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4-11

科技档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

文/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卫生健康事务服务中心 赵湘滨

2024年11月17日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智力竞争、科技竞争特别是创新竞争的时代,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档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档案工作的重点,科技档案既要服务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模式,也要服务于多元化创新主体,还要把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方式服务于搭建“多链融合”智慧平台,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档案服务;创新驱动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这是当前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途径。科技档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时代要求,科技档案记录着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等活动中形成的科技信息,这些科技信息由服务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支撑产业经济发展向源头供给和动力支持转变,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科技档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以下路径。

一、科技档案服务于“产业链+创新链+

资金链”融合模式


通过开展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发展的模式,积极拓展科技档案工作新领域,发挥科技档案成果信息资源优势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整合资源,聚积合力,构建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满足创新主体各环节需求,开展对接服务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成果转化落到实处,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助推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与“产业链”融合方式。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有着一定“对接机制”的客观内在运行模式。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科技档案创新服务的主要目的有如下三方面。第一为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赋予产业可持续发展性的动能作出贡献。在这一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可以吸纳科技档案创新服务。科技档案创新服务需瞄准科技档案成果资源,对接产业链各环节需求,在服务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大有可为。

第二,与“创新链”融合方式。创新链是描述一项科技成果从产生到商业化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链状结构,主要揭示知识、技术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也反映各创新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创新链与产业链密不可分。科技档案成果创新服务应贯穿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服务于产学研合作等形式。这种服务方式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科技经济‘两张’皮”等问题。构建完善的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与“创新链”的融合,对于促进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与“资金链”融合方式。政府、金融机构的资金服务贯穿了创新链的整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为创新链的各阶段提供资金的支持与融通服务。这也就形成了创新链中的资金链,它包含了政府科学基金与科技专项、企业科学基金与科技专项、风险投资基金、银行信贷以及资本市场等。科技档案创新服务应瞄准科技创新资金需求问题,推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通过与投融资方更加精准对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效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保障和服务。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者为层次递进关系。即产业链是链条主导力,创新要围绕产业需求部署和推进,资金要环绕创新过程集聚,产业是整个生态链条的核心。通过开展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发展的模式,积极拓展科技档案工作新领域,以其独特的融合组织形式,融入科技档案成果资源技术支持,科技信息服务传递,资金融通,市场开拓等服务功能于一体,使创新主体和科技档案资源创新服务合作本身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两者“双赢”,发挥科技档案成果信息资源优势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整合资源,积聚合力,构建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开展对接服务工作。对科技档案服务增效,创新主体创新增收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于多元化

创新主体


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是参与国家治理的多元化创新主体,是推动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三链+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和科技档案服务的作用,形成科技档案创新服务新模式,提高科技档案服务便利化和社会供给能力。

第一,政府。政府应发挥科研资源的组织协调支持作用,保持各创新主体之间必要的关联,有效组织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区域内优势科研团队,进行协同创新,组织引导跨领域、跨部门科技整合力量,构建创新机制和渠道;推动各创新主体形成战略创新的合力。

科技档案创新服务,利用科技档案成果资源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聚集政府政策、高校、科研院所,科学技术、科技服务、金融资金、人才资源等各种核心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沟通协作,为创新主体提供公益性创新服务。以有效提升科技档案工作的效能和精准度,实现创新主体供需互动,促进科技档案服务资源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第二,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于高校、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其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大量的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对创新企业和产业需求有“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作用。

当今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的科技资源大多来源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平台,充分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条件,为创新企业提供优质、方便的科研信息和培训服务,推动创新企业与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化合作,为创新企业创造更加完善的创业条件。特别要注重与科技资源的聚集地科技档案馆(室)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将培育功能延伸到大学和科研院所,与其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方便科技人员创业,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第三,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于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包括风险投资、人才交流、各种技术研究机构、管理咨询机构等,科技创新服务与创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大量科技创新服务应当借助于社会上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完成。科技档案创新服务应当为创新主体发展按市场规则,挑选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中介服务机构,并与之建立紧密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专业化服务,可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也扩大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三链”融合创新平台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引入将产生“优势互补、双方受益,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第四,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于企业。创新是现代企业经济活力之源,技术创新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是社会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重点企业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以协同创新区域为纽带,成立相关产业创新联合体,将资金、技术、科技方案成果信息、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有效对接。

第五,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于投融资机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和各类机构开发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服务,组织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大专院校师生办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方面给予帮扶和支持。企业发生资金短缺,缺乏有效的资金融通机制日益成为影响企业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小微企业追求规模经济以来,资金融通机制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其规模的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举办“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对接会,帮助企业引进投资机构,促进更多企业与创投机构签订合作对接协议,为企业创新发展解决资金问题。科技档案创新服务与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为科技成果档案信息资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体系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创新发展。


三、科技档案服务于搭建

“多链融合”智慧平台


“多链融合”智慧对接平台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通过PC端、移动端多场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集聚融合科技档案成果资源、服务机构、服务专家、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等创新要素,实现“多资源展示、需求发布、供需对接”等功能,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科技金融、数字赋能、知识产权、创新活动等贯穿创新服务链的创新服务,实现智能匹配,精准对接服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各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多链深入融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育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建立产学研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组织成立企业科技创新“多链融合”服务团,开展多链融合联动,梳理好企业技术、投融资、人才、政策等需求,精准有效对接服务团专家,解决企业梳理需求和对接专家难题,进而助力企业创新。档案机构参加企业科技创新“多链融合”服务专家团,与投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形成有效的供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四、科技档案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的

工作方式


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深入走访+需求挖掘+跟踪服务”工作方式,建立产学研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整合及优化科技资源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首先,“搭建平台+征集需求”。搭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融合平台,通过联合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广泛征集企业需求。科技档案部门积极投入创新融合行动,梳理、分析企业对技术创新、金融投资、政策、人才等创新需求,挖掘高校院所发布的科研成果及馆藏科技档案成果资源信息,为企业科技创新搭桥助力,根据供给要素,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产业、创新、资金和人才对接和服务,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整合资源+走访调研”。与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融合科技、金融等创新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助推“多链”融合发展。开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高校院所行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座谈的方式,了解高校科技园区师生创业现状、科技成果资源与孵化情况,梳理科技金融及科技服务需求,充分挖掘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及科技成果优势,推进高校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精准对接+跟踪服务”。科技档案涵盖区域中长期规划重大专项、科学技术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科技产业化等项目。这些项目从立项到实施,直到取得的成果,获得应用而形成的系统翔实的档案材料,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探索适合我国的创新服务模式,与有关高校院所、企业协会、行业协会、公益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长期深入县区和企业开展工作,整合、引导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聚集,拓展和延伸档案服务领域,广泛与各市基层单位加强紧密合作,了解企业技术、资金、政策等需求,打通多种渠道,解决企业难题,形成省市上下联动,协调发展,融合对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翔燕.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科技档案资料开发与服务新方式[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2) :4-6.

[2]罗斌.创新驱动供给侧档案服务再升级[J].中国档案,2018(10) :40-41.

[3]陈阿辉.企业档案信息开发的实现维度与创新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3(1):110.

[4]廖淑莉.构建科技档案云平台 支撑科技创新驱动—以粤西高校科技档案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为例[J].档案时空,2016(2) :16-18.

责编 /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