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研究会 彭英、黄献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陈诗文、李登科、王达、吴生提
2025年02月16日
摘 要:本文以25kV交流轨道车辆高压供电系统的真空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基于TRIZ理论的轨道交通车辆先进降噪材料开发研究,聚焦于解决真空断路器在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中产生的噪声问题,针对其容易产生真空灭弧室失效、机械操动机构卡涩、电弧重燃过电压及控制电路失效等问题产生的噪声污染。引入TRIZ理论,通过功能分析、因果分析及物场模型构建,系统识别噪声传递路径与关键矛盾。
研究成果不仅实现了降噪目标,还衍生出多项专利与技术成果,如《吸声装置》专利及新型降噪材料的开发,预计年产值达750万元,市场规模扩展至1.3亿元。社会效益方面,项目提升了列车乘坐舒适性,降低了运营风险,同时通过创新方法的应用培养了一批具备TRIZ思维的技术人才,为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和行业标准推广奠定基础。
一、需求分析
真空断路器作为 25kV 交流轨道车辆高压供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安装于列车顶部,致使该区域噪声源高度集中,噪声传递路径短且透声面积大。同时,高压箱体与断路器表面结构的声反射作用,在断路器结构周边形成混响声场,使得断路器开、合闸时产生的瞬时噪声、气动噪声,成为车内噪声传播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此外,真空断路器的组件采用金属薄板结构,存在隔声薄弱环节,1000Hz 以下的中低频噪声尤为突出,加之减振降噪空间有限,给整车噪声控制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1.1 噪声问题分析
真空断路器通过矩形法兰盘安装于车体顶板上,其上部位于车体顶板之上,而下部处于车体顶板与内装顶板之间,结构如图1所示。
真空断路器工作时瞬时噪声主要位于其下部,产生原因与工作原理有关,其驱动机构运动是真空断路器噪声的主要来源,如表1所示。
在未采取隔振降噪措施的情况下,于客车室内距地板1.6米测得的真空断路器合闸时的1/3倍频程噪声频谱特性,依此作为降噪设计和分析依据,其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100Hz-2000hz之间,最大峰值出现在1000Hz。
1.2 噪声问题处理
针对真空断路器的噪声问题,通过隔声罩降噪处理尽量降低真空断路器的噪声水平,撞击噪声通过空气传播到车体,隔声罩在中间阻隔噪声的传播,其多层结构减弱声波振动的传递。
在真空断路器工作时,高速气体从排气孔喷射,产生较大气动噪声。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一个多孔板结构构成的消声器。
未进行隔声处理的真空断路器噪声为92.6dB,加入消声器后真空断路器噪声降低了约5dB。
1.3 TRIZ创新方法需求
本项目的真空断路器对噪声大小、尺寸和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功能分析及客户需求,主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 真空断路器辐射噪声问题;
2)真空断路器泄露噪声问题;
3)真空断路器振动噪声问题。
二、问题分析
2.1 组件分析
首先对真空断路器进行组件分析,真空断路器主要由弹簧、底座、活塞、线圈、电磁阀和泄压阀组成。真空断路器是通过活塞与通电线圈之间的电磁力进行开闸和合闸,以此来接通和断开电源。其中开合闸是活塞与底座进行接触,由于惯性作用,两个部件在接触时会发生碰撞,产生振动和噪声。而线圈的通电又由电磁阀控制,电磁阀的运行需要气流提供动力,因此在该工作过程中泄压阀会有排气动作,进而产生气动噪声。
2.2 功能分析
在组件分析基础上进行关键功能的功能模型分析,真空断路器中的开关和控制部件作为研究系统,外部的保护罩、框体、弹簧和外部环境因素作为超系统进行分析,得到不足、过剩、有害作用,更好的解释系统中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2.3 解决思路
