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吴浪 李伟工
2010年10月01日
我国杂交水稻占到全国水稻总面积的一半,产量占水稻总产的60%,每年因此而增产的粮食超过200亿公斤。杂交水稻的收获不仅回答了美国学者提出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提问,也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杂交水稻推广工作对于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也由此可知。
“肖老师,我们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你把这里的超级杂交稻种好了,我请外国专家来看看,瞧瞧咱中国农民种田的水平。若大面积亩产达到900公斤,我将当场向全世界宣布。”袁隆平对肖利民和他的杂交水稻工作殷殷期盼。
9月6日,在“第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上,肖利民获得了第六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袁隆平院士递交了一份答卷,表现出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倾尽热忱的追求。
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肖利民
智慧与胆识并重 专注农技推广
9月11日,笔者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笫三期超级杂交水稻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片田间见到了该乡农技站站长、农艺师肖利民,他将在这里为袁隆平院士实现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和禾下乘凉的梦想。
这位执着于杂交水稻推广的基层普通农技推广工作者,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农村经济工作先进个人,连续8年被评为县农业局先进个人,连续6年被评为乡镇优秀共产党员,5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科技工作者,被评为全县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全县十佳农业工作者。所在单位连续6年获冬季农业生产一、二等奖,并连续两年荣获省粮食丰收二等奖。他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授予“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名人”荣誉称号。一个基层农技人员,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缘何会获得诸多殊荣?在经过深入采访、了解以后,笔者希望通过以下文字给读者一个解答。
羊古坳境内的环境、气候非常适宜超级杂交水稻生长,但在几十年前,这里的优势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肖利民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偏僻乡村有着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实现农民种植水稻增产丰收,1999年,肖利民积极争取超级杂交稻种植示范项目,当年该乡农民在他手把手技术指导下,首次示范种植一个千亩片超级杂交稻获得了亩产700公斤的高产。
2000年,肖利民与县农业局领导主动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相关情况。袁院士高兴地为肖利民指点迷津。后经肖利民与当地政府领导多方努力,该乡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省内惟一的超级中稻示范推广基地,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和县农业局及该乡农技站共同承担试验攻关项目,肖利民具体负责超级杂交稻种植管理技术指导。
38年如一日,肖利民默默坚守岗位,呕心沥血倾情农技推广工作,成功推广100余个新优品种。该乡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相继走在全县乃至全省先进行列,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勤劳与技术共存 领路超级稻种植
从浸种育秧到收割测产,是肖利民一年当中最为忙碌的日子,他总是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超级稻田间。有人评价肖利民:有超级杂交稻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为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肖利民和农技人员总是在各村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立科技黑板报,向农户及时传授种田新技术和介绍最新农事。他还亲自主办《农技简报》,每月两期,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每年集中举办技术培训班5至8期,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以上,并免费向农民发放超级杂交稻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知识资料22000多份,每年技术咨询服务不少于3000人次。肖利民与技术人员一起,在全乡大力推行“六个统一”,即统一用种、统一浸种育秧、统一插秧时间、统一施肥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实现了示范攻关项目区内超级稻的全方位跟踪服务。
肖利民(右二)获第六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农忙时节,肖利民起早贪黑,走村串户,为农户超级杂交稻浸种、育苗、插秧、施肥、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提供技术服务。为指导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他针对农民的不同文化层次,采取聘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与农闲时间到村组人口集中的地方辅导等多种方法,对农民进行轮流培训。
2008年,肖利民还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组织成立了一支水稻病虫害专业化机械防治队,除安装280多盏诱蛾灯进行生物无害化灭虫外,还购进了10台大型机动喷雾器和40多台背包式机械喷雾器。防治队承包了转角丘、花塘、雷锋等10多个村种植户的8000多亩超级杂交稻,进行专业化防治病虫害示范。该乡专业化机械防治队统一为稻田防治病虫害,不但效果好,而且省钱省工省力省时又省心。几年来,该乡种植的超级杂交稻绿色环保,每50千克售价比市场价格高出20元左右。由于肖利民牵线搭桥,拓宽了超级杂交稻销售渠道,该乡生产的稻谷全部销往大米加工企业,产品供不应求。
肖利民(右一)与袁隆平院士合影
身心全力付出 数字证实一切
为了袁隆平院士的嘱托,肖利民连续5年都在为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超过900公斤倾情实践,在试种的13个新品种当中,精选出了“Y两优一号”。该品种因抗性强、米质优、产量高而排在首位。
2005年至2009年,肖利民共在全乡推广“Y两优一号”4.5万余亩,增加粮食20多万公斤,增加产值400多万元。肖利民用辛勤和睿智,用汗水和心血,书写了一组石破天惊的数椐:
1996年~2002年:从隆平高科引进“两优培九”,在全乡实现千亩示范片亩产过700公斤,成功地实现了袁隆平第一期超级水稻的目标产量。
2003年~2004年:经省级专家实地割禾验收,罗古石村百亩“P88S/0293”示范片亩产达到了801.85公斤,在省内实现了同一生态地区一季中稻百亩示范片连续两年亩产达到800公斤的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第二期目标。
2005年:羊古坳村隆平高科“GD-IS/RB207”百亩示范片,经验收高产丘达到940公斤。为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和重点推介。
2007年:在羊古坳村搞“Y两优一号”百亩片高产丘,亩产过900公斤;在罗古石村为农业局搞双“8S/747”公顷片,为县老年科协搞“T98A/RB207”公顷片,农户实收产量每亩过900公斤。
2009年:在雷锋村示范种植的100.19亩“Y两优3218” 和牛形嘴村连片种植的双“8S11/28”等两个百亩示范片,经水稻专家现场测产亩产达到841.9公斤,比袁隆平院士预期亩产830公斤还高。该乡大面积推广种植超级杂交稻1.5万多亩,仅此一项可增加农民收入150万元以上。
超级杂交水稻是否真正增产,新技术是否易于掌握是推广工作的关键,而示范片区的成绩则能为推广起到保障作用。在推广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肖利民非常注重加强农业部门舆论宣传和技术培训,并抓好从良种、育秧、插栽到田间管理等每一个环节的示范引导和服务。以示范带动周围农民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以点带面促进各项配套技术措施的顺利落实。
肖利民深信:坚持超级杂交水稻推广工作,只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紧抓农业科技创新,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