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黄新业 兰州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 王海燕
2025年03月27日
摘 要: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要求,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大学科技园作为连接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桥梁,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备受关注。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是大学科技园进行深化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从发展定位、管理体制机制、科技成果特点、园区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建立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机制、知识产权导航和跟踪机制、概念验证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成果转化路径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市场性;输出端
一、引言
大学科技园自1991年起步探索,经过30多年建设发展,共认定139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各省也建设了一大批省级大学科技园。这些大学科技园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具体数据上看,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仍有待提高。一方面,虽然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在高校中产生,但真正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成果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即便一些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其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参差不齐。具体而言,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数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转化成果的数量,即每年有多少科研成果被成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二是转化成果的质量,即转化后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转化成果的效益,即转化后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成效低的原因分析
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低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一)发展定位不明确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理应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阵地,而大多数高校把大学科技园简单看作是一个校办企业,关注的重点是房租和挣钱,忽视了大学科技园的定位和功能,偏离了学校主责主业,在高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作用发挥也越来越弱化。同时,部分科技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质量和长远价值,导致转化成效不佳。
(二)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
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顺畅也是制约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科技园在管理体制上存在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公司化运作不畅、多头管理、多头监管等问题,导致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困难[1]、决策困难。
(三)科技成果市场性不够
科技成果本身的问题也是影响转化成效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科技成果缺乏市场导向,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转化难度加大。同时,部分科研成果的技术成熟度不足,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难以被企业接受和转化。此外,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也是制约转化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园区功能不完善
园区功能不完善也是导致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低的原因之一。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涉及转化后端,即应用开发、概念验证、中试、孵化等内容,很多大学科技园在功能布局上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往往都只有孵化场地,而且都偏向于办公场地而已,这就导致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内容断层、配套服务不足。
(五)专业服务不到位
专业服务不到位也是制约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都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和服务体系,导致老师们不愿意找科技园来做成果转化。同时由于不专业,也导致转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匹配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由于缺乏专业性,很多科技园缺乏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和把握能力,难以为科研成果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2]。
(六)科技金融支持欠缺
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也是制约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风险投资支持,但大部分科技园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科技园在资金筹集和风险投资方面存在极大困难,甚至是空白,因此很多科技成果转化无从谈起。
(七)高校重视不够
高校重视不够是制约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最重要的因素。大部分高校都很重视成果转化,但仅仅是行政审批,这部分职能往往在科研管理部门,而其实成果转化最重要的工作是牵线搭桥、养一段扶一把送一程。其中的内容,不管是应用开发、概念验证、还是中试孵化、风险投资,都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起码应该有政策支持。而很多高校都把科技园作为赚钱工具,只是学校教学科研的边缘机构罢了。
三、新时代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
工作中的定位
国家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定位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要求,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
主要任务方面,大学科技园要充分发挥运行机制灵活、结合市场紧密、创新资源汇聚等方面的优势,畅通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培育和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以技术转移转化为纽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3],打造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环大学科创园区。这就要求大学科技园要深度融入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面对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要,大学科技园必须向改革要动力,重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大学科技园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明确大学科技园在成果转化工作中的方位,以新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能级,以新模式打造升级版。通过改革和创新,大学科技园必将能转化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更好地支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四、新时代国家大学科技园提高科技成果
转化途径创新
(一)明确发展定位
大学科技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畅通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培育和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要以技术转移转化为纽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大学科创园区。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科技园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明确大学科技园在成果转化工作中的方位,深度融入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二)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要进一步围绕高校主责主业以及市场化运作的灵活性,构建事企协同,校地共建的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行机制,大胆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先试政策,要围绕成果转化优化各项规章制度,梳理各类办事流程,提高决策应变能力,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公共服务与有价值的市场服务相统一的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突破科技成果不能转、不好转、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难题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加快释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潜能,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
(三)完善园区功能和服务体系
要加大力气布局建设应用开发、概念验证、中试、孵化等科创平台,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和投融资平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化成长和孵化环境,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困难,助力成果转化走出死亡之谷。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建设一园多中心、异地分园以及异地孵化等创新模式,切实提高园区各项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要构建成果转化、创业辅导、创业孵化、创业投资、企业运营等一系列专业培训及专业队伍建设,形成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要建立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团队,为科研人员提供概念验证、知识产权、投融资、中试放大、创业孵化、校企合作、创业咨询、创业场地、市场分析、技术咨询、公共技术服务、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风险。
(四)提高科技成果市场性
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必须提高科技成果市场性。一要建立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项目立项阶段就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转变“先科研,后找市场”的传统模式,形成“市场-产品-研究”的研发路径。在科研项目的立项阶段,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确保科研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明确科研项目的目标和方向,使科研成果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转化成功率。二要建立知识产权导航和跟踪机制。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建立知识产权导航和跟踪机制。从科研立项阶段就介入,全程提供知识产权导航、布局、申请、服务及维权等服务。在科研成果产生后,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时,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确保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和转化。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竞争力。
(五)建立概念验证机制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成果,这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如果说中试更多是围绕成果转化的‘转化’发力,那么概念验证就是围绕成果转化的‘成果’发力。通过在技术研发的早期引入概念验证,可以在试错成本比较低的时候发挥三个作用:一是把懂技术、企业、产业、金融的各类专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精细的“筛子”,把产业化空间比较大的成果选出来再往下走,这样就可以提高成功率;二是还能帮助勇于创新的人才打磨研发思路,有可能帮他们节约大量原本会浪费掉的时间和资金,找到更合适的创新方向;三是有助于形成创新生态,促进各种思想和资源交汇,大家一起帮助好的成果去转化。
通过建立概念验证机制,可以对科研成果的可行性、技术成熟度以及市场前景进行评估和验证。这有助于降低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成功率。同时,概念验证还可以为科研成果的后续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六)定期举办产学研交流会,加强产学研合作
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学科技园应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可以定期举办产学研交流会,邀请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代表参加。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产学研合作还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或其他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与合作。
(七)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
大学科技园应该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着力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加强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与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优厚待遇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入驻科技园。
(八)积极探索新的转化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大学科技园可以积极探索新的转化模式,如“投孵联动”模式、技术转移平台飞地模式、产学研联盟、创新创业孵化器、赋权科技成果作价入股、AI智能转化对接等。通过新的转化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转化成效和经济效益。
(九)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要真正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首先要上升到高校一把手工程,要成为各基层单位发展的首要共识。其次相关部门要把成果转化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第三,要让科技人员切实理解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在科技创新开始就要开始考虑成果转化的问题。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地方共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全力畅通成果转化之路,切实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等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考.姜宇,黄芳.对外经贸.2024-03-25
[2]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研究.周传婷.中国信息化.2023-11-10
[3]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23〕8号.2023-02-16
责编 /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