几分钟。”仇明全说。
作为智能潮品的代表,泡泡玛特着重打造立体化IP叙事,不断拓展热门IP的边界,今年2月开业的泡泡玛特Hirono小野全球首店,通过服饰等载体传递品牌感受;海尔智家旗下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则通过洞察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并吸引内外生态形成合力,推动家庭物联网走进千家万户。
消费级产品的涌现,具象化了人们对于智能生活的美好想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市场营销学系系主任金立印认为,从工具层面来说,品牌文化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让抽象的品牌文化变得“可感知”。
“AI是创新技术的代名词,对很多品牌来说,创新即是‘信仰’。”金立印说,“AI是技术的革命、价值的延伸,更是‘信仰’的试金石。人工智能时代的品牌战略,要让AI成为‘信仰’的载体,而非‘信仰’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