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5-03

克拉玛依市科技型企业科技陪伴式服务实践 及创新发展思考

文/克拉玛依众桥生产力促进有限责任公司 慎娜娜 盛云高 朱晓辉 余夏晖 王雪云

2025年03月27日

摘  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克拉玛依市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陪伴式服务实践。通过科技陪伴式服务背景入手,剖析科技陪伴式服务的核心要素、服务模式特点、实践案例分析,其取得的服务成效与经验总结,探讨科技陪伴式服务启示和政策发展建议。旨在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的科技服务,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科技陪伴式服务;实践案例


克拉玛依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城市,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科技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克拉玛依市开展了科技陪伴式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旨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持续性的科技支持,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科技陪伴式服务背景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态势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克拉玛依市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然而,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短缺、技术瓶颈、人才匮乏等多重挑战。为此,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性地提出了“科技陪伴式服务”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服务,陪伴企业成长,助力其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陪伴式服务的核心要素


(一)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

克拉玛依市科技局通过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例如,《克拉玛依市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同时,市科技局还设立了专项科技计划项目,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服务平台与载体建设

为提升科技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载体,指导多家企业成功认定自治区技术转移机构、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等称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人才培育与智力支持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克拉玛依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实施自治区“2+5”、“油城英才”等人才项目,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科技人才。同时,市科技局还积极组织各类科技培训和创新创业大赛,提升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精准服务与陪伴成长

“科技陪伴式服务”的核心在于精准服务与陪伴成长。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组织市、区两级党组织成立了多个“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企业一线,通过走访调研、组织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方式,了解企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科技服务小分队”累计走访科技型企业百余家,解决创新类诉求两百余项,争取科技厅项目支持七十项,获批资金达两千余万元,为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科技陪伴式服务”模式与实践


(一)服务模式特点

1.一对一服务模式

针对重点科技型企业,安排专门的服务团队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服务团队深入企业了解其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从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这种模式能够精准满足企业特殊需求,但服务成本相对较高,服务资源有限。

2.集中服务模式

对于中小规模的科技型企业,采用集中服务模式。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技术培训讲座、融资对接会等活动,将众多企业集中在一起,统一提供服务。这种模式能够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但服务的针对性相对较弱。

3.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建立线上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查询、项目申报、技术需求发布、人才招聘等功能。企业可以在线上随时获取服务信息并提交需求。同时,线下开展实地调研、专家会诊、面对面辅导等活动,与线上服务形成互补,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二)实践案例分析

1.企业简介

克拉玛依市新奥达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微生物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微生物制剂产品研发及生产、油田污水回收治理和微生物采油技术服务。

2.服务措施及成效

为克拉玛依市新奥达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持续提供各项服务,助力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1)资质申报与认定。通过政策解读,向企业提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方面的实施建议。同时,针对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申报规划方案,按规划进度逐步辅导企业推进各项申报工作。通过陪伴式服务,该企业与2022年获得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与2023年获得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绿色工厂认定。

(2)创新平台认定。通过前期与企业深入沟通,根据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为企业提供国家和地方关于创新平台认定的相关政策。对照政策要求,辅导对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技术实力、创新成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在指导企业梳理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优化,突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通过辅导,企业顺利通过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批复,并与2023年底通过验收;同年,还辅导企业获得市级研发中心认定。以创新平台认定为契机,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走访调研企业过程中,了解到企业贷款需求,根据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情况积极帮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累计帮助企业获得获得3400万元额度的专利权质押贷款,并协助企业进行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业务办理,使企业不仅在短时间内获得贷款,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有效地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科技陪伴式服务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服务模式成效

1.培育库机制完善。克拉玛依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并通过“动态监测排名”机制,对入库企业创新能力、成长性数据和培育工作参与度等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政策激励,协助排名靠后的企业补齐短板。这种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提升了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

2.政策服务精准化。“科技陪伴式服务”模式注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资源、全流程的科技服务。政府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各级科技项目申报辅导和各类政策解读分析等服务,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精准化的政策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科技工作思路不清晰、科技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创业指导系统化。克拉玛依市通过建立分层次陪伴式服务体系和跟踪式导师辅导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系统化的创业指导服务。针对苗圃期、孵化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分别进行重点培养和促进其发展。同时,通过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辅导团队,为个体创业者提供了更加系统化、个性化以及专业化的辅导服务。系统化的创业指导服务,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速度。

4.科技型企业数量攀升。2021年,克拉玛依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97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2022年,克拉玛依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33家(新增36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新增7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新增3家);到2023年,克拉玛依全市型中小企业达189家(新增6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92家(新增8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新增6家)。

(二)服务经验总结

1.精准定位企业需求。“科技陪伴式服务”模式注重精准定位企业的需求,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方案,陪伴式服务企业成长。

2.整合各类资源。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整合优势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建立长效机制。“科技陪伴式服务”模式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明确服务内容和标准,并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4.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政府形成合力,通过政策激励和服务支持等方式,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五、结论及建议


(一)科技陪伴式服务启示

克拉玛依市科技型企业科技陪伴式服务的实践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首先,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大投入。其次,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服务平台、人才培育以及精准服务是科技型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最后,科技陪伴式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借鉴。

展望未来,克拉玛依市将继续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陪伴式服务实践,通过强化平台建设、深化主体培育、优化政策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全面、深入、有效的服务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克拉玛依市将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

(二)政策发展建议

1.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强政府引导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营,深化科技服务业改革。二是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在行业管理及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三是借鉴上海和江苏的做法,选择有地区特色的科技服务领域重点打造特色科技服务业,形成新疆有影响力的品牌。四是支持区域内服务机构与区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合作,加强经验分享与交流。五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强化科技金融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撑。 

2.完善科技服务业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科技服务制度。二是建立自上而下的科技服务业协同机制。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服务机构,制定针对民营科技服务机构的扶持措施,鼓励国有科技服务机构改制,进一步激发科技服务业的市场活力及提高服务能力。 

3.完善服务体系,构建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 

一是发挥行业协会及战略联盟的作用。二是培育龙头科技服务机构。三是积极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服务平台,重点建设新疆乃至省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网络,提供专业化、“一站式” 服务。 

4.加快建设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 

一是引导省内高校设立科技服务业相关专业, 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二是充分利用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和扶持政策,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技服务人才,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高层次科技服务人才来疆创新创业。三是加强科技服务业从业资质认定与管理工作。

5.持续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二是做好典型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的宣传、示范与推广。三是鼓励科技服务手段创新。


参考文献

[1]钟小平.广东科技服务业支持政策体系设计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3):23-28;

[2]孙 静.天津高质量科技服务业发展思路和路径[J].天津经济,2022(9):39-42;

[3]许晓安,谢伟胜,卢洪,黄子娟.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对珠三角的启示[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2(3):41-46;

[4]姜劲,王帅,辛同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22(10):48-55;

[5]吴限,易开祥,李晨辉,仵大奎,周文举,费敏锐,文德,姜艳梅.海南自贸港综合科技服务模式及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2(3):100-110;

[6]顼东婷,张海晨,王瑞萍.创新驱动下山西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3(9):21-24;

[7]杨硕,李贺南.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3(22):119-121;

[8]龙跃,韦国旺,陈绍凤,韦兰.广西河池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2024(6):29-32;

责编 /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