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5-03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之科技

2025年03月23日

屏幕截图 2025-05-23 140232.png









屏幕截图 2025-05-23 111511.png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上能够实现自主决策、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既能为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又能有效提升国际竞

争力。

一路走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必须注意的是原始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国际发展环境也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中坚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国家在若干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战略部署,有助于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并凝聚协同合力,赢得战略主动。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筑牢科技创新根基,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稳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就是对科技成果的保护。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需要强化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与价值。还需要强化科技治理能力,逐步改善知识产权的管理与服务。

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有助于推动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将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此外,科技自立自强不是闭门造车,需要持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屏幕截图 2025-05-23 140915.png















屏幕截图 2025-05-23 140933.png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从人工智能到低空经济,从量子科技到生物制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正在加速展开。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有助于形成应用驱动创新、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有助于打通束缚未来产业投入增长的堵点卡点,为未来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举,有利于实现制造业为服务业提供场景、服务业为制造业赋能增效的互动发展态势。

屏幕截图 2025-05-23 140943.png



屏幕截图 2025-05-23 141404.png

















屏幕截图 2025-05-23 141419.png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的局面。

零碳园区是指在其建设、运营或发展过程中,将碳排放降至最低水平或完全消除碳排放的产业园区。这种园区模式既强调能源供给的绿色化,又注重能源使用的高效化,通过提升碳捕捉、碳利用与碳封存能力,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园区发展体系。建立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对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层面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意味着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全面评估和管理产品的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新能源的深入探索,昔日贫瘠的“沙戈荒”土地被发现蕴藏着巨大的能源潜力。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国家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既可以更好发挥存量煤电效能,又可以有力支持新能源开发消纳,还可以助推新兴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是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

屏幕截图 2025-05-23 14235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