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昭
2024年11月17日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他一手创办的集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美集团”),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不仅从名不见经传的木器加工厂发展成“家居航母”,并先后进军地产开发、金融投资、新能源、国际贸易等领域,成为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新冠疫情爆发后,他意识到健康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又毅然在古稀之年再出发,踏上向健康管理拓展的征途。
他就是北京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集美集团董事长赵建国。
平台经营成就“家居航母”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随后,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始徐徐拉开。
这次会议,让当时在北京市第四十中学负责团委工作的赵建国感到莫名地兴奋。第二年,学校批准办厂,有的老师主张搞化工,有的老师建议搞机械,最终,赵建国在争论中胜出,成为校办家具厂的负责人。经过一年半的发展,校办家具厂小有规模,为学校带来几万元的利润,工人工资也达到原来的一倍以上。但由于种种原因,赵建国却决定走出体制,“下海”经商。
“那时候,国家还很困难,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自身家庭问题,所以下决心到市场中闯荡一番,就不顾任何阻拦‘下海’了。”赵建国回忆说,由于祖父、父亲都是木工,他自幼对家具制作并不陌生,因此在创业之初进入了家居行业。
1981年,30岁的赵建国领到第一张戴“红帽子”的营业执照,先后在河北涿州、北京丰台兴办起“建国木器厂”,通过生产家具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在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供小于求,加之对质量要求严苛,建国木器厂生产的产品备受欢迎,用赵建国的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家具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赵建国意识到,家居市场已经从散碎的产品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时代,于是开始探索经营专业卖场,从不同家具生产企业中选择好的产品进行代理销售。
1995年,赵建国在北京市西长安街创办了五棵松集美家具城,开启了做专业卖场的新篇章。正是这一商业模式的创新,使集美集团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然而,正当卖场经营顺风顺水之际,申奥拆迁的问题摆到了集美面前。2000年11月,赵建国为支持奥运场馆征地,自行承担4000余万元经济损失,无条件拆除了近6万平方米的五棵松集美家具城,还拿出60余万元主动清运了全部拆迁垃圾。家具城内600多家商户,都跟随集美无条件地服从,以实际行动支持申奥,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补偿。第二年,赵建国兑现承诺,将集美家具城迁到北京定慧桥重新开业,给了追随而来的商户一个“新家”,慢慢为他们找回动迁造成的损失。
截至目前,集美集团家居卖场经营面积已达百万平方米,合作品牌数千个,成为集生产、经销、线上线下网络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家居连锁企业。赵建国也因此先后获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建材流通风云人物”“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度中国家居产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建材家居流通行业终身成就奖”等殊荣,并在2019年国庆节,收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并受邀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
在“改造、升级”中战略转型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经过近20年发展,已有北京家居行业颇具威望的赵建国,敏锐地发觉这一政策将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带领作为传统家居市场龙头的集美集团,积极配合北京市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开始探索如何带领企业转型升级。
在“断臂、肩负”和“改造、升级”中,集美集团首先将家居商场向体验式购物中心转型,从单一家具卖场发展成为涵盖家居体验、千人影院、教育培训、时尚美食、健身娱乐、博物馆、儿童乐园等业态的商业综合体。随后,以家居市场为根基,先后进入地产开发、金融投资、新能源、国际贸易等领域,走上多元化产业集团发展之路,并成功运营集美家居法国巴黎店、毛里求斯豪华别墅等项目,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跌跌撞撞,做十件事情可能会错八件。”赵建国告诉本刊记者,“好在我们不冒进。集美集团一直走得比较稳,因此基本没有为资金链紧张而发过愁。”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许多企业的经营开始陷入停滞状态,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美集团也未能幸免。从那时起,赵建国逐渐意识到,身心健康可能会成为未来人们真正关心的话题,于是,他利用主营业务休整的契机,研究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核心要素和内在机制,还在企业内部组织了干细胞学习班等培训,经过反复斟酌,决定集中精力进入健康管理领域。
在赵建国带领下,集美集团确立了10个层面的健康管理研究体系。“在不同研究层面,我们都尽量从源头做起,只有把源头控制住,才能抓住研发核心和要点,带领企业起到行业引领的作用。”他说。
经过在海南、新疆、北戴河等多地调研,赵建国带领集美集团在海南制造了多个负氧离子环境,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可以达到3000—5000个,远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标准。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集美集团还研发了可移动的天然氧吧——植物负氧离子松氧碳。
“我们做到了把活性炭通过植物的萃取,加上一些必要的添加剂,使其具有不饱和的吸附功能。”赵建国说,“通常活性炭在用过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污染物的增多会从黑色变成白色,必须拿出来晒一晒,而我们研发的活性炭是不饱和的,不但不用晒,而且可以在吸附污染物的同时释放氧离子。”
饮用水层面,集美集团研发了富氢水。具体做法是:先把自然水变成纯净水,再把纯净水电解成氢,通过氢氧分离,把氢气用高压枪打回到水中。赵建国计划组建富氢型去氘水生产体系。氘,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元素,去氘水则专指通过现代技术使氘元素含量显著降低的水。赵建国介绍,用水精馏法生产的去氘水,比普通饮用水分子结构小50%,溶解率高30%,能顺利通过细胞膜水蛋白通道,激活细胞活力,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携带更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矿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细胞内的毒素垃圾充分溶解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
“在健康管理的诸多领域,我们仍在不断探索。”赵建国说。
惠民才是
“最大的公益”
“市场竞争是分层级的。”回顾40多年的发展历程,赵建国认为,集美集团走过了市场竞争的四个层级:在商品短缺的年代,产品很容易卖出去,这是市场竞争的初始层级;当供大于求,谁的质量好、服务信誉好,就会占据优势,于是诞生了品牌经济;第三个竞争层级,是从品牌经济变为平台经济;而当服务平台铺天盖地的时候,市场竞争就进入到心智经济的阶段。
“例如,商务宴请喝茅台,日常生活喝家乡酒,这是在不同消费场景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心智经济在市场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赵建国说,“集美集团提出做健康管理行业的领军者,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谈及健康管理,就能想到集美。”
而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具备一个企业所独有、其他企业难以复制,并且能够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源动力。赵建国将集美集团这种内在源动力归结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独、人独我特、人特我全。
在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赵建国也始终没有忘记一个企业家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2000年,在云南迪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建国民族教育奖励基金”,捐资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2003年,向北京市红十字会捐出350万元物资,用于慰问抗击“非典”一线医护人员;2008年,在得知汶川地震的灾情后,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近500万元;2012年,带领集美建立“中华儿慈会集美助困技能培训专项基金”,注入资金500多万元;2013年,向河北吴桥集美希望小学捐资160万元,向河北吴桥集美教育基金、助困奖学金“暨新浪扬帆计划”捐资100万元;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向社会捐款捐物400万元……累计向社会捐资捐物达数千万元。
他也因之被授予“中华慈善人物”“北京市公益之星”“河北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获评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但对赵建国来说,这些扶危济困、捐资助教的善举只是因为“随缘”;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也属于公益的范畴。他相信,在这一理念的助推下,集美集团健康管理会快速成长,甚至可以“再造一个集美”。
“用我们的商业模式尽可能惠及民生,才是最大的公益。”赵建国说。