综上所述,本项目按以下三步进行降噪设计,分别是:
1) 系统减振,尽量减少噪声从真空断路器保护罩以外范围辐射;
2)解决保护罩开孔造成的噪声问题;
3)开发保护罩低频吸声功能。
三、问题求解
3.1 提高系统减振能力
系统的大幅振动会造成噪声,为了解决系统减振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物场分析法,参考76个标准解中的S2.1.1串联式复合物场和S2.2.1利用更易控制的场替代。
根据2.1.1,设计了方案1和2,在设备的连接处加入阻尼减振,或者使用刚柔结合的活塞。根据2.2.1,我们将活塞与线圈的碰撞接触改为摩擦接触,减小冲击振动。
3.2 解决开孔泄露问题
保护罩开口造成的噪声,主要是泄压阀排出的高速气流与外部空气剪切产生的。采用物场分析,参考S1.2.1,引入S3消除有害作用。
参考高铁隧道的缓冲方案,设计了一种减速降噪的装置,消除高速气流对空气的有害作用,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验证。
另一方面,保护罩开孔会导致内部噪声的泄漏,但不开孔会影响泄压阀排气,且气流对保护罩也会产生一定损害。参考物理矛盾,采用时间分离法解决保护罩开孔和不开孔的矛盾。
根据时间分离方法,设计出两种方案。方案5是利用橡胶片,构成具有延时开关功能的密封装置,气流在保护罩内缓冲,当压力达到阈值时,开关打开泄压。方案6是采用机械控制的开关,在真空断路器不产生噪声时打开泄压。
3.3 提高系统的吸声能力
为了不让内部噪声传递到外部,需要提高保护罩的低频吸声能力,因为真空断路器噪声主要在低频段。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采用多孔吸声材料,但吸声棉防火性能差,不适用于车载设备中。参考物场分析的S2.1.1和S2.2.6,解决吸声棉防火问题。
方案7参考串联式复合场,使用防火涂层隔离吸声棉和火源。方案8通过在吸声棉内混合新型防火材料,如气凝胶,构成新型材料,使其同时具有吸声和防火性能。
另一种常用方法是采用微穿孔面板,但其需要较大的面板或空腔厚度才能有效吸收低频噪声,而这会导致其体积过大。参考技术矛盾,根据矛盾矩阵得到四种创新原理。
参考曲面化原理,将后部空腔设计成迷宫型,延长长度。参考抽取原理,抽取穿孔板的有用部分,即孔壁,结合曲面化原理,设计曲线导管与面板相接,变相延长面板厚度。根据重量补偿原理,在保护罩内采用主动降噪设备,利用反向消声降低噪声。
同时,微穿孔板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吸声频率单一,有效频段窄。为了提升结构的通用性,就需要大面积的穿孔板。
参考分割原理,将面板分割为多个部分,针对不同部位的辐射噪声,排列组合不同的吸声面板和空腔。
四、方案汇总和评价
通过以上创新方法得到12个方案,从成本、维护和有用功能三个维度对以上方案进行评价,结果如表2对方案所示。理想度进行分析得到:方案1、2、5、9、12理想度较高,最终选取这5个方案,构成最终的降噪方案。
为控制轨道车辆真空断路器的噪声控制,针对真空断路器的进行功能分析及振动噪声机理的因果分析后,提出了一种真空断路器隔声罩,以及排气消声器装置。依据表2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方案,采用3D打印等加工方式制作样件,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和优化,最终方案使得真空断路器噪声降至80dB以内,达到设计目标。
五、效益推广
5.1 社会效益
本项目是创新方法产品应用的典范,实现了真空断路器隔声罩的开发,其创新性开发的意义,真空断路器隔声罩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列车,降噪效果好、稳定性强等优点,对后续的平台化应用和推广具有较大的意义,同时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品牌影响。
5.2 专利成果
目前申请并受理专利5项,其中专利《吸声装置》获“中国科技创新发明成果”——金翅奖。
并且依据上述研究,已经针对轨道车辆整车噪声控制场景开发出三种新型降噪材料,可适用于不同的轨道交通场景应用需求。目前真空断路器消声保护罩已完成大部分测试验证,投产后预计年需求量1.5万套,产值750万。延伸出的先进降噪材料正在进行工艺改进和验证,预计市场规模